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曾引来了无数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种种疑惑进行了梳理,并关注了三个争议较大的评论焦点:首先,很多读者对故事结尾哈里想象中的飞机飞达乞力马扎罗山的情景的描写讨论不一;其次对海明威的斜体使用的用意更是让很多读者捉摸不透;最让人费解的还是故事开局那段引语了.  相似文献   

2.
解读《乞力马扎罗的雪》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成功的意识流短篇小说,其片头设下的谜局也为不少读者设置了阅读关卡,本文分析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开局的渊源后,其谜团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王蒙的《布礼》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从整体上看,都属放射性意识流结构,即“由一个固定的中心持续地向四周发射,象一个放射的星状”。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没有时间先后次序,而《布礼》则有明确的时间标志。前者意识流动快,后者突出对比,反差强烈。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基调,绝然不同。哈里是海明威笔下“迷惘一代”的代表,传统的伦理、道德、理想被帝国主义战争碾碎。而王蒙笔下的钟亦成,即使受到非人折磨,共产主义信念仍然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最关心的“陌生化”手法指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超越日常已熟悉的知觉感知而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全新认识。本文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语言方面的反常规现象。  相似文献   

5.
由于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认知诗学视阈.论文结合作品的不同叙事视角与读者认知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海明威是如何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创造文本世界而进一步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认知诗学视阈.  相似文献   

6.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利之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卑尔多恩把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主人公划归为无主义的、自暴自弃的“迷惘的一代”的行列。而马·考利则认为哈利虽然遭受了一系列心灵与肉体的巨大创伤,但是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念,仍然力图重建生活目标标志着主人公(也就是标志着作者)的一个新的生活阶段的到来。这两种截然相异的观点究竟谁最接近作品的实际、最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呢?要作出判断,首先必须解决哈利之死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充满空间特质、多维空间化的作品。海明威高超的叙述策略对创造作品多维空间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论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探讨并置对文本空间的建构、意识流对心智空间的建构以及意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认知作品的多维空间。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空间阅读与认知有助于对作品本身艺术性与审美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戴秀兰 《神州学人》2011,(10):32-36
旅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穷我一生,能够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迹只会是非常有限。不过,有些似乎很遥远的地方,偏偏因着某种情结,要么叫做宿命,却是想绕也绕不过去,比如说,非洲的乞力马扎罗之于我。  相似文献   

9.
杨欢欢 《海外英语》2011,(6):269-270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为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主人公哈克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挣扎,忏悔以及最终对死亡的超脱。从对比中不难发现哈克的形象是对同一时代另一天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影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艺术,认为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采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对自己虚度光阴所造成的遗憾而深感愧疚,采用人物叙事情境以缩短叙述距离,采用两种叙事声音在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重复手法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指出了海明威采用这些叙事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形象而具体地塑造主人公典型的性格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社会的异化,探讨异化所造成的人与人的冷漠、隔阂与人性的孤独,人的自我散失、变为"非人化",展现海明威对异化的社会与人性的思考,进而揭示主人公哈里在临死前内心挣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映射出海明威的人生轨迹和生命意识,其意识流手法和丰厚的象征解读了战争留下的心灵创伤,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对生存的困惑,表征了写作是哈里亦即海明威生命的维系,寻求才是永恒,直面死亡才会深思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厄内斯特·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战后“迷惘一代”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精神状态,并揭示了哈里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对生存的困惑以及他们不断追寻探索生命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主人公哈里的追寻情节结构及文中典型意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出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灵创伤以及他们对迷失的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给人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告诫作家们以小说中的主人公哈里的经历为教训;二是它的死亡主题并不完全悲观,反而透露出一种更高境界的硬汉精神。而这些启示是通过海明威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显示出来,其中包括他那独特的意识流手法,第二人称的使用及其与第三人称的交替使用,以及丰富的象征隐喻手法,等等,从而解读到一个既有高超写作技巧又对世人充满忧患与关爱,而且不忘给人们鼓劲的、集文功与文德为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现象之一的“八卦”文化,是巫史文化的产物,在早期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中国文字表意化的方法根据,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奠基。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诗上承春秋的用诗又不同于春秋,下起两汉四家说诗又不同于四家说诗,既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有关孔子言行论述的著作:《论语》《孔丛子》以及上海博简《孔子诗论》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说诗的特点被后世或继承或弃置,这之间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但对后世的影响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