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年来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后.“农民工子弟学校”在一线城市成为历史.北京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外地生学籍、上海“关停并转”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措施.被舆论认为是一线城市试图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风向标.义务阶段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看似有了一个政策性的长期解决路径.尽管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高考平等权问题上依旧裹足不前.但毕竟是在“扭秧歌”式地前进。但,非义务阶段的学前教育呢?数据显示.在入园难、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培训事关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关涉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民工培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它们影响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农民工培训事关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关涉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民工培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它们影响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养,是解决目前我国“民工荒”和“就业难”并存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将其纳入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做好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调动各相关机构的积极性,贴近农民工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建立农民工社保的问题上存在顾虑;制度上的城乡分割状况;一些民营企业参保不积极;农民工个人对参保缺乏积极性;城镇社会保险门槛高,操作缺乏灵活性;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短视。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七点建议:让地方政府同企业一起承担义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设计出一套统一完善、各省统筹的保障制度;实行“完全积累型”,“低缴费低待遇”,“多层次广覆盖”政策,并作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基石。等七点建议;对农民工的个人养老储蓄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80年代“民工潮”的兴起,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凸现。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基本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清晰,甚至“抵制”到“淡化”,再到“关心”,直至“积极支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刚  李树英 《成人教育》2022,43(2):31-45
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催生了“农民工”,农民工教育对国家多项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解我国农民工教育研究的全貌和趋向,基于中国知网1064篇论文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UCINET和SPSS等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民工教育研究可分为四大热点主题:农民工特定教育内容研究、教育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效用及教育模式研究、农民工人力资本及政策供给研究、农民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未来几年将开展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关注领域的研究、以青年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为对象的研究、以社区为载体包含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针对当下研究现状,提出了构建研究学术共同体、挖掘研究的深度、加强实证研究中的质性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探索及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我国少数城市在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特区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这3种模式尽管各具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建议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在全国城镇普遍强制实行“农民工”与当地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模式统一、缴费基数与享受标准有别、在城乡流动中关系便于衔接的“农民工”过渡性基本养老保险方案,并在未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证北京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是维护北京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当前北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许多不公平问题,已日渐成为北京稳定发展的隐患。从根本上实现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注“三农问题”时无可避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本文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作了阐述 ,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必要性作了一定的分析 ,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表达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大多数都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往往由父母的长辈或亲属抚养、照管,平时与父母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所谓的家就像是“空巢”,人们把这些孩子叫做“空巢孩子”。尽管一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因为经济、住房、入学费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只能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监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教育群体——“空巢孩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包括农民工缺失一些宪法性权利,如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等,农民工也没有被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特别规定。赋予公民包括农民工这些宪法缺失权利,将农民工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对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社会热门话题,也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焦点。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看看他们:北京100个外来贫困农民家庭》、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工潮:关于打工族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等形成了一股强劲“农民工出版潮”,并以其扎实的内容、详实的调查.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数智技术赋能农民工,向其开展继续教育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科技变革已成为学界研究重点。针对当前农民工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数智技术赋能的微教育范式,在化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需失衡矛盾、满足农民工继续教育多元发展需求和实现农民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探寻微教育的价值路径。根据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时代诉求,基于数智技术建构“翻转微教育”“混合微培训”和“泛在微教育”三种模式,推动农民工继续教育公平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为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负担难以承受,“两个为主”政策不完善难以落实,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水平偏低等。要促进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必须完善“两个为主”的政策,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之中,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稳就业”是“六稳”工作之首,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升级加速所带来的就业风险。作为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风险的重要举措,我国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面临职业能力整体开发度低、各部门协调性较弱和线上培训资源建设滞后的挑战。为积极防范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风险,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稳就业”的目标,需要优化职业能力项目开发机制,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开发度;整合资源,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协同;适应新形势,推进“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培训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问题,要尽可能寻找到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在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举措。对此,笔者积极响应"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对农民工子女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然后针对提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实效性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贾艳萍 《成人教育》2012,32(6):74-75
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引发更为复杂的农民工格局分化及产业升级和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提升的双重压力,“职业规划性教育”为农民工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路径,对改善我国现行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士专题健康教育”课题组,针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应关心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得到健康幸福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家庭住所流动性大,成长环境较差.因而社会对农民工学生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流动花朵”。这些“流动花朵”,从小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师对他们缺乏尊重、关怀和理解,父母教育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就会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那么,如何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开得更鲜艳呢?我们的做法是“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