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抓住关键,寻找规律 例1.某校1000名师生要到距该校100公里的某地参观,现有汽车五辆,每辆装50人,汽车速度每小时25公里,人步行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问全体师生要同时到达目的地最少要多少时间? 分析:将参观的师生分为4组轮换乘车,途中保持一组乘车另三组步行,为使他们同时到目的地,则他们步行(乘车)路程(时间)相等,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用反比例解应用题一课有这样的例题:“一艘轮船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应该航行多少千米?”思考:速度×时间=路程,两地间的路程一定,所以轮船航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解:设每小时应航行x千米。5x=20×65x=120x=24答:每小时应航行24千米。学习这个例题后,几名学生向我提出疑问:“这样解题我们早就会了,为什么叫‘用反比例解应用题’?列方程的依据不就是左右两边都是速度×时间,也就是到达目的地的路程,这里看不出比例的存在呀?”我仔细思考他们的话,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是呀,这个方程的列式依据很好解…  相似文献   

3.
一、运算单位不统一 例1 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甲步行每小时6千米.先出发1.5小时后,乙骑自行车出发,又过了50分钟,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问: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4.
<正>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若能根据题意选准工具,则能迅速突破难点,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本文介绍此类问题的四大常用工具,供同学们解题时参考.一、示意图1.线段图例1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这部分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千米.已知步行的速度是5  相似文献   

5.
巧解一例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让李明和王刚上黑板解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题目如下: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5千米,行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5小时。返回比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6.
在读书之余偶见一道“赶火车”的好题 ,现摘录如下 ,以供赏析 :今有 8名旅客从旅馆要赶往 1 5千米的火车站去乘火车 ,离发车时间只有 4 2分钟了 ,这时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 ,连司机在内限乘 5人 ,已知步行的速度为 4千米 /小时 ,小汽车的速度为 6 0千米/小时 ,问这 8人都能赶上火车吗 ?解  (1 )由汽车来回接送 8名旅客 ,要分两趟 ,总路程为 1 5× 3=4 5千米 ,所需时间为4 56 0 小时 =4 5分钟 ,可见这种方法是无法让这 8名旅客都赶上火车的 .(2 )如果在汽车送前一趟旅客的同时 ,让其他旅客先步行 ,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第…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去时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1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只用了15小时,返回时比去时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一般解法]先求两地之间的总路程,75×16=1200(千米);  相似文献   

8.
一般地,在用方程解题时,所设的未知数都要求出来,以使问题得以解决。但在有些问题中,设定的未知数并不一定要求全部求出,也能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就是本文所讲的“设而不求”的解题方法。请看几例:例1.某人从甲地出发,先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走一段平路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一段上坡路到达丙地;然后原路返回,先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骑车到达乙地,再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步行回到甲地,一共用了6小时,甲、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出如下示意图:假设乙、丙两地相距X千米,那么上坡这段路用…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小学毕业复习期间的一节数学课上,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人乘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要比预定的时间晚2小时到达。如果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要比预定的时间早1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及准时到达的时间?结果出现了三种解答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够到达。返回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提高20%,汽车返回乙地需要行几小时?  相似文献   

11.
例:一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如果把速度提高20%,则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先行驶1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30%,恰好也能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求A、B两城之间的路程。这道题是出自于《小学生之友》2003年第5期“一点就通”栏目中祝兴培老师的文章《动脑筋、巧转化》。祝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算术解法,还教给了我们代数解法,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算术解法中,祝老师通过巧妙的转化,首先求出了汽车从A城到达B城的原定时间为6小时。紧接着又求出了汽车的原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于是求得A、B两城之间的路程为360千…  相似文献   

12.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可根据其已知条件之间的倍比关系,寻找巧妙的解题方法。[题目]快、慢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快车又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求慢车要多少小时才能从乙地到达甲地?[一般解法]设相遇时,慢车行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可知行S千米慢车需要6小时,快车需要4小时,所以慢车每小时行S/6千米,快车每小时行S/4千米。那么,由快车从甲地到乙地  相似文献   

13.
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甲行了30千米到达某地后,马上从原路按原速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从出发到相遇,甲、乙要经过多少时间?我是这样解的。先求出甲到达某地用了多少时间:30÷15=2(时),这时乙行了5×2=10(千米);再求两人相距多少千米:30-10=20(千米);接着求出还要行多少时间相遇:20÷(15+5)=1(时);最后求出两人经过多少时间相遇:2+1=3(时)。  相似文献   

14.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15.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7小时到达。若要6小时到达,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大多数同学照常规进行了以下计算:  相似文献   

16.
缘起 我曾对学完“工程问题“第一课时的6个班的学生进行检测。测试题中有这样两道题:①小张打扫一间教室要1/2小时,小王打扫一间教室要1/3小时,两人合扫一间教室要多长时间?②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相似文献   

17.
正比例与反比例应用题相互联系,断不可分,因此解法也不必分家,也就是说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反比例解。例:从甲地到乙地,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到达?1.用反比例解分析:每小时行的路程×时间=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一定),所以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解:设乙车行完全程需x小时。50x=40×5x=42.用正比例解(1)把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看作单位“1”,甲车5小时到达,每小时行这段路程的15;乙车x小时到达,每小时行这段路程的1x。因为甲、乙两车每小时行的路程的比是40:50(一定),所以甲与乙车…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所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从而敏捷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例如,“农机厂职工到距工厂15千米的农村检修农机,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40分钟,其余的人乘汽车,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求两种车的速度”一题,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方法1.设自行车速度是x千米/时,则方祛2.设骑自行车的职工走了小时后,再走x时到达目的地,则自行车的速度是千米/时,汽车速度为千米/小时,则有方法3.设骑自行车者40分钟后再…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驶4千米,沿原路下山时每小时行驶5千米。求这辆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反比例概念的巩固反馈练习时,我借用成语“笨鸟先飞”作比喻加以分析,从而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我先提出了三个递进的问题:1、“笨鸟先飞”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学生:路程一定的条件下,先飞才有意义。2、笨鸟为什么要先飞?学生:笨鸟有自知之明,因为它飞的速度慢,又想和快鸟一同到达目的地,所以必须先飞。3、笨鸟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学生:不甘落后,努力自强的精神。在这之后,我提出以下问题:快鸟每小时飞行45千米,2小时可以到达目的的,笨鸟每小时飞行30千米,若与快鸟同时到达,应先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