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中国历史、文学的人,不知几千几万,可有谁享受过被千千万万粉丝顶礼膜拜的殊荣?吃大众文化饭的不知几千几万,可又有几个真正被大众所认可、追捧?易氏不愧是当代大众文化的英雄、文化市场上的天才——靠一张嘴品评历史,一次就拿500万版税的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易氏是第一人。“易中天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特别是我们广大教师更应该以易教授为榜样,反思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十年间,中国传统的娱乐文化的生产方式被新兴的、以单一快乐为目的的文化生产方式所替代,其政治功能因之发生重大转向:大众文化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图景被一种简单的"快乐经济"所替代,形成了一种"傻乐主义"的文化样式,并通过一种"去政治化"的方式达成隐形的政治功能.通过景观化的快乐政治来遏制传统大众文化悖论性的现实批判冲动,大众文化的"快乐"变成人们想象中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新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生背略)<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相似文献   

6.
考教分离或教考分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考教分离"也成为很时尚的词语.可是,这种分离是正常的、有效的吗? 高考大概是一种最彻底的考教分离,所有教课的老师都不知高考谁命题,命题的人甚至要被"关"起来,绝对的机密.但高考的弊端不只在于它一考定乾坤,而且在于它与教师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对后现代主义本身,还是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人们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或者主张:苏珊.桑塔格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感性,安吉拉.默克罗比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历史时刻,弗里德里克.杰姆逊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尽管如此,被后现代主义耦合在一起的人,仍不失共通之处,即他们的认同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交织与纠缠。为此,本文拟借助一系列大众文化文本,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力图证明后现代主义已然改变了人们赖以思考大众文化的理论与文化根基,旨在指出后现代时代的大众文化仅仅表示受众人青睐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战后英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工人阶级状况,英国新左派的理论家们着力探讨了"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消费文化"以及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文化实践"、"文化生产"和"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新概念,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结构性、多元性、重叠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他们力行"文化研究"是为了克服"经济决定论"的僵局,以确立一种总体化的"文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他们.试图建立起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范式,以求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本文是对这种"文化研究"的理论路线及其基本观点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这种"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评析.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过了一个暑假,原本一年级的孩子升二年级了,孩子们再次相聚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开心,两个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抱了起来:"哇,你好重哟.""是啊,妈妈说我暑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下子胖了6斤."这时另外几个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说:"我好象也胖了2斤.""妈妈说我胖了3千克.""6斤有多重啊?和3千克一样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一下子想到,这个问题不正是这个学期大家要学习的"千克的认识"吗?"6斤到底有多重"对孩子数、量等概念的形成有帮助,的确是一个必要而有趣的话题,我何不把这一堂课的内容提前来上呢,于是便有了这堂让学生在"做"中感悟数学的课.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理想。如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已成为我们行知人的一种教育理想与  相似文献   

11.
抽象之美     
正美存在于留有一线余地的想象中。人们曾直接间接进入过令人神往的境界:茫茫的雪山、浩浩的海洋,岩崖起伏、黄沙奔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谷,千里江山万里浮云的太古……是云层?是流泉?亦是,亦不是。从何来?何处去?不知,那是一种境界,一种气氛,是人们向往的境界与气氛。小小的自我要求向宇宙扩展开去,人啊,总想在宇宙中驰骋,征服宇宙,获得最大的自由,所以人人欣赏"气魄"、"气势磅礴"……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大众文化?吴辉先生说:"所谓大众文化,最早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出现兴起的文化,后来又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强势文化。它应该是众人喜好、通俗易懂,集认识、教育及娱乐于一身的文化,它也应该是平民的、那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多数人也能够欣赏、消费的文化。"正因大众文化的产业化目标——消费,所以青少年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种种程式化、抽象化、甚至长期的教育模式导致的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殊不知"常常被误写作"孰不知".例如: (1)医生发现很多老年人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的根本因为是自行增减药量.尤其是血糖高的老年人常常面对美食难以拒绝,吃多以后就加服一片降糖药或多注射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孰不知这片降糖药会打破体内的胰岛素平衡,易诱发低血糖性晕厥.  相似文献   

14.
座位"风波"     
第三节课,我刚走进教室,耳边一阵喧哗.扫视一遍,在几个学生的目光"导引"下,我发现"情况":第四排一张课桌边居然坐着三个学生. 此时,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在等待我处理.是来一招"快刀斩乱麻",还是视而不见?沉默片刻之后,我淡然地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嘛."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不知啥时,那张桌子又是"两人世界"了.我想矛盾解决了,定有一人作出了让步,值得嘉奖.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世界上名牌服装满天飞,价格贵得令人咋舌,动不动就几千上万元一件。可是,这还不算最贵的哩,你知道吗?有的服装要3000万元一件,重约120千克。什么衣服这么"贵重"呀?当然是舱外航天服啦!  相似文献   

16.
一、鄂伦春民族的新生鄂伦春族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以勇敢强悍而著称。鄂伦春人原来居无定处,在兴安岭深山密林中漂泊迁徒,棲身在临时搭盖的“斜仁柱”里钡浇夥乓郧?鄂伦春族尚未进入阶级社会,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村社发展阶段。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人口,并无精确的记载,根据解放前几十年中的一些调查资料,大体是这样:清初不下几万人,清末约1.8万人,民国初年约4千余人,抗日战争开始时约3千人,抗战胜利,鄂伦春族初解放时约剩2千人。各个时期鄂伦春族的人口数虽然不大准确,但有一  相似文献   

17.
姚武 《现代语文》2006,(4):116-117
"审美疲劳"一词作为流行语源于2003年底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电影<手机>中的一句台词,迅速成为2004年不少人嘴里时髦的口头禅.结合当前的大众文化语境,从审美过程中的主体、客体及审美品格等方面来解读"审美疲劳"中"审美"的内涵,能够为大众文化批评提供新的视角和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重富"的紧迫性 不知你注意到这一现象没有?当前,我们对贫困学生倾注了更多爱心."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在党委、政府及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下,这一呼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于是人们的同情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希望学校"、"一助一"、"宏志班"、"贫困助学金"等多种"爱贫"形式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不知你发现这一问题没有?我们与此同时却有些冷落了"富家子弟"们.我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富裕家庭越来越多,富裕家庭出身的学生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也许以后,我们所教的学生将多属富裕家庭出身.我们若不及早研究出对这些学生的系统的教育方法,岂不要误了他们的前程?我等从教者岂不成了罪人?  相似文献   

19.
媒体是当下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几乎主宰了人们的认知世界。它通过传播信息影响公众态度和社会生活,在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大量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庸俗化和媚俗化倾向。这给大众传媒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大众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媒体和新闻报道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张树义 《科技文萃》2005,(12):160-162
2004年3月以来,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东北2 400千米处的波特尔岛接连发生吸血蝙蝠袭击人的事件,导致至少300人被咬伤,10余人因感染狂犬病而丧生.由此引发了很多人的疑问:吸血蝙蝠究竟是怎样一种动物?中国有吗?中国的蝙蝠是否会袭击人?我们是否也会因此而感染狂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