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於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以自见哉!及其后也,虽孔子之圣可大有为,而犹不免述怍以传道,况其下乎!  相似文献   

2.
东坡诗词是一个执著而超脱的辩证存在,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善于诗化生活的林林总总。不肯轻易言愁而自有深沉的人生悲哀。东坡词中不朽的儒将形象是凝聚着千年文明和原始活力的生命体,是东坡精神的外化,这一形象的塑造,意义远远不限于文学。它在中华民族心理的深层树立了似乎高不可仰的标格——极雄武而又极温文,极迅猛而又极从容的超人。岳飞,文天祥、蔡锷,尤其是毛泽东身上都有这一战神的影子。呈示了一种迥别于西方的世界观和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心灵的终生攀跻。  相似文献   

3.
所谓寓意,是指事物含蓄在内的意思,或人们寄托在事物身上的道理。我们常说“事物的本质所在”、“寄理于物”、“托物言志”,这种“质”、“理”、“志”就是寓意。揭示寓意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是抓事物的形象特征,二是抓事物的生活特征。由这两种特征可以向内作纵的深入思考,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即含蓄在内的意思,向外作横的类比联想,体会出寄托在  相似文献   

4.
《古井》采用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感情深沉,寓意深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味词句,领悟寓意上多下功夫,以达读懂课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牧的《遣怀》诗历来被人误解为艳情诗 ,以为关涉杜牧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其实 ,杜牧的《遣怀》诗是一首咏怀诗 ,作于会昌二年杜牧外放黄州之时 ,诗中抒写的是他由京官而外放的不满情绪 ,诗虽提及他当年在扬州的狎妓旧事 ,但自嘲之中别有寓意 ,是在反讥谤毁者发扬州之事为口实实是吹毛求疵 ,诗歌表意虽迂曲婉约 ,但只要把诗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中看 ,寓意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①臧僖伯②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③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④,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经常听到有人形容漂亮女人是“尤物”或者“天生尤物”,多有讥贬的意味。网络上“尤物”一词也经常出现在“性感尤物”“金发尤物”“极品尤物”“惹火尤物”“欧美尤物”“日本尤物”“足球尤物”等类似的词语中,并随之可能链接到众多的黄色网站。为什么用“尤物”一词来指称女人?“尤物”到底有怎样的感情色彩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尤物”的解释是: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很少补充说其带有贬义。  相似文献   

8.
高贵、性感、冷艳、妩媚、独立、脱俗……当这些美好的词语同时用来赞美一个人时,似乎颇有些言过其实的意味;但是,当妮可·基德曼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时,便会让人由衷地感叹或许,再多的词语都不足以诠释这个因品位高雅而被赋予"女神"封号的好莱坞尤物。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元稹的《莺莺传》中,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并于朋友前大发议论,称莺莺为尤物,而自己能够忍情,及时抽身,遂免遭祸患,并赚得“善补过者”的好名声.“尤物”一说,竟有如此大的魅力.翻开历史画卷,尤物论一直存在于历史的长河里,有它独特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并引起后人深深地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传》一向是一篇存在着较多争议的作品,在把文学自觉地纳入文化学大范畴进行研究的今天’有必要对它加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长恨歌传》是诗歌与小说的璧合。从“(乐天)歌既成,使鸿传焉”来看,是两位作者的有意合作,作品的寓意必不相悖。虽然作者制此篇时意在“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但是我们知道,作品的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4,(3):18-19
当接到创意窗花的微任务时,首先要想到创意窗花和传统窗花的区别。传统窗花讲求工整,寓意吉祥,而我们和乌老师一起玩的所有手工都是在寻找奇思妙想、无拘无束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不求工整,无所谓对称,颜色也可以丰富多彩,不拘泥于红色,内容上更希望小朋友们五花八门地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2.
肖锦川 《新高考》2010,(10):12-13
咏物类文学作品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单纯描写事物形象,寓意不深,如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宴清都·连理海棠》。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虽以  相似文献   

13.
醉卧花丛     
我爱花,因为花足以愉悦与陶冶我的心灵,因此常在花前流连。因为爱花,总想把花儿开放的瞬间留存于心,因此有了花卉摄影的萌发。而纯粹的写实摄影不足以表达花的风韵及我对花的钟爱,所以才有了创意花卉摄影的发端。  相似文献   

14.
《房中祠乐》向来被认为是后妃房中乐,同时又是宗庙祭祀乐。验诸史籍发现,《房中祠乐》既无后妃房中的因素,亦无宗庙祭祀乐的内容。后妃房中乐的看法主要是受到了郑玄房中即后妃房中说的影响,这种看法大可怀疑:调查从先秦到《房中祠乐》产生之前的相关史料,就会发现"房中"一词并无女性闺房的用例,大多的房中是指宗庙或朝堂的东西厢房,这足以证明《房中祠乐》定性为后妃房中祭祀乐是错误的。由此产生的另一个疑问是《房中祠乐》为宗庙祭祀乐的说法。回到最初记载《房中祠乐》的《汉书》,又会发现《房中祠乐》不是作为宗庙祭祀乐记载的。再结合《淮南子》等文献,可以明白《房中祠乐》有着宗庙食举乐应有的内容,在时间、顺序、地点上与宗庙食举乐的特征完全吻合,因而应该是宗庙食举乐,而不是宗庙祭祀乐。了解《房中祠乐》的性质与雅乐一乐多用的使用方法,对于了解乐府题意不合的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诗坛,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相同题材的“咏蝉”诗,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由于作者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是托物寓意,却显出各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请看这三首诗:  相似文献   

16.
佚名 《高中生》2009,(9):33-34
一、探究寓意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探究寓意法”适用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在审这类作文题时,考生要注意两点:①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要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人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  相似文献   

17.
正散文教学风格多样,然而无论怎样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神不散"这个中心,即必须围绕散文的"三个关键"进行教学。一、需要抓住散文中的"寓意物"有研究者提出,散文中的"寓意"是很重要的因素,是散文的灵魂,因而,散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找出"象征物"或者"寓意物"。对于散文来说,很多时候题目就是象征物或者寓意物,  相似文献   

18.
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以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19.
<正>金牛微笑而退,虎王昂首而来。在十二生肖中,老虎的地位仅次于龙。因为传说中的龙能呼风唤雨,天上与水里皆归它管辖。老虎虽没有龙的这些优势,但在地上也是名副其实的一霸。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猛虎下山、饿虎扑食等词语,都足以得见人们为何“谈虎色变”。然而,在艺术作品中的老虎并非那么令人生畏。尤其是孩童的鞋帽以及一些服饰打扮,不仅采用很多虎的形象,而且很受人们的欢迎。清代画家马负图创作的《虎图》,就是一件别具寓意的佳作,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高妙与丰富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虽包含音乐却不特指音乐。明晰的"乐教"思想、完备的"乐教"体系及有效的"乐教"管理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虽不能说原始音乐歌舞对周代"乐教"没有影响,但二者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前者是服务于"通天"的巫觋文化,后者是落脚于"治民"的世俗文化。前者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在任何一个史前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后者的文化精神却只有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才绽放异彩。如果说"制礼"乃"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那么,"作乐"则是用以协和万邦、融洽上下、调节情感的文化创制,其旨则在让周人这一"道德之团体"在宗法封建的制度环境下享有和谐生活与艺术感受,培育出快乐精神,以保周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乐教"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制度保障,培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向度和民族性格,故值得特别珍视和努力弘扬,以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