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解释概念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一元论、二元论、规律、时间、空间、发展、联系、新事物、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扬弃、必然性、偶然性、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可能性、现实、形式、内容、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  相似文献   

2.
1 解释概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向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一元论、二元论、规律、时间、空间、发展、联系、新事物、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扬弃、必然性、偶然性、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可能性、现实、形式、内容、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社会存在、社  相似文献   

3.
一、解释概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一元论、二元论、规律、时间、空间、发展、联系、新事物、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扬弃、必然性、偶然性、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可能性、现实、形式、内容、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4.
1 解释概念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一元论、二元论、规律、时间、空间、发展、联系、新事物、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扬弃、必然性、偶然性、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可能性、现实、形式、内容、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5.
称元的有:中国、美国、日本、朝鲜、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埃塞俄比亚、加拿大。称镑的有:英国、土耳其、塞浦路斯、埃及、尼日利亚、苏丹、加纳。称法郎的有:法国、比利时、瑞士、几内称克朗的有:捷克、瑞典、丹麦、冰岛、挪威。称先令的有:索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奥地利。称马克的有:德国、芬兰。称比索的有:古巴、墨西哥、多米尼加。称卢比的有: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称第纳尔的有:南斯拉夫、伊拉克、科威特、约旦、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称盾的有:越南、印度尼西亚、荷兰。(广西南平县三中吴日健摘…  相似文献   

6.
1 解释概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一元论、二元论、规律、时间、空间、发展、联系、新事物、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扬弃、必然性、偶然性、现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下面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小学数学里的概念,主要是数的概念和形的概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数位、计数单位、零、整数、奇数、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倒数等。2-几何形体的概念。包括点、直线、线段、射线、垂线、角、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扇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及周长、面积、体积等。3-运算方面的概念。包括加、减、乘、除、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因数、积、…  相似文献   

8.
父母给孩子起的名字,往往蕴含着某种特定的含义,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企盼。一个好的名字会使人增加愉悦感和好的印象,它记录着宗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谊,隐喻着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目标。名字中的期望大约有以下几种:——期望孩子做有道德的人。如:蔼、仁、容、德、轩、贤、良、伦、正、清、义、诚、直、道。——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博学多才。如:颖、灵、睿、锐、哲、慧、敦、迪、明、晓、显、悉、晰、维、学、思、悟、析、文、书、勤等。——期望孩子身体健康、姿容俊美。如:俊、威、英、健、壮、焕、挺、帅、秀、伟、武、…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于六月十八日上午隆重召开。在京的语言学界老前辈董纯才、叶圣陶、王力、陆宗达、岑麒祥、袁家骅等出席。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导生同志应逝莅会。出席大会的还有张志公、周祖谟、朱德熙、俞敏、周定一、胡明扬、林焘、张寿康、贾皋、吴宗济、王均、齐越、夏青、郭良夫、徐仲华、徐世荣、关世雄、李贼宁、章熊、周韫玉、霍懋征、夏淳、刁光覃、朱琳、狄辛、周正、杜澎、曹灿等著名的教授、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共四百余人。  相似文献   

10.
茅盾作家论的美学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在他的杰出文学评论中,作家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评论作家最多,评论中肯精到。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文学评论实践中,他先后评论了鲁迅、冰心、王统照、叶圣陶、许地山、王鲁彦、庐隐、徐志摩、曹禺、丁玲、蒋光慈、张天翼、沙汀、艾芜、蒲风、臧克家、叶紫、萧红、吴组湘、阳翰笙、宋之的、田间、姚雪垠、周文、赵树理、周立波、碧野、李季、马烽、刘白羽、骆宾基、舒群、邵子南、丘东平、王愿坚、茹志娟、管桦、李准、草明、杜鹏程、万国儒、唐克新、敖德斯尔、胡万春以及徐玉诺、潘家训、许杰、彭家煌、王任叔、孙(亻良)工、王思玷、李辉英、铁池翰、欧阳镜容、何谷天、于逢、陆文夫、孙峻青、刘心武、邓洪等。这些评论以其卓越的审美发现与创造大大丰富了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至今仍闪耀着新鲜的美学价值。 作家审美创造的卓越发现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详细统计,《普通语言学教程》总共用了43个比喻,使用情况为前密后疏,凸显大跨度特点,涉及历史学、动物学、经济学、植物学、几何学、化学、建筑学、音乐学、新闻学等学科领域。比喻效应及可接受度可作四分,由强至弱逐级递减。差异在于中西比喻的哲学观不同,但这种差异的矛盾运动也使得中西间的跨文化认知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下棋为喻中精品。一喻而比出了外部与内部的对立、历时与共时的对立、实体与价值的对立以及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喻巧而理至;元首与大臣、词典分发、交响乐、契约。、树干的切断面等21个比喻当为上品,一个比喻中包含了至少一对对立,立象颇为尽意;发报机和莫尔斯电码、挂毯、强制的牌、货币的价值、描绘阿尔卑斯山全景等13个比喻有瑕疵,可算中品。立象不足以尽意;空气和水、一件袍子、房子和住房子的人等8个比喻应作下品,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甚迂回和干瘪,信息量不足、可接受度差。  相似文献   

13.
小说视角是当代理论家小说家非常关注的修辞技巧。严歌苓小说中采用了儿童视角、男性视角、女性视角、动物视角、民间视角等,根据不同的主题、情节与表现人物的需要,精心选择叙述的立场,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展现了世界与人性的复杂。在她的叙事时间中,作者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连成一线,对故事进行剪切、拼贴,时而预测未来,时而回溯过去,时而跳到当下,不断将"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将来完成时"组成一体,让故事过去中孕育着未来,未来又渗入过去。在这样的跳跃、流动中,将不同人物的背景、命运,条理分明地展现了出来。同时,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积极参与到历史真相的共同揭示中来。  相似文献   

14.
人居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在《论语》中孔子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包括人物成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孔子环境思想的核心。其中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因为在情感上的敬畏与爱、理性的中庸和对情理冲突的审美超越,共同铸成了孔子的乐生思想。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先秦关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和历史性的深重涵值,并首次原创性地运用青铜器花纹来解读和确定关学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郭沫若以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为核心,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宏深语境中考察关学现象的变化,反转过来,美学现象则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表征,呈现双向互涵相协之关系。郭沫若同时兼具了青铜时代的社会史和美学史的开山祖身份和地位,他对先秦关学史精神、特征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说。郭沫若坚守实践美学观,从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加以解读、阐释和动态说明,他所进行的是社会学、文化学的美学史研究,所形成的论述话语和逻辑结构,至今仍是治先秦美学史学者的范例。他采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器皿学、文字学等原理,独得先例地创造了“标准器论”和“波动论”,这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而在先秦美学史的研究方面是世纪性的创获。他谛听远古美学史的“心音”,从文物和文献出发复原和复现美学史的现场。郭沫若先秦关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缘自科学的实证精神、先进的方法论、优越的学术生态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公平思维的前提批判中,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针对神灵思维和主体思维提出的。神灵思维是人类的蒙昧思维、原始思维和前现代思维;主体思维是现代思维,是对神灵思维的扬弃,人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笼,绽放出主体的伟大力量。同时也逐渐使主体陷入了自我论的逻辑,自我成为了神灵的替身。现代主体思维成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的枷锁,更是教育公平思维发展的桎梏。而主体间性思维是共存思维、生态思维、和谐思维、差异思维、后现代思维。是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牵涉人类发展生死攸关等重大问题和重大关系的价值选择和思维路径。从根本上、根基上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公平思维重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文化奥运风靡的时代,这赋予我们以奥林匹克运动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探索范式.综述国外有关奥运文化建构理论文献,分别以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历史性建构、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精神建构与意识形态领域、社会实在问题、问题意识与中国化作为专题展开论述,认为西方学者在奥运文化建构领域为我们展示了宽阔的理论空间、细化精深的研究文本及富有可能的理论前景,从中亦可反映出,奥运文化建构领域至少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社会制度、球员与教练、传统文化等诸多单一化的社会层面,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相互影响与交叉的问题共同体,需要宏观与微观、综合化与细分化、深入与远眺、理论探索与实践进展相结合,其中理论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最后,提倡以三维视角观(历史、当下与未来)审视与把握中国奥运文化进路的社会合理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儒家思想,周秦及宋明先后辉映。宋明儒学,上承孔孟成德之 教,融贯儒释道三家之学,更臻于精微。以两宋来说,北宋诸儒,远绍儒家经典本义,讲天道、诚体,而归宿于孔 孟的仁义与心性;南宋干淳以后,学派三分,就是朱熹、陆九渊与吕祖谦之学。三家同时,但是不相合,就广义 的思想渊源来说,朱、吕、陆三家同出伊洛,而朱熹承受小程的规模,又融合周敦颐、张载等人,主"格物致知"、 "即物穷理",集两宋理学的大成;而陆象山则心印大程,其高明处也像大程,主明心见性、明辨义利,以开发 "本心"为主,深深影响明代王阳明的心学;而吕祖谦的学术,本有家学之传,又兼传关学,究心中原文献,重典 章制度、历史与事功,成为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师。 学问与德行的成就,必须师友的切磋夹辅,否则必"孤陋而寡闻",甚且愚顽不灵。朱、吕、陆三人学术虽然 有异同,但是私谊却非常笃厚。考朱熹的交游,当以吕祖谦最为亲密。笔者在1985年著有《吕东莱之文学与史 学》一书,略提吕氏的师友朱熹,只是限于篇幅与内容重点,未曾详述他们两人彼此的交谊。 今考朱吕的交谊,诚属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哲人相重的显例。征文考献,草撰本文。首先论述宋代理学的 渊源,以明宋代理学的背景;再来简介朱吕的生平;其次考述朱吕的交谊,由初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研政用金的结合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产学研政用金结合的内涵、相互关系、意义以及高校实施产学研政用金的制约和健康发展做了深入的剖析。分析了产学研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空间的改变,激发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团队水平,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能力。通过产学研政用金的结合,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的接受过程包括以信息传递为中心的传输系统和以主体对信息的接受为中心的接受系统.二者的相互统一才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两课"接受活动.传输是接受活动的前提;传输是师生平等的互动活动;传输不等于接受.接受目标最终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接受而非传输.接受活动包括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外化和践行等环节.在"两课"接受过程中,传输与接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通共振过程.它具有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引导性与持久性的统一等特点,是一个多级反馈、连续运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运行过程.就宏观而言,大学生对"两课"的接受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接受、内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