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的异化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教育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层化、教育官僚化、教育数量化、教育共性化。教育之所以出现异化,是因为科学技术发生了异化,成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教育异化的本质可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加以解读。要扬弃教育异化,使之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就必须:消除物对人的统治,确立合理的主客体关系;重视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正确地认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肩负着引领人的生命健康发展这一使命。过于强调体育的功效与利益,使学校体育失去了作为对人的培养、使生命全面自由发展的本真意义,而且使学生的生命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4.
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个人与社会失去了距离,个人对社会肯定、同化,失去了反思与批判的空间。由于教育本身具有使人异化的潜能,而统治阶层又赋予教育以无可匹敌的能力,学校教育实施尽可能简便、高效地传送具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向社会上层流动的产品的任务,人消失在社会中,人的异化加强。教育应该努力在人的控制与人的解放中寻求平衡点,培养一个自然的、对生命本真充满期待的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5.
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个人与社会失去了距离,个人对社会肯定、同化,失去了反思与批判的空间.由于教育本身具有使人异化的潜能,而统治阶层又赋予教育以无可匹敌的能力,学校教育实施尽可能简便、高效地传送具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向社会上层流动的"产品"的任务,"人"消失在社会中,"人的异化"加强.教育应该努力在"人的控制"与"人的解放"中寻求平衡点,培养一个自然的、对生命本真充满期待的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6.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作为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教育的生命异化凸显;教育的生命异化有着深层原因;生命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一、生命是唯一的 现代教育界喜欢用"生命教育"来应对教育的异化,即教育变成智性的获取和社会功利的手段与工具,而生命教育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即教育不仅是手段与工具,也是目的,也就是通过教育实现人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教育使人由一个野蛮的人变成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教育让生命的张力得以发挥,从而获得人生的最高追求,即对幸福的索求,而教育对生命的忽视已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教育异化:概念及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异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同时,教育异化也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家长关怀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奠基石。然而,异化的家长关怀却是损害亲子关系的毒瘤。"关怀异化"表征为盲目关怀、过度关怀、片面关怀和伪关怀。造成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规约。要实现"关怀异化"的自我救赎,就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摒弃功利性的价值观,更新传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