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童话艺术。从其主要童话角色"艺术家"的现实性与浪漫性和复杂的童话叙述原则可以发现霍夫曼独特的童话艺术观: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赋予童话生活的真实。霍夫曼选择就在我们近旁的这类艺术家作为主要形象,对他们进行精确、复调的叙述,使童话作品具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性,凸显了文学转型期的一种过渡性和广博性。  相似文献   

2.
童话具有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内容形象塑造,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情节曲折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发展过程中,童话教学逐渐被引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含有大量的童话内容,并且通过对童话教学的实际运用,发现童话教学中还存在几点需要反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童话象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与儿童诗、寓言的象征相比较,儿童诗的形象与意境较单一,象征意蕴受到拘限;寓言故事简短,象征体类型化,象征的表达方式是单向的、比附性的。童话的形象比儿童诗丰富,故事比寓言曲折,是具体、真实的情境与深邃、复杂的意念的有机的统一与生动的呈现,童话的象征体、象征蕴是多样的、多变的。不论其篇幅的长与短,都使童话象征的覆盖面更广,意义更具多维性。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童话形象构成完整、规范,无异于一部童话形象大全。童话逻辑运用巧妙,融合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剪裁匠心独运,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而且表达了追求终极和谐的东方美学观。尤其是他的童话所特有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的一致性、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叙事风格的简单明快、优关纯净,表现出“童话大师”般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第一学段童话教学需要关注其文体特点,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启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学习字词。情境的创设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阅读童话,在童话语境中认识字词,在故事情境中写生字。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角色体验等形式创设童话情境。  相似文献   

6.
图形语言是指形象、色彩、质感、量感等因素及它们之间的构成关系。图形语言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它不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且视觉传达冲击力更强烈,更易于大众理解与接收。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有利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顺利开展,使课堂更精彩、更有生机与趣味,使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走心,也更直接、更形象地给学生传递知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价值观,更好地认知与掌握语文知识。本文对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深刻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典鲁西西     
鲁西西是个很著名的童话形象,女孩的形象。一般而言,我们的童话都是以动物、植物或是其他形象为主的童话形象。以人物形象为主的,也有,但是能够产生普遍影响的并不多。能够让人们始终回味的不多。  相似文献   

9.
一、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童话是按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达到教育的目的。阅读童话,首先一点就是要弄清文章属于哪一种童话类型,这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十分重视童话教学。童话在文体上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情节新奇、夸张,在变化中有反复,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最突出的是以丰富大胆的想象,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咀嚼语言韵味、聚焦丰富想象、直观感知文体、尝试创编童话,最终使学生获得对童话文本的深入领悟。  相似文献   

11.
<正>童话以其奇异动人的幻想、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在听、读的过程中,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爱想象的心理。那么,如何在品德课堂中巧用童话,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世界中快乐学习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供大家参考。一、运用童话形象传声交心——习得知识学生喜欢童话,喜爱童话形象,运用学生熟悉的童话形象作为"传声筒",无痕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魔幻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在俄罗斯童话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魔幻童话将现实与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而在观念中体现了人们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理解。时间观念反映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思维中反映物质运动特性的抽象观念,在魔幻童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俄罗斯魔幻童话中的时间观念,有助于认识俄罗斯民族文化,从而更充分全面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以童话思维启动童话教学,教师需要有童心、童趣,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以激活学生的童话学习思维。多媒体展示、课堂演绎、童话创编等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童话思维有更多的契合度,其操作也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启动效果自然会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魔怪童话中的巫婆、魔女、精怪之类的形象,在西方民间童话中,不仅外表可恶,更有着吞噬孩子们的快乐和天真的邪恶灵魂。我国童话作家自叨年代以来,创作魔任童话已具有共性,即在这些面目狰狞的魔怪后面,隐含着温馨的情感、善意的关爱,有导人人性化的趋势,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和人情味。童话作家张秋生等的作品便是出色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童话教学要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把握好三个点:备课时要把握童话的类别,感知时把握童话的"形象",拓展时把握童话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李媛 《文教资料》2008,(29):30-32
在安徒生童话中有一百六十八篇童话中存在着一群与我们的固有印象,与传统童话不相同的公主形象.她们以普通人和拟人的形式存在.与传统童话不同,这些形象品性高贵,心地善良、坚强勇敢、忍受着不能言说的痛苦,追求一个不灭的灵魂,具有关于生存的一切智慧.安徒生用纯美的意象、热情的创作意图描写出了这些可贵的被孩子所喜爱的公主形象.  相似文献   

17.
童话教学应善于引导学生读好童话,感受形象,内化语言,培养说的能力;活用童话语言,培养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童话,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没有水,鱼就不能活。幻想之于童话,正如水之于鱼,没有幻想,童话也就不存在。童话充满了奇妙的幻想,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散文故事。古人云:“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童话通过幻想,塑造假想的或象征性的形象,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它就尤其需要努力摆脱“实”的羁绊。可以说,幻想是童话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也是童话区别于一切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标志。作家依靠幻想才创造出神奇的童话境界。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谈谈童话的幻想: 一、童话本身就是幻想,它是用幻想来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童话质疑者认为:童话中的幻想违背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塑造的一些儿童形象折射出被压抑的儿童观、其中包含的狭隘的道德观与伪善的道德教育,背离了教育的真善美。与之相反一些学者辩护称:童话中的幻想具有超越性,具有荒诞美,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其儿童观是某一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映、道德主题鲜明、极端化契合儿童直观的思维特点。事情上,儿童在童话阅读中的幻想具有审美意义,应从社会学视角来评价童话中的儿童观,童话道德教育以显性、正向功能为主,但存在隐性、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20.
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孩子,最喜欢听童话,看童话。他们的思维方式带有童话的特点,他们的游戏蕴含着童话的色彩。鉴于此,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神奇的童话世界,把童话形象请进课堂,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与童话形象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是变枯燥的、机械的拼音学习为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