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虎 《新闻世界》2004,(11):54-55
众所周知.市报记很难采写到惊世骇俗的重大新闻。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难。一是采访面窄碰到难,二是眼力有限发现难.三是笔轻力弱写好难.四是位低无名见报难。1998年11月份,笔有幸一个月采发了两篇新华社国际围内通稿.《安徽繁吕发现200万年前人类遗迹》,《繁吕考古发现表明:长江形成可能晚于200万年前》。这两篇稿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12日19:23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在播报这样一则新闻:最近,我国考古学家在对安徽繁昌人字洞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石制品和骨制品。经过专家联合鉴定,确认这批石器是200万年~24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从而把人类在亚洲出现的历史又提前至少30万年…… 此时,在江苏南京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盛宏江,一个三十挂零的农村小伙刚开着车回到工地,运了一天的建材,到宿舍就早早地睡  相似文献   

3.
笔三年前曾于《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小言论《“红色之旅”火起来》。这篇稿子从投寄编辑部到刊发出来,压了四个月,反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4.
读《羊城晚报》,偶然发现这张报纸上有这样两个小小的栏目:《故事新篇》和《旧文新读》。在今年3月30日二版的这两个小栏目里,发表了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1958,“高产卫星”神话──闻名全国的天津新立村水稻亩产12.5万斤的惊人纪录,是这样“凑”出来的》;另一篇是《关于“放卫星”》。前者,是一篇记叙当年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孟繁兴对“放卫星”那段历史的追忆;后者是从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搞出的一段有关“放卫星”这一时髦用语和浮夸风形成的来龙去脉的叙述。我饶有兴趣地读着这两篇不长的文章,思绪起伏…  相似文献   

5.
《四个老兵的心里话》与《中国硅谷:“劳动和劳动价值”有新说》两篇记者调查,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刊发后,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受到从总部到基层的普遍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分别摘播报纸或刊发消息,称“这是深入学习‘七一’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好教材”,是“一篇难得的好报道”,是“深化《讲话》的一次成功的新闻实践”,是“用新闻手段宣传《讲话》精神的一个贡献。”作为这两篇调查的作者,重读两篇作品,回顾采写过程,感到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用新闻手段宣传重大…  相似文献   

6.
“双管齐下”,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可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据此而仿造的“多管齐下”。例如:一些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标题:《多管齐下抓好国企改革》、《刺激需求应三管齐下》、《中科大实施立体助学──“奖、贷、助、补、减”五管齐下》。还有一家大报在一篇《农产品“卖难”、“买难”剖析与对策》的文章中说:“四管齐下,系统配套,综合治理,‘卖难’、‘买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仿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成为创造新成语的一个途径。譬如,从“无的放矢”仿拟出“有的放矢”,就是仿造成功的例子。然而,仿造成语要符合常…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当《超级大赢家》刚开播时,有媒体记者曾质疑“兄弟台已经开播了两档成功的综艺栏目.安徽台这档综艺节目到底能活几年?”当时我回答:“《超级大赢家》至少能生存五年!”其实,话是这么说,谁都知道这是句打气的话.而电视台里的专业人士更愿意相信的是.这是一次为时一到两年的“电视实验田”。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8,(2)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新论文/褚良才(博士论学难,诚如清儒戴震所云:“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与是仲明论学书》)。然为“欲窥测古人之意,以备学者之采择”(王引之《经传释词序》),故不揣浅陋,对《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简称:82篇本),再略陈管见有八...  相似文献   

9.
吴娜 《新闻世界》2008,(9):50-51
《安徽法制报》从1983年创刊以来,版面形式从四开四版小报到对开黑白大报,再到今天的瘦身彩色大报,历经多次变革。每次形式变化的背后无不是为了适应改革步伐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求变则新”,《安徽法制报》酝酿着一次次的变革,“他以什么新的形式亮相”、“他有什么新的设计理念”、“他的‘第一眼效应’是什么”、“他的版面语言为何”……一直是我作为美术编辑不断求索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安徽法制报》的版面大为改观,笔者设计的版面在2004年和2005年两获安徽新闻奖二等奖。2006年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在这秋果大丰收的季节,迎来了《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原名《安徽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学刊》)创刊十周年。十年前,《学刊》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高校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高潮期破土而出的。创刊至今,我们以季刊形式共出版42期,发表了近九百篇稿35万余字。这是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积极开展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工作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河北日报第2版刊发《再探石家庄站前“打车难”》第3篇、整个“打车难”系列报道第9篇,报道指出:“6月29日,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发出明确声音:7月1日起,取消石家庄火车站及石家庄北站定点出租车.该区域对所有出租车开放经营,解决石家庄站前‘打车难’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奇书”创奇迹———《中华三德歌》评介□黄书元一本书在出版后两个多月发行订数300多万册,而订单仍源源送来,各地书店要书电话不停,十几家印刷厂夜以继日地加急印刷仍供不应求。这在当前“卖书难”的市场情势下,真可谓一大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安徽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3.
山西教育出版社精品图书24《地球家园》《地球家园》一书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为实行精品战略而推出的一部重点书。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全面讲述了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全书分为“大气篇”、“动植物篇”、“水篇”、“土地篇”、“人类行为篇”五部分,以...  相似文献   

14.
郭毅生 《历史档案》2004,39(3):46-53
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文集》的一篇中,说到他做学问是基于兴趣和爱好,如果解剖他全身的细胞,每个细胞里都包含了兴趣的成份。的确,爱好和兴趣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驱动力,假如缺乏了它,治学搞科研是难望有成就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便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5.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七篇关于不能再吃“大锅饭”的社论:一论是《不能再吃“大锅饭”》,二论是《很有必要明辨是非》,三论是《把零售商业服务业经营责任制推广开来》,四论是《“大锅饭”养懒汉》,五论是《集体企业的生命力在哪里?》,六论是《不端“铁饭碗”很好》,七论是《把内在的活力开发出来》。后来,又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两篇署名评论,一篇是《南郭先生何处去》,一篇是《破  相似文献   

16.
制作标题难在什么地方呢﹖我感到,它难就难在必须经过“三关”。第一“关”──看得出。就是说编辑要看得出一篇稿件的“新闻”在哪里,哪一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具有指导性。标题是一篇稿件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记得前两年,我收到云南总队一名报道员写的《玉溪地区支队大力发展营院经济成效显著》一稿,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反映玉溪支队在生产经营中严守政策纪律,不走邪门歪道,大力发展以养猪种菜为主的农副业生产,使所属中队全部实现了斤半加四两。文中有这么几句话:玉溪是著名的“烟乡”,随着近几年“红塔山”、’阿诗玛…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都市版.刊出一篇题为《苏堤还是苏隄.乾隆爷写错字》的报道。文中说,市民沈先生经过西湖苏堤时.发现御碑亭内石碑上刻的是“苏隄春晓”四字。“苏堤”因何写成“苏隄”?细心的沈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报道接着说: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翻开《剪报本》,总是不忘浏览一遍那篇2002年2月25日《解放军报》刊发的头版头条稿件:《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用一个光盘取代6个现场会》。想起3年前那个难忘的日子,我的思绪难平,心潮涌动。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20.
新闻链接     
《新闻世界》2006,(11):21-21
《记档案》作为国内推出的惟一一档以记为嘉宾的人物谈话类节目,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彰显镜头背后的镜头,凸现视角之外的视角,感动了多少电视观众与专家学,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新闻报》、《汇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世界》等报刊先后做了大篇的专访和报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还将《记档案》评为“2003年度中最有特色栏目”。在全国性评奖中,《记档案》也屡屡中彩:2002年度荣获“安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三等奖”,2003年度荣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