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杰出的成就和他的艺术理论、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究鲁迅,从他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中,探索他运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把握现实、反映现实的独特性,研究他留给后人的创作经验和美学传统,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一般指他一九○二年东渡日本到五四运动发生前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生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也未曾有过个人书信往来,但其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非常推崇鲁迅的人格、思想和精神。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出版过研究鲁迅的专著,但在其著作、报告、讲演和口头谈话中,却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论述,仅13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五卷就达20处之多。这些论述言之有据,论之在理,闪烁着深邃的思想火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创始人。其艺术美学思想博大精深,鲁迅先生关于继承东西美术传统的观点,今天看来也不失为真知灼见。如今,鲁迅先生的艺术美学思想,已成为我们的传统,我们应该通过辩证的扬弃来吸收、发展它。  相似文献   

4.
鲁迅不是美学家;他没有留给我们以系统的美学论述,更没有专门的美学论著.但是,鲁迅对美学有相当的研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鲁迅的美学观,而是试图运用一种新的美学理论模式,就鲁迅的有关美的本质,美与真、善等其他社会功能的关系,审美的个性化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对美学问题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这些论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鲁迅没有写出专题的美学文章,其美学思想中的观点和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类著作中,也体现在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实践中。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首先得运用归纳的方法,把这些分散的美学观点和理论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然后再和他的艺术实践加以比较,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6.
和同时代的人一样,我的少年时代也是从读鲁迅开始的,鲁迅已率先占据了我们的心灵,部分地化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这些年来,关于鲁迅与胡适,已出过不少书、发表过不少文章,争论之激烈,恐怕超过了两位知识分子生前。对于这两位我都曾喜欢过、现在依然喜欢的人物,我个人心底里也免不了把他们俩进行对比。我想,鲁迅是神,特别是时代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萨特和庄子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自由作了详细和深刻的论述。通过对他们自由思想的哲学基础、实现自由的有无条件性、积极有为和消极无为的自由、美学思想中的自由和自由的局限性这五个方面的比较,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他们关于自由的思想,也有助于我们对自由理论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主张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拉丁化。他生前关于文字改革的一系列论述和革命实践,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论及文字改革的文章,比较集中地发表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五年,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当时蒋介石在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发起所谓“新生活运动”,提倡“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鼓吹尊孔读经,加强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造同时也是一个选择和接受的过程,德国古典美学登峰造板的成就的取得与对此前西方美学思想的继承扬弃分不开。本文以康德、席勒和黑格尔为例,论述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郭沫若,这两位中国新文化的巨人,艺术宗师,生前竟然未能见过一面,这的确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憾事。加上他们两位对某些文艺问题观点上有分歧,也曾经发生过一些误会,“曾用笔墨相讥”。因此,人们对他们两人的关系,看法也就不一致。有些人认为,由于个性、气质、爱好诸方面的迥异,他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势不两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改革家。鲁迅的改革思想贯穿在他的杂文、小说、散文、诗歌、书信和日记中,成为他伟大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温鲁迅关于改革的论述,研究他的改革思想,对于搞好当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现实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看到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研究鲁迅教育思想的论著中,对鲁迅前后期教育思想的差异,论述不甚充分;有的对鲁迅前期教育思想,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一一九一九年十月,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新一代应养成“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在漫长、曲折的革命斗争中,都为中国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虽然,他们生前没有见过面,也不曾有过个人的书信往来,但他们的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毛泽东自己就说过:“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我在一九七一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鲁迅精神?这问题很难一下子说清楚。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鲁迅精神”这座宝库也实在太丰富了。前些日子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说不完的鲁迅”,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不过我想,鲁迅精神尽管说不完,但其中总有些是最基本的,而且是公认的东西。例如,作为文学家,主要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作为革命家,主要是“硬骨头”精神(即革命的坚定性和顽强性);作为思想家,则主要是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天我们研究鲁迅,是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在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众多问题,这时,重温鲁迅,重提鲁迅的精神文化资源,珍视鲁迅的精神文化资源,无疑有益于我们对当今社会和文化的深刻理解,有益于探讨解决当下问题的途径,也有益于我们对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国学"的承传,从而进一步繁荣当今的文化、文学和学术事业。然而,仍有人在网络上大谈"鲁迅是思想文化的负面资源",流传甚广,因此,必须加以澄清,重提和珍视鲁迅精神文化资源的正面价值、当代意义,以正视听。鲁迅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博大精深的,限于篇幅,我们主要从鲁迅精神、鲁迅的思想文化、鲁迅的文学和学术等三个方面的主要领域进行论述,并力图揭示出它的正面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周作人共同经历了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剧变,两人生前事各异,身后名不同,不过二者在文学批评思想上却相通之处甚多:"人的文学"观点虽是周作人明确提出的,但鲁迅同样功不可没;两人从不同角度坚持文学批评"自由"和"宽容"的原则;两人对文学阶级性和文学功用的认识其实并无根本冲突.他们的诸多共同认识都是建立在对文学本质共同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文艺上风格与流派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何在,怎样评价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对这些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在实践中妥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也正是美学上的重大课题.鲁迅,不仅在他的文艺专著,如《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而且在他的许多杂文、书信、序跋、日记中,都有不少关于风格与流派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是鲁迅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相似文献   

20.
《三星草》的作者们采用十四行诗体 ,绝非仅是对一种西方诗体式的接受和移植 ,而是用这种体式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现代意识 :个人的生命体验 ,个体自我个性的张扬。与此同时 ,还蕴蓄着浓烈的将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贯通融汇的意向。于是此诗集又显现出中国文化传统色彩。这不独体现着中西文化的整合 ,也匡正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抒情主人公的两种偏颇 :在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中总是偏于一极。更应首肯的是 ,他们无论是对个体自我抑或群体自我都具有一种超越意识。整部诗集浓郁与厚重的美学风格 ,正源于此 ;诗人们也因之创获了哲人质素。某些诗章昭示出诗人们与鲁迅的精神关联 ;其实他们所独创的这种汉式十四行 ,亦正是贯彻鲁迅“拿来主义”思想文化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