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肖雄 《体育教学》2011,31(3):72-72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技术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好运球的节奏和出手投篮动作。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学习中,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经常出现走步违例和投篮动作脱节现象。本文以右手投篮为例,强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应以运球节奏为基础,以脚步动作和投篮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行进间投篮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高中阶段的基本教材。行进间投篮包括运球后跨步接球行进间投篮和跑动中跨步接传球行进间投篮。对初学行进间投篮的学生,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采用以下教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按国家器材标准安排少儿篮球教学内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器材标准下少儿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研究。认为:小学1年级学习原地运球及运球走技术,2年级学习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3年级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4年级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5年级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6年级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初中阶段学习进攻基础配合及小学阶段学习的进攻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运球和行进间投篮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排头持球站在球场端线后。游戏开始,第一名学生迅速运球行进,当接近障碍物时做体前变向,绕过3个障碍物后,运球行进间投篮,球投中后,跑到端线外小黑板处答题,题答完后直线快速运球返回做行进间投篮,投中后将球传给下一个同学继续进行。依此类推,最后以累积分数多少确定名次。(见图示)  相似文献   

5.
<正>在2015第5期有一篇题为"行进中单手肩上投篮教学绝招"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笔者是个篮球的狂热分子,对原文认真地研读和反复试验后。认为原文提出的三个绝招值得商榷。现在整理出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技术学习难易顺序混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根据持球技术动作可以划分为:运球投篮和接球投篮两种。运球投篮就是俗称的  相似文献   

6.
<正>全场综合运球投篮是江苏省近年来体育高考篮球专项的重要内容之一,融背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投篮等技术于一体,技术动作复杂,过程环节多。作为一项主要以  相似文献   

7.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初中篮球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一般通过两节课就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该技术,具体做法如下: 1.把篮球场分为4块,分别划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内,学生轮流持球按标志线做出右脚跨出一大步,迅速迈左脚并用力蹬地跳起举球上肩,当跳到最高点时伸臂压腕将球投出的练习。凡是较好完成此练习的立即升入第二层次学习。 2.由一学生单手托一球向侧平举,练习者在跑动中按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顺序做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3.掌握上一练习的学生转而练习下一动作:在距球篮3~4m处运球一次即做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此练习为重点,必须加强指导,反复练习。  相似文献   

8.
在教行进间投篮时我们一般采用如下顺序进行:1、持球模仿练习(1)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右脚左脚连续跨两步跳起投篮。(2)同上站立,将球向前轻轻抛起,做跨步接球,迈步跳起投篮动作。(3)两人一组,相距一大步,一人单手持球于体前,另一人做跨步拿球,迈步举球,跳起投篮动作。2、行进间拿固定球的单手投篮。3、运球投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几个练习,学生们都能较快掌握动作。但要讲究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实战性,就存在着许多不足:一、第一步跨步变成了跳步行进间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快攻的基本战术,讲究的是一个“快…  相似文献   

9.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中接球然后用单手高手的“上篮动作”。因此,出手点高、易于躲开对方的“封篮”。这种行进间的单手肩上投篮虽然应用起来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因此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手臂往前上方投篮的同时,两腿并腿下落.形成手臂上举和腿下落这样相反用力。其次,对于初学者来说,由腹前双手持球举球到肩上这个过程如果交待不清楚或没有严格的规定,极易出现“屈髋”的错误动作,此种动作如果形成错误定型则较难纠正。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学到规范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绝招绝招1:利用技术动作学习的迁移,掌握"跨步接球,上步投篮"的动作练习方法:行进间跨步接球后再上一步(两步)传球;行进间跨步接球再跨一步向前上方传球(引出行进间投篮动作);观察行进间投篮完整动作并模仿。练习实效:通过对已有行进间传接球知识的延伸和迁移,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跨步接球,上步投篮"动作方法,尤其是"跨步接球"的衔接和脚步动作的方法,为后续巩固提高技术动作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篮球的行进间投篮(跑运中投篮)技术教学中,笔者经多年教学的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对初学者的行进间投篮教学形成了有效方法,能使练习者快捷准确的掌握行进间投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行进间低手上篮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的投篮方式,它要求在行进间或运球中接球,然后用单手低手的“上篮动作”,因此,“它的特点是出手点低、上篮速度快、伸展距离远,易于躲开对方的“封盖”,是篮球比赛中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对学生初学者来说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学到规范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在教授行进间投篮技术时常会遇到如下问题:学生无法控制持球后跑的步数、学生难以掌握"一步大二步小三高跳"的节奏,易出现起跳后身体前冲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反思,发现影响行进间投篮技术的最大障碍是基本步法的掌握,如果能解决步法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融音乐节拍于行进间投篮中,明确运动步幅和节奏每个技术动作都会有其动作节奏和  相似文献   

14.
任课教师:嵇明海人数52人男28女24一、教学内容1)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双手或单手低手投篮。2)发展身体的各种练习,技巧;复习前后滚翻。二、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通过本课教、学、练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学练本课内容。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投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并能了解技巧前后滚翻的练习方法。2)运动技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80%~8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投篮动作技术。90%~9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技巧前后滚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校体育》2020,(3):44-45
<正>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第六章的教学内容之一。八年级教材是在七年级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学习较难掌握的脚步动作,以及提高传接球、运球、投篮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运用能力。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主要通过由"慢—快"的速度变化进行行进间练习,在基本掌握动作技术之后,进行由一名防守队员逐渐过  相似文献   

16.
<正> 行进间投篮由于学生运球、接球能力差,协调性不好,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徒手练习做对了,拿着球练却错了;跨步、接球不同时;上下配合不协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渐进练习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这种技术的学习时间,现向大家作一介绍。 1.学生成体操队形站立,模仿教师做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徒手练习,体会“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要领。  相似文献   

17.
运球急停单手肩上跳投3分球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武汉体育学院王军篮球运动的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在90年代发展较快。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投篮方法甚多,可分单手、双手两大类。可以在原地、行进间、跳起等时作投篮动作。近年来,投3分篮技术发展迅速,尤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的迅速发展,对投篮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掌握更多的投篮动作,还需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行进间双脚起跳投篮技术经常被NBA队员采用,而我国选手使用不多。由于在现有的篮球教材中对此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涉及较少;同时,在青少年的篮球基层训练中,对行进间投篮技术长期处在单脚起跳上篮的惯性思维教学,容易忽视对“两脚都不是中枢脚”规则的运用;另外,在基层比赛中该动作容易被误判为“带球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技术的普及。因此,正确和熟练地掌握行进间双脚起跳投篮技术动作,对丰富篮球行进间上篮的教学与训…  相似文献   

19.
行进间投篮,由于学生运球、接球能力差,协调性不好,经常出现如下问题:徒手练习时做对了,持球练习时却做错了;跨步、接球不连贯,不能同时进行;上、下肢配合不协调等。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划线、标字”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这种技术的学习时间。现向大家作一介绍。1.学生体操队形站立,模仿老师做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徒手练习,体会“一大、二小、三高跳”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20.
邱有明 《体育风尚》2023,(12):95-97
篮球是一项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而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技术是取得得分的关键。其中,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动作,需要运动员具备稳定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准确的投篮技巧。本文将探讨初中体育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训练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提升篮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