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趋严重,做好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其次系统研究德国垃圾分类回收的收费、绿点及押金制度等先进经验;最后借鉴德国经验,从完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加快垃圾产业化发展、明确生产者延伸责任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期落实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余思婷  周莉 《福建教育》2023,(21):23-26
<正>《变废为宝有妙招》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中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本节课由“暴增的垃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两个板块组成。“暴增的垃圾”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所见出发,深入了解垃圾的暴增及其危害;“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板块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更要使学生了解错误处理垃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认知,促使学生在生态意识的提升中践行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各种多元化的商品纷涌而至,生活垃圾总量也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18年10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启动组织编写《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读本》,要求垃圾分类课程进入到学校。中新天津生态城以绿色环保、生态宜居著称,  相似文献   

4.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涵盖了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为了使人们有较系统的了解,一些环保专家把其中的“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什么是“绿色消费”?@董新…  相似文献   

5.
乱丢垃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真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维持生态平衡,一定要意识到垃圾分类回收与再利用的作用,借此来有效减少垃圾乱丢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在垃圾分类这一方面起步相对较晚,而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若能将“分类垃圾桶”自制作为教具来展开教学,就能强化学生认知,有效提高幼儿垃圾分类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垃圾分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会带来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在立法和具体的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经验,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伊妍 《辽宁教育》2023,(4):20-22
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习惯的养成融入小学的德育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是现阶段小学环保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是现今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对于学生践行环保理念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学校探索垃圾分类的实践意义、策略与效果,有特色、有可行性,可为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8.
有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改善垃圾处理场周围环境、提高其整体环境质量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EM14、EM-23;实现节能灯销售渠道与精华、废旧节能灯回收专门化的绿色城市含汞光源回收项目;开展未来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中国公益创业者训练营等培训的滴水恩学院……从绿色环保到医疗健康、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美丽城市建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处置不当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阻碍城市的发展。因此,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势在必行。从山西省太原市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实施成效来看,居民的垃圾分类观念意识薄弱、政策主体执行不到位、相关法律规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执行不彻底、力度不高。因此,要为政策实施提供人财物和技术保障,制定垃圾分类收费标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法律体系,加强部门合作和执行力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分类知识缺乏、后端处理设施落后;环境教育投入较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环境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借鉴日本垃圾分类和环境教育的经验,提出推进中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积极创建中原"绿色学校,倡导"5R"概念,为实现"绿色中原"理想助力。  相似文献   

11.
杨陆 《江苏教育》2022,(47):70-72
<正>一、教育背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目前,我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的建设。大部分中学生懂得通过如少开空调、绿色出行等降低排放的方式践行低碳生活,但是对于垃圾分类回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珍惜资源,减少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保护环境,从小做起。教师、家长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开展垃圾分类环保知识竞赛、给垃圾找家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分类投放、回收垃圾的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我喜欢绿色,因为它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目标。作为幼儿的领路人",让孩子在绿色的环境中成长"是我园的办园宗旨。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以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为平台,践行生态环保理念,让孩子在绿色的游戏环境中茁壮成长。一、潜移默化——为幼儿营造生态型角色游戏环境"老师,我带了纸筒!""我带了瓶子。"  相似文献   

14.
章佳平 《江苏教育》2022,(47):66-67
<正>一、教育背景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做好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循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认真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落地工作。但我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本班学生对如何正确做好垃圾分类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现状,探讨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3所本科院校416名大学生,运用《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调查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平均得分为55.8±9.8分,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在节水、节电、节物和绿色出行等方面做得较好,在拒绝购买或使用一次性物品、购买绿色环保产品、自带购物袋购物和对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亟待加强。结论:绿色消费模式尚未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消费模式,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应齐心协力,促进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推动绿色消费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盟要求英国遵从环保新规,对居民生活垃圾做进一步细致分类,将生活中所产生的纸类、玻璃、金属以及食物逐一分类放进颜色不同的垃圾回收桶里,以保证更好的回收效果。按照欧盟要求,英国每家每户今后应当有七个不同的垃圾桶或垃圾箱,并在2020年  相似文献   

17.
瑞典垃圾也有大用途利丁屿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废物循环利用最好的地方之一,居民生活垃圾中的80%都被回收再利用了。在利丁屿,节约和环保意识深植人心。人们已养成了习惯,回收几乎所有的垃圾。垃圾要回收,第一步就是要分类。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8.
新型回收站     
垃圾日益增多,其中很多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但是,一旦可回收垃圾和别的垃圾混在一起,就很难清理了。环保小标兵大眼亮亮发明的新型回收站可以自动把垃圾分类,并且可以对垃圾进行简单加工处理。新型回收站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保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逐步形成生态环保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系统性教育理念是极为必要的,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校的整体生态文明教育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垃圾分类环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与实施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效实施的相关对策及建议,指出了在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回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