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针经皮给药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行改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随着微针对于疫苗接种、多肽给药、蛋白质给药、DNA给药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微针经皮给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采用微针给药具有安全无痛、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文中主要对微针经皮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寻求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纳米凝胶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凝胶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系统,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渗透角质层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在国内,正逐步发展中药纳米凝胶制剂,相较于传统中药贴膏,中药纳米凝胶制剂具有水溶性、生物利用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可透皮给药等特点,能够良好的用于不可耐受注射剂,口服药物患者的治疗。文章从纳米凝胶的特点、类型、基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纳米凝胶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透皮给药新技术——“离子电渗透析给药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透皮给药技术的最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输液疗法是现代医院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常在医院内静脉输液已是一项非常普通的治疗程序,在临床治疗中药物从静脉注入是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我科是以综合性大外科,病人的治疗通常都需靠静脉给药。完成输液的过程与输液器具有密切关系,套管针的使用与一般针头的使用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现将我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中描述的药动学、毒理学研究结果得知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纳米给药系统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作用,最后概括纳米给药系统的前景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侯树英 《世界发明》1997,(10):30-31
“侯氏经穴冰导疗法”是侯家祖传秘方,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基于人体微循环和经络学原理,运用中医学内病外治理论,不施用药物口服.通过胃部吸收,再分泌到患处.而是以冰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及穴位,促进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再辅以特殊提炼的活血、通络、化痰、肝窍的中药液溶了冰水中,使药物透皮直接吸收,通过经络系统使药力直达病处,以治疗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7.
经皮给药制剂概述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含义、主要剂型与优缺点,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与促进药物渗透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经皮给药”远远突破了传统界限。本文从中药透皮制剂促进剂 、新技术,新剂型三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为透皮给药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市售胰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长期的注射会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耐受性,这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被长期困扰的问题。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少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使该类制剂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以下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研究,如口服给药、肺部给药、黏膜给药、经皮给药等,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近年来INS非注射给药的研究动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透皮速率、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氟罗沙星外用贴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观察氮酮和丙二醇对氟罗沙星的透皮促进作用,为了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本文用水平扩散池对几种常用的促渗剂进行了筛选。结果:氟罗沙星能透过小鼠皮肤,透皮促进剂可提高透皮速率。结论:氮酮对吸收效果影响较大,丙二醇对氟罗沙星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2.
自微乳给药系统是一种显著改善难溶于水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具有潜力的给药载体。本文主要针对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组成、相平衡的研究、质量评价、生物药剂学性质及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医药领域的发明中,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故当发现已知药用物质或组合物的第二医药用途时,只能以制药用途型权利要求形式请求保护。然而,由于这种发明的本质通常在于对疾病的治疗,权利要求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与治疗相关的特征,如给药方案等。目前,审查员的做法是:如果表征给药方案的特征对产品的结构和/或组成及制药过程没有产生影响,则一般  相似文献   

14.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荆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圈疗法”? “圈疗药物”是精研几味最具有特色的中草药,经巧妙地科学加工炮制并予以革新所获得精华液与反药按特定之法调配而成,使用时间利用其毒性按照一定程序在体表上用两支新毛笔蘸不同性质的药液画“圆圈”,经病灶穴位和配穴画圈,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通过病灶的穴位与经络到达相关要害脏腑,以毒攻毒达到治病的目的。 圈药的功能及三类主要功用 功能:清血凉血、利水利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化痰止喘、改变容颜还年少。 功用:(1)药力通过毛孔透入,将五脏潜伏病毒提于皮肤之外,故而圈药的皮肤有部分糜烂粗糙症状,继圈即愈,不留疤痕。(2)部分药力经二便排出,圈药1-2天膀胱、前列腺内潜伏  相似文献   

16.
孟凡 《百科知识》2013,(21):22-22
药,人们都非常熟悉,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它们都是进入胃肠道以后,经过胃肠消化和吸收,产生生理和生化反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防病治病的漫长历程中,人类逐步发展了口服、注射和敷贴药物剂型,但实际证明,这些剂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敷贴药剂,一般只局限于治疗皮肤病或跌打损伤、腰酸背痛,并且容易引起皮肤炎症。经口服和注射给药,无法避免人体血液和体液内的药物浓度在每次给药后发生的先增高后降低的变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名为超声微泡的给药技术能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目标组织,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TDD)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采用适宜的基质材料将药物组成专供外用的一类固体或半固体剂型。传统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有效成分复杂,基质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类型单一,如软膏剂、硬膏剂、油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我国中药巴布剂复方龙血竭巴布剂的处方药物组成以龙血竭、黄连等云南习用药材为主。血竭(Dragon’s blood)是一种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素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具有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复方血竭巴布剂”是以外用制剂为研究突破口,在突出体现其“止血而不留瘀”特色功效的同时,创新性地发展了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经临床使用验证,其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安全无毒,使用方便。处方各药物协同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皮肤烧烫伤、溃疡久不收口等。昆明市中医医院余晓玲教授主持了“复方血竭巴布剂临床前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手段,控制其药物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