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于1948年4月19日《晋绥日报》的《桌上的表》,是我国新闻作品中的名篇。它描写解放军攻占洛阳一座楼房后,发现桌子上有一只正在滴滴答答走着的怀表。打仗需要表,干部战士都很喜欢它。进出楼房的人很多,看看又都把它放在了原处。“部队出发了,副指导员检查纪律,楼上的东西丝毫未动,那只钢壳表依然放在桌子上,滴滴答答的走着。”这生动的描写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解放战争中,人民从中看到了解放军的严明纪律。解放以后,许多新闻教材剖析过它,它的写作技巧使许多新闻工作者受益。可是,你知道吗,它的作者原来是一位叱咤沙场的将军。  相似文献   

2.
军事新闻名篇《桌上的表》是怎么问世的﹖3月上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桌上的表》的作者张明老将军。张明将军是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著名的解放洛阳的“洛阳营“营长、全国战斗英雄。今年77岁的他,因病住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里,说话不便,但我们还是设法采访了他。1948年3月,时任华东野战军3纵8师23团1营营长的张明,受命带领全营突击攻打洛阳。战前,纵队的《麓水报》和新华支社都约张明写几篇反映我军攻打洛阳的稿子。3月11日晚5时40分,随着陈士榘将军一声令下,我军发起总攻。张明率领官兵猛攻“固若金汤“的洛阳东门,摧毁了敌人一道道围墙、战壕,占领了城楼。当晚我军胜利进城。随后,经过两天两夜的巷战,彻底解放了洛阳城。战斗总结时,营里召集各连干部开会,汇报完成任务和遵守城市政策、纪律的情况,张明主持会议。他一边听,一边在小本子上记,脑子里自然也在考虑写稿的事。3月15日下午,部队撤离洛阳,执行新的任务。张明骑在马背上,又想起写稿的事。他想写一篇大一点的战斗通讯,全面反映解放洛阳战斗中战士们英勇杀敌的事迹,可没有大块时间坐下来。他又想,部队进城后遵守城市政策、纪律不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本子上记了几十...  相似文献   

3.
在一间简朴的会客室里,我们访问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现任南京军区纪委书记张明同志。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称赞张明:“这位打仗的英雄,还是会动笔杆子的秀才。”张明从  相似文献   

4.
在二野老战士怀念邓小平的座谈会上,我认识了李老,这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将军,高高的个子,蓄着长长的白胡须,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性格爽朗,颇具儒将气质,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认识徐林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是1998年年初.我给一家流行杂志做了一个稿子,需要配主人公的照片,由于我既没有照相机.也不擅长拍照,报社的朋友知道后便作了"中介人",让我找徐林帮忙。当时的我心里还有点犹豫,担心他会婉拒。没想到.徐林一听我要拍照片,便满口应承。初次见面,我们并没有半点陌生的感觉,拍完照片,他又领我去冲洗。过了半小时,照片洗出来后,任我如何诚恳,徐林就是不收我半分费用。初次的见面,徐林就留给我特别热心的印象.这之后,徐林的名字就一直镶在我的脑海里。此后,随着我和徐林交往的次数增多,对徐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徐林出生在赣东北偏僻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不好,中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河北日报的三名青年记者。去年4月至8月,我们以徒步为主,深入我省境内太行山区五个地、市,十八个县采访,行程约二千五百公里,发表各种稿件六十余篇,其中有些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载、转播。特别使我们难忘的是,我们从莽莽苍苍的太行山中,从火热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了清冽的新闻源泉,初步摸索到了一条青年记者提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河北日报的三名青年记者。去年4月至8月,我们以徒步为主,深入我省境内太行山区五个地、市,十八个县采访,行程约二千五百公里,发表各种稿件六十余篇,其中有些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和中央人民广  相似文献   

8.
都说济南军区某炮兵旅宣传科干事胡宝玉是个有能耐的人,能在哪里?他会推拿按摩搞针炙理疗,治好了不少战友的训练伤;他识乐谱、懂乐理,曾登台演出;他拿起画笔能作画、篮球比赛能当裁判……其实他最拿手的,是搞新闻报道.而且会摄影、会写稿。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日本学校新闻的情况吗?也许有所了解。我真是孤陋寡闻。当有人介绍说,高须正郎教授多年致力于“学校新闻”的栽培工作,并且卓有成效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此以前,我对日本的“学校新闻”竟然一无所知。于是,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访了原日本新闻协会新闻研究所所长高须教授。高须正郎教授今年六十一岁。教授除担任专修大学公众宣传课以外,还给其他大学讲  相似文献   

10.
在抗战胜利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重读了张明同志题赠给我的《钢枪铁笔录》,其中的抗战通讯使我又回到那60年前。  相似文献   

11.
“写不出稿子怎么办啊?”正当我坐卧不安为上不去稿发愁的时候,脑海里忽然浮显出了某师原新闻干事滕风华和蔼的面容。他去年一年见报七八十篇稿件,又是前卫报社的特约记者。对,请他谈谈他的写稿经验。人无我有,是他写稿时的第一渴求。滕干事所在师驻守在渤海前哨。几年来,  相似文献   

12.
想给你写点儿东西,几欲拾笔又屡屡难以下手。因为每每有这个念头,心便痛着,如石压着,如刀割着,数月过去,这文字债实在不能再欠下去了。往事如潮,往事如烟。2002年1月9日18时30分,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政治部的唐荣刚干事从上海打来电话告诉我,你已于当日14时30分驾鹤西去。闻此噩耗,我的心咯噔一下被推入了万丈深渊,脑海中一片空白,随后是一阵揪心的绞痛,从那一刻起,这痛楚便开始莫名地伴我,思绪纷乱如麻,思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了。如是,不仅仅因为你年轻,不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不仅仅因为你是我几乎无话不说的…  相似文献   

13.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作风,深入社会各个领域,调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  相似文献   

14.
杨正泉:1940年生,山东肥城市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任编辑、记者,担任过国际部副主任、主任,中央台总编室主任,中央台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兼总编辑等。高级编辑。1993年4月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2001年7月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党的十五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现为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我与广播》、《书刊外宣散论》等书。  相似文献   

15.
他不是科班出身,却对新闻报道热情满腔;他频繁变换工作岗位,却一直没有放弃新闻写作。在他心里,始终涌动着一种感激:新闻路使自己有了不断进步和发展,就得用心走好这条“路”,让它更多地惠及战友、更多地服务于部队建设。他就是南京军区某炮兵旅政治部副主任秦继成。  相似文献   

16.
在大兴区档案馆保存的《大兴县志》“人物表”里,有这样一个人名列其中:张广有,男,生于1923年4月,籍贯是榆垡东庄营,最高任职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在这简单的二三十字背后,掩藏着张老传奇的一生和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1939年8月1 5日深夜,大兴县东南厢的东庄营村四周,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和嘹亮的军号声.16岁的张广有和父亲慌忙从炕上爬起,藏进草垛里.父亲说是土匪未了,张广有说不像,可能是八路军,土匪哪来的军号?天亮后,枪声停了,张广有不顾父亲的拦阻,跑到大街上去看,果然是冀中十分区的八路军.早就恨了透土匪、汉奸和日本鬼子的张广有,和家里人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跟着八路军走了.从此后的6年他一直没有音讯,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才与家里通了信,父母也才知道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重庆新闻界因为关于中国作协开"豪华会"的虚假报道打响了"新闻打假"战,提出要正本清源确保新闻真实性.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虽然从媒体到社会都对此深恶痛绝,但却屡禁不止,而且大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对这种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专业的角度讲,则需要我们的采编人员较深层次地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对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赵金 《青年记者》2010,(11):49-51
前不久,重庆新闻界因为关于中国作协开"豪华会"的虚假报道打响了"新闻打假"战,提出要正本清源确保新闻真实性。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虽然从媒体到社会都对此深恶痛绝,但却屡禁不止,而且大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对这种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专业的角度讲,则需要我们的采编人员较深层次地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对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闻老战士发挥新作用”倡议发表以后,为了倾听老战士们的意见,我们约好访问海洋局副局长张玉麟同志。那是一天上午,当我来到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高兴地说:“你们的倡议好,我赞成!”为何访问这位在职的老战士?原来,张玉麟早在今年1月30日写了离休报告。他逢人便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石野就是这样,他视现场为刀尖,为风口,他乐于在刀尖上舞蹈,在风口瞭望世界各国招聘记者,大致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新闻传播院校毕业生中挑选,一个是直接从社会各种“写匠”中发现。原南方都市报记者石野走的就是后一条路子。“我没有文凭没有背景,面对陌生而喧哗的城市,梦想过上美好而体面的生活,但除了热血和憧憬,除了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美丽梦想,我一无所有。几经挣扎和拼搏,我这个从没进过大学校门的农家子弟,终于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政法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