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兵器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一直延传至今。兵器有多种,主要是刀、剑、弓、矢、戈、矛。兵器常用于自卫、锄奸和作战。古代吟咏兵器的诗歌,有的反映战争,有的表现武艺高强,有的抒写英雄气概,有的显示人物个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兵器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怀,在古代诗歌中有充分的反映。以诗歌吟咏兵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
“(钅且)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教材注:“(钅且),同‘锄’。钮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通‘戟’。矜,戟柄。这里的意思是农民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戟、矛的柄(木棍)。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此注详而有失。一是忽略了贾谊文章语言应有的对偶性, “(钅且) 耰”只是一种农具,与之对应的“钩戟”却是两种兵器。  相似文献   

3.
“干、戈、矛、槊、戟”都是古代的兵器,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成语汇     
<正>枕戈待旦【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求解驿站】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时刻。指准备着、警惕着,以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活学活用】这些可敬的卫士,枕戈待旦保卫着祖国的边疆。【历史小贴士】西晋有两位有名的将军:  相似文献   

5.
1974年出土于洛阳的“繁阳之金”青铜剑铸工精巧,装饰华美,尤以其从部四字铭文,令人注目:其一,先秦古繁阳有二,究竟应为何处;其二关于“金”的真正含义;其三,衣冠带剑的具体功用。据考证,所指繁阳当是南繁阳,地点在今河南新蔡县以北,当时是经济要地,地理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剑铭中“金”字的含义当指兵器,“繁阳之金”应释为繁阳所铸之剑;衣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6.
汉字趣谈     
<正>正思"戎"马泪盈巾"戎"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古代的兵器。"戎"这种武器,在古时分为五种,包括弓、殳、矛、戈、戟。《礼记·月令》中"以习五戎",意思就是练习和使用这五种武器。甲骨文的"戎",左边是"戈",代表武器,右边是"甲",代表防护用的盔甲,合在一起就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既然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往往记录一个词呢?不能这么说。有的字只记录一个词。例如“戈”,本指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长柄;“讣”,本指报丧,报告人死了的消息;“兮”,是古代的一种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1试管突的改进将原来只能夹住一支试管的试管夹作如下改进,使其能同时夹住两支试管。改进的方法是:将试管夹的弹簧由原来的位置往前移动2cm左右,然后挖出一个浅槽(深度为1mm左右,或在长柄、短柄的外侧适当位置各挖出一个浅槽)来固定弹簧,并在弹簧后面将长柄。短柄各削成  相似文献   

9.
固原春秋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短剑、铜柄铁剑、戈、矛等兵器,是北方系青铜文化中常见的兵器,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产物。其中双兽首、蘑菇首等青铜兵器是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反映了草原民族杰出的创造力。这些自成系统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青铜文化,为区分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不同支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武术器械进行调查、研究,在社会动乱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各民族之间的争斗加剧,战争异常激烈,是多种武术器械大发展的良好时机,矛、刀、盾牌、稍、戈、斧、钩、戟等的相继出现,为南北朝历史上留下光辉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正>戊、戌、戍、戎这四个字,外形看起来非常相似,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稍不注意还真会弄混淆呢。它们都是“戈”部,“戈”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因此这四个字最初的本义应该都跟战争有关系,所不同的是左半边或点、或横、或叉,因此有人编了“横戌点戍戌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这个顺口溜,来帮助区别和记忆。戍(wù):戊本来是一种兵器,  相似文献   

12.
<正>环节一:分步揭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对于矛和盾,你有哪些了解?生:矛和盾都是兵器,它们是相生相克的。师:好一个“相生相克”,说得好!这两件兵器,谁能分别介绍一下?生:矛是古代将士进攻时使用的,最早是在棍子的一端装一块磨尖的石头,后来变成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盾是用来防御的一种兵器,最早是用很多树皮或木头制成的护具,后来改用铁板制成。  相似文献   

13.
矛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矛盾》矛是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指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矛盾”一词来源于一个古代故事,有个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特别坚固,最锐利的长矛也刺不穿;随后又夸耀他的长矛特别锐利,最坚固的盾牌也挡不住。当有人问他:用  相似文献   

14.
男生和女生,由于性别不同,写出的文章各有特色。男孩的文章会豪放大气一些,女孩的文章会细致柔美一些。请先看例文。十八件兵器在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兵器了。这次,妈妈从有名的嵩山少林寺给我买来了十八件铜制兵器。这些兵器真是奇特无比,有矛、枪、铲、戟、锤、刀、钩、耙、剑……  相似文献   

15.
钩镰戈戟等古代兵器同属勾兵,是我国先民最早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作战武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不仅有着相应的渊源关系,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其主要的功能是向后的回拉钩割。这与用力向前的刺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互补作用,为他器所无法替代。本文在深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就钩与镰、戈与戟,以及其他勾兵的形制、功用和技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试图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18.
“干、戈、矛、槊、戟”都是古代的兵器, 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干,一种抵挡刀剑的兵器。《尔雅·释言》:“干,扦也。”又称盾或橹。古时关东称干,关西称盾;小者称干,大者称橹。《过秦论》中“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橹”即指此。干有木制、草制、铜制、藤制,其形圆或近圆,外突内虚,有柄,可用手挽持。《鸿门  相似文献   

19.
漫话矛盾     
矛是一种进攻的兵器,用以消灭敌人;盾是防御的兵器,用以保存自己。矛和盾,体现出战争的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也表现了战争有进攻和防御两种形式。古代战士作战,一手持矛,一手持盾,这真是把进攻和防御结合于一身了。就一个战士来说:进攻是主要的,防也还是为了攻;而攻得敌人陷于所谓“只有招架之工,并无还手之力”的困境,这是攻得好,同时又达到了《孙子》所说“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境地,因而这也可以说是最积极的、最可靠的防。毛主席在《论持久战》第六八节中,从矛和盾,讲到了战争的目的,讲到了进攻和防御的辩证关系,讲得很深很透,不仅是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又讲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人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句话来赞扬武艺超群、多才多艺者。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 省编体育教材第十册讲:所谓“十八般武艺”就包括刀、枪、剑、戟、棒、棍、槊(shuò)、(?)(tǎng)、斧、钺(yuè)、铲、耙、鞭、铜、锤、叉、戈、矛等十八样兵器。《羊城晚报》载文讲:明代朱国祯写的《涌幢小品·兵器条》说,十八般武艺指以下几种:一弓、二弩(弓的另一种,用机械力量将箭或弹丸射出);三枪;四刃(即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钱(比斧更阔大些);十戟;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