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雨华 《文教资料》2010,(25):80-8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读说练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教师要多训练学生,授之以方法,让学生愿读书、会读书、爱读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就会从书的海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阅读难,难阅读"这种现象就会远离他们。  相似文献   

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心灵需要抚慰的时候,置身书的天地无疑是一种放松与休息。读书是快乐的,让心灵在书中憩息吧,因为——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  相似文献   

5.
李来军 《考试周刊》2010,(17):57-57
新课标强调阅读活动中应注重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当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时尚的时候.也只有当学生的阅读由“口”而“心”的时候.阅读教学才能有一读惊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读书才不会是一种负担,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需要,一种快乐成长的享受。因此,《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一、兴趣:打开阅读之门1.教师做好榜样引导作用。支玉恒老师有一句话:"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勤勉培育勤勉,用爱心波动爱心。"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让学生喜爱阅读,善于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必须进行大量阅读,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还要读学生喜爱的书。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语文老师,当学生提出想了解的知识,感兴趣的话题,想解开的  相似文献   

8.
朱贵 《广西教育》2013,(9):37-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将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要我读"转化为自觉主动的"我要读",才能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  相似文献   

9.
开展课外阅读,是增强语文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量相当少,因此也限制了农村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作为教师要运用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圈点批注则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即指读书应做到有所思,有所记,有所评。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将文章读懂、读透,才会一生受用。对于进入中学学习的初中生,教师应逐步培养他们读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理念:"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尝试师生共读,进行板块式阅读指导,及时练习阅读批注方法,写读后随感,走近作家,感悟作家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相似文献   

12.
一、引入电脑多媒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借助书本来实现的。学生的读书全靠兴趣读书,当他们阅读时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面对纸质读物易生乏味之感,要形成读英语书的兴趣恐怕就很难了。我认为尝试运用电脑组织阅读教学是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思考、提问的含义阅读:一是选取教材内容让全班同学读书。朗朗的书声有助于课堂气氛和学生精力的集中。二是分小组读。有时可用评比的方式,哪组读得好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荣誉感和团结精神。三是学生个人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胆量。四是学生的默读,有助于学生在静中找出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内容和线索。思考:是在学生读书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引入电脑多媒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借助书本来实现的.学生的读书全靠兴趣读书,当他们阅读时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面对纸质读物易生乏味之感,要形成读英语书的兴趣恐怕就很难了.我认为尝试运用电脑组织阅读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好方法.主要原因是电脑多媒体将文字和情景相结合,直观、生动,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何谓自能读书什么是自能读书,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读书,但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它并不仅仅是学生自己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把握阅读的方向,通过自主阅读,从读中感悟到文章的真谛,从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抒发的思想。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愿意读、主动读,才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来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对文字的运用能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指导学生选择读什么读书至少要读出三层意思,小说等文艺作品要读出:主人公的想法、作者的想法和我的启示。阅读时,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查书,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常说: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读。读是学习语文之本。教师要善于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语调,结合课文内容,把感情表达出来。除朗读这种形式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练好默读、速读,以阅读更多的书籍。  相似文献   

18.
我以为,喜欢读书、喜欢文学,是一种天性,勉强不得的。就像一个孩子喜欢运动,或者喜欢画画,是一种先天具有的兴趣爱好。反正,我喜欢读书,喜欢文学。先读童话故事,后读侦探剑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侦探剑侠已经不能满足我阅读的需要——当我读到他人杜撰的福尔摩斯和侠盗亚森罗革斗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任志军 《课外阅读》2010,(12):207-207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都离不开文本。在听一位名师授课时,曾经谈到读书的三种境界:读薄、读厚、读薄。细细体会,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