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对以往甄选性教育评价的抨击愈来愈多,考试更是成了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似乎它是万恶之首,大有废除考试之势。其实,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倾向,考试不等于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也不是没有考试,考试也并非没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考试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不是其本身的缺陷,而是人对它的异化。虽然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静下来反思:考试如何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怎样改革中小学考试,才能使其真正发挥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关于此,笔者认为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把发展性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以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考试评价改革为突破点,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语文学科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把发展性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以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考试评价改革为突破点,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语文学科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让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评价,即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它关注学生、教师的尊严与感受,注重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评价不是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它强调重在发现问题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物理小制作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评价观就是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利用考试试题将所有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东西都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形成考试、教学、发展的良性互动,而作为一种有效的导向因子的物理小制作试题,在近年来中  相似文献   

5.
政治思想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应当逐步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致力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和推广。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尽管人类已经阔步迈入崭新的世纪,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选拔还是发展?这仍然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课程评价观必须实现一个根本转型,即由竞争本位的、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 assessment)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是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学生自我需要和自主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精神的激发完善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重视终端的评价,即以考试为主的知识性检测,完全以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基于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可实施档案袋评价,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价划分为形成性教育评价和终结性教育评价两大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综合实践课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学业评价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面向未来,强调合作和自我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包括基于模块和基于学科的学业评价两个层次,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推行差异性考试和免试、加强学科开放式考试研究、重视作业管理与评价、探索学科档案袋评价、探索学生学科特长及荣誉学分认定、成立评价共同体等方法,借助学生发展性课堂学习评价表、各学科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表、模块(学科)测验方案表,对学生的学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面向未来教育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符合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观,开创了学生评价的新视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评价内容上,更全面,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更科学,突破了传统的量化评价的限制,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只有积极应对,设法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学业评价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意义。新课程提倡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业评价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新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多次评价的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2 怎样突破毕业水平考试评价学习过程的瓶颈——命题技术创新数学纸笔测试能较为有效地评价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但评价过程性、发展性目标,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则难以如意.运用合理的命题技术,命制兼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功能,融合显性的基础性目标评价任务和隐性的发展性目标评价任务的试题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创新的基本方向.以知识技能应用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由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改革是学校课程评价改革关注的焦点,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发展性评价主张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又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结论.对学生的发展也确实很有动力,很有好处。具体结合的办法很多.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思想品德评价卡。将发展性评价同思想品德课合理结合,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6.
栾骏 《云南教育》2005,(8):33-34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面貌,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奖惩性评价,重点在于发挥评价的甄别、监督作用。通过奖惩的方式为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晋级、增薪等决策提供依据。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意义、原则、过程及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发展性学生评价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性”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基调。但是由于对发展性评价的本质认识不清,导致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发展性评价的本质属性至少有3个方面:它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是评价与发展过程的自然融合,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因而对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多于消极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要多于静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多于终结性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发展,落实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20.
陈昕 《教学与管理》2014,(14):25-26
正一、教师优化课堂评价用语的策略1.理念:建立发展性的评价理念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以期望与指导,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基于发展性的评价理念,首先,教师的评价要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完美结合。其次,要尊重、正视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再次,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