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强 《科学学研究》2007,25(4):604-609
在当代的科学论中,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各执一端。为了打破僵局,芭拉德在玻尔的量子力学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用实在论。作用实在论超越了以往的表象主义,以科学实践为中心,弥合了自然与社会以及主体与客体的鸿沟。在作用实在论当中,实在是科学实践所构造的结果,话语则是其中的重要维度之一。但作用实在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科学的客观性,客观性被改造为责任问题。如此一来,认识论与本体论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了统一,科学从表象走向了实践,实在论与建构论的二元对立被超越了。  相似文献   

2.
隐喻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探讨隐喻的指称和逻辑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介绍了一种“基于隐喻的实在论”,对当代科学实在论的隐喻建构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从多个侧面说明隐喻与科学实在论的内在关联,并揭示二者之间某种本质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学理性所陷入的困境的剖析,以及对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原因的揭示,阐述了科学修辞语境中的辩证理性的构成要素与优劣之处。文章认为,科学修辞战略为消解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提供了一条适当的中间之路,科学修辞语境中的辩证理性为科学家达成科学共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自社会建构主义诞生以来,它就以激进的姿态挑战科学哲学,与科学实在论处于尖锐的对抗与冲突之中。然而,社会建构主义者并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在本质上承袭了科学实在论的现代主义的思维模式,这种承袭使它无法摆脱传统科学哲学的困境,其批判的结果是用社会实在论取代了自然/科学实在论,造成了批判者与批判对象的"两极相通"。  相似文献   

5.
高剑平 《科学学研究》2012,30(2):213-224
 多元化、碎片化是当今科学哲学的趋势。多元化使科学哲学从“内部”走向“外部”,碎片化则使其从“建构”走向“解构”。科学哲学面临着“内”“外”两种困境:逻辑分析方法难以与科学家的具体实践活动达成一致是其内部困境;从知识论到社会学,科学沦落为利益的建构物,科学的本质被颠覆,是其外部困境。困境的哲学根源是“实体”与“关系”的本体论分野以及“主”“客”二元的分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主体无法“表征”客体。多元化与碎片化为科学哲学的内在一致化准备了充分条件,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表征”走向“实践”,则是科学哲学重振昔日辉煌的必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标志着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它以哈拉维的情境知识论和赛博本体论为主要理论来源及思想动力,以图安娜的互动主义、芭拉德的能动实在论和格罗兹的身体研究为代表,主张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与对父权制文化、性别关系和身份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技术科学实践和文化中去探究科学与技术、性别、自然(包括身体)、文化(社会)等之间辩证互动和异质融合的后人类主义特征的内在动态关系。这有效地摆脱了当前女性主义研究中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争所陷入的本质主义表征困境。  相似文献   

7.
范·弗拉森在批判科学实在论的论证方式的基础上,以“经验的适当性”为要点阐述了建构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他认为,接受理论的条件,并不是因为理论是真的,而是因为理论拯救了现象。就科学而言,我们“拥有一种说明”和“理论作出了说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隐含了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并不意味着给出说明的理论一定像实在论者认为的那样是真的,而只是给出理论与事实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科学说明是一个依赖于语境的概念。范·弗拉森的语境论的科学说明观强调了科学发展中建构因素和语境因素,是有启发的。但他对科学成功的说明和关于物理实体的本体论承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主义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的多元文化起源与欧洲中心论的反思,确实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新问题,但当这种反思与后现代“学界左派”相结合时,就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激烈攻击与解构。后殖民主义攻击科学为殖民主义的先锋队,指控科学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欧洲中心主义与男性至上主义的社会建构,斥责科学方法是剥削殖民地国家的手段。这些批判已经在某些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后现代主义与强纲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理性与真理的解构,为后殖民主义的激进思想与行动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微观实验室研究把科学作为实践和文化,导引出“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的形成。“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主义认识论,将超越早期SSK的“科学的社会建构”主张的极端性和偏颇性,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