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二度空间",尽管有人说信息社会是读图时代,但是目前中外绝大多数报纸的版面还是以文字新闻为主.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如今各类报纸更加注重运用纪实照片来传递新闻,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报摊上往往刊有大照片、大标题的报纸与版面更能吸引读者眼球.重视运用照片,努力提高报纸的视觉新闻,逐渐成为广大编辑记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田萱 《新闻知识》2000,(1):19-20
版面形式的革新是对传统版面类型的重大突破,最早始于八十年代初的新闻改革──首先是新闻内容和新闻观念的改革。当时,因各大报相继增设生活刊,而相应出现了新颖、活泼的版式,此后这种形式逐渐影响到新闻版。特别到九十年代,以《新闻出版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率先推行版面的全面革新,强调版面的鲜明和强势──提倡长题短文、厚题薄文;多用圆头粗黑的大标题、大幅的照片;文稿布局多用组合,多用线条,呈矩形积木状,甚至不忌通栏、通线……这些新颖大胆的手法,确实有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从而一改…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是我们《菏泽日报》于2003年初推出的一个新版面。为使这个版面在广大读者中真正达到喜闻乐见的效果,报社抽出精兵强将组成了社会新闻采访部,在工作条件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并保持该版面每天一期的较大容量。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这一版面以贴近时代脉搏和百姓生活的“零距离”,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收到了大量来电、来信给予表扬。同时,在山东省新闻奖和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评比中,连续获得好版面奖。  相似文献   

4.
《陕西日报》副刊《社会大视角》从1993年12月创办至今,试刊快一年了。 《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截止现在已试刊15期,刊登各类报道221篇,其中属改革热点、社会热点和工作重点方面的稿件37篇,共刊发新闻照片和纪实照片400余幅(平均每期27幅),其中组照83组、314幅。这一新闻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从一诞生,就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较高的评价。最近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省以上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我们陕西日报的要闻版被评为文图并茂一等奖,《社会大视角》在会上展出后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摄影界朋友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开幕词中赞扬它“琳琅满目,多姿多采,是实现文图并重的一个突破,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我社摄影部从《社会大视角》创刊以来接到上百封赞赏和鼓励的群众来信。这说明,作为全国省级党报唯一的一张以新闻照片为主的副刊,《社会大视角》已经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读者,是一个好的开端,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样,《陕西日报》除原有的两个副刊《经济特刊》、《周末》之外,又新增了一个副刊,从1995年1月起随正报正式发行。它将对更好地高扬时代主  相似文献   

5.
张艳蕾 《新闻知识》2001,(10):29-30
2001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新疆召开。本报送评的5个被指定日期的头版,在近百家参评报纸中脱颖而出,再次获得全国报纸头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一等奖”。综观获奖的5个版面,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商报》编辑、记者驾御报纸版面的智慧和水平,同时也看到了当代报纸版面的飞速进步和发展趋势。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获奖版面,能够从中看到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坚持“图文并重”,有统一的办报思想“照片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报道新闻、充分美化报纸版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是报纸取之不尽的源泉。与…  相似文献   

6.
“你发现没有,今年《工人日报》一版比过去更靓了。新闻意识,市场意识,受众意识更强了。”这一评价,来自笔者本人及周围受众对《工人日报》近来的实际调查。这里仅以一月份要闻版为例。新闻意识更强,版面做大了新闻,是一个大概念,并非单指一种体裁,消息、通讯、言论、照片、漫画都涵盖其中。一段时间,《工人日报》和有些媒体一样,几乎全部是消息。信息的容量似乎增大了,可是,从新闻纸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照片的编辑处理.是指编辑运用版面语言有目的地策划、选择.修饰、配置新闻照片,从而使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形成了主次搭配得当.先后有序、轻重适宜,能充分体现编辑部立场、态度和思想倾向的最优版面布局.一、编辑参与新闻照片拍摄的策划.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有许多种新闻我们是可以题材先知、主题预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拍摄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编辑完全可以参与摄影记者或摄影通讯员的策划程序,并从版面的角度提出建议供摄影者参考.这些建议包括照片的选题、画面、角度等等.编辑参与新闻照片的拍摄策划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了解版面宣传的需要,更好地为版面宣传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曾作过一些尝试.1995年8月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即将临近,为更好地宣传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笔者策划了一个题为《请对号入座:这些卫生死角你该怎么办?》的整版新闻批评照片,刊发在《鄂州日报》8月8日的二版上,全版共刊发了15件照片,集中报道了鄂州市城区的一些卫生死角.这组照片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来信来电称赞这一做法,报道中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市文明委拿着报纸召开专门会议督促检查整治情况.8月17日和8月19日,我们又两次以二分之一版的位置刊发了题为《一组反映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元月6日,《常州日报》在民生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条《武进一村治保主任失踪8天——村委希望知情者与前黄派出所联系》的新闻,还专门配发了失踪者的照片。在党报的新闻版面中,这样的新闻是很少见到的。  相似文献   

9.
任志萍 《新闻界》2006,(3):52-53
很长的一段时期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星现着一种“大足球”倾向,各类体育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将比较大的报道空间和报道重点放在了足球项目的报道上,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市报、晚报等,都给“足球新闻”留出了相当的版面。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足球赛事新闻语篇,语料主要来自《体坛周报》、《足球》《足球周报》等报刊以及搜狐体育等网络的文字报道,不包括照片、图表、图像、声音等符号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董谦 《新闻导刊》2009,(4):41-41
7月21日一早,我拿到当日的《重庆晨报》,头版一条颇为离奇的社会新闻立即映入眼帘,大幅照片说的是天降乌龟砸少女,龟死人伤。该文在9版的今日要闻有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编辑还及时配发《新闻名词》和《律师说法》的新闻背景链接,介绍了砸人的巴西龟是何许龟种,及追究责任的法律问题等,黄金版面抢了读者眼球。这事儿的关注点就在于天降大活乌龟.读者都想知道,砸人的乌龟是怎么掉下来的?伤人的事儿该谁负责?新闻卖点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本报1998年8月20日以抗洪为主要内容的一版版面,在新闻界和读者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一连获得三项奖:先是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报纸版面复评暨’98全国报纸版面年赛金奖、全国抗洪救灾好版面一等奖,最近又获得全国新闻最高奖──第九届中国新闻二等奖。如果说,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是升华了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加工过的语言形式和谐统一的产物,那么,这个版面就是这样的产物。要说这个版面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句话:照片大、标题精、条数多、有灵魂。先说照片大。这一天的版上共用2幅照片,均占字数千字…  相似文献   

12.
新闻图片对于报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张报纸如果办得好,那么它的成功之处必然有一个是“善于运用新闻图片”。换句话说,只有善于运用新闻图片、充分发挥新闻图片作用的报纸,才是一张办得好的报纸。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北京日报的《亚运专刊》所以受到好评,照片选用得好、处理得突出,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时间过去七八年了,有些经验性的东西仍值得总结。《亚运专刊》敢于给好照片以大版面的风格为什么没有完全继承下来?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观念上的原因。此外,本人在当编辑的若干年里,在处理新闻图片上有些教训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如今报纸版面创新、变化很多,给人新鲜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可以说存在某些误区。 误区一:版面与内容缺乏统一性 版面与内容是一对辨证关系,一方面好的版面可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版面对新闻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版面的有限空间以及有限手段,可能会限制新闻的传播效果。在以刊登新闻、提供信息为基本功能的报纸里,版面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是为内容服务的,版面的一切编排必须以最好的表现内容为根本目的。 过分强调版面的视觉效果,从而有可能弱化内容的文字传播效果。首先,当前报纸流行的大照片、大标题以及强调留白占据了大部分的版面空间,给内容留下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报业的飞速发展,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报纸愈来愈强化形象新闻,图片编辑的作用也就更加显得重要。在报摊前,一张报纸能不能让读者在几分钟内决定是否掏钱购买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报纸的版式和照片的使用。报纸首先要给读者一个崭新的形式,其中照片带动版式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照片在版面上要少而精,要用大。照片本身就是视觉新闻,大照片的视觉形象就会更加突出,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的优势,具有强烈地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少而精,能使版面干净、简洁、照片突出,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效果好。但并非新闻照片都是越…  相似文献   

15.
新闻照片是运用造型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内容,是使版面富有特色的“形象新闻”。它具有现实美和艺术美两重特性。它与文字新闻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版面空间。没有图片的版面就像没有花木的花园,缺乏生气。因此“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一直是新闻界的共识和目标。 不过仔细地翻阅一些报纸特别是党报照片,也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是:1.对照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照片不该发表的发了,该发的没发。一些版面应用大照片发显著位置,反而尺寸放小发表在报纸边角了。2.照片  相似文献   

16.
阅读报纸,时常有编辑与读者玩捉“迷藏”的感觉,现举一例。笔者手头有一份都市报,一版除了头题和导读,便是一幅“公安民警勇擒歹徒”的大照片,应该说版面处理得很能吸引读者“眼球”。当笔者怀着极大的兴趣看照片说明时,却见下转某某版。这份都市报分为ABCD叠,有50多个版,费了好大的劲,总算在A叠五版的《社会新闻》中“捉”到了这篇新闻。仔细一看,最多不超过100个字,还夹在其它几条社会新闻中间。这“谜”也藏得太深了。据说,这种一版用大照片,说明转其它版的现象,对读者既有冲击力,也有吸引力,是如今报纸发展的一大流行趋势。现在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新闻圈里圈外的人都发现,这两年报纸版面比较以往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照片大了,标题“火”了,版面比以前热闹多了。这种静悄悄的“新闻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版面的美化,仔细研究它发生发展的过程,回顾它的源流,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观念变化的轨迹。最早对报人的版面观念构成冲击的是对照片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杨爽 《新闻世界》2013,(1):48-49
本文以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大河报》社会新闻报道为例,采用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法,对《大河报》社会新闻的选题、版面、写作和内容进行分析,展示了《大河报》社会新闻的特色及现状,并探讨我国报纸社会新闻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日本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在版面上占的位置很突出。全国性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都有自己的天气预报专栏。《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把专栏放在第一版,《每日新闻》把专栏放在社会版。在天气预报栏里,登有卫星云图、天气图、东京天气、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读卖新闻》还载有各地气温、温度,世界气温与天气。地方版重点报道地区天气;社会版有时配照片登一些重要的气象报道;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