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在一个句子中,主语和宾语一般是不能直接发生关系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还有个谓语成分。例如: ①他还记得自己去过的那个山村。 ②文章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例①主语“他”与宾语“山村”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它们之间横着一个谓语“记得”。它们可以分别与谓语发生直接关系:“他”与“记得”是主谓关系,“他”被“记得”所  相似文献   

2.
三、谓语残缺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陈述主语“怎么样”或“干什么”的。缺少了谓语,意思就表达不清楚。有的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的对象(主语),后面却没有谓语来陈述它,这样主语就没有着落,成为“半句话”。这种语病叫谓语残缺。例如: ①一身身崭新的绿军装,一朵朵喜庆的大红花,一队队光荣应征的新兵开始奔赴全国各地军营。(《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3日第一版) ②热心参加这场讨论的,从地域看,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来稿外,其余28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读者参加。(《经济日报》1990年12月10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3.
一个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就成为句子的一个构成部分,并和它前前后后相关的词语发生这种或那种语法、语义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正确运用词语、精心构造句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以下三例: ①故乡的春天异常美好。 ②春天的温暖与香色多么醉人! ③谁不喜欢这明媚的春天呢? 以上三例皆有“春天”这个词。在例①中,“春天”做主语,它的前边有名词“故乡”对其修饰限制,说明是何处的“春天”,做“春天”的定语,两者之间是定中关系;它的后边有“异常美好”这个偏正词组,来陈述它,说明它怎么样,两者之间是主谓关系。在例②中,“春天”做定语,置于“温暖与香色”之前,对其修饰限制,两者之间是定中关系。在例③中,  相似文献   

4.
间接动宾关系不调,在句法结构上,也可以表现在主谓结构中和主宾结构中。前者,可称为主谓式间接动宾关系不调;后者,可称为主宾式间接动宾关系不调。以下,对这两类错误加以简要的分析。一、关于主谓式间接动宾关系不调在主谓句式或主谓词组的句法结构上,是主语与谓语之间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但在语义逻辑上,却又存在着间接动宾关系:其中的谓语是由及物动词构成的,这个及物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即宾语,恰恰是它前边的主语,这就是一种主谓式间接动宾  相似文献   

5.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两个主要结构成分,二者之间是叙述与被叙述的关系,即谓语对主语加以叙述说明,说明主语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造句时如果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使主语和谓语不相协调,而影响了句意的表达,就是常说的主谓不调。如下列各例: ①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的残疾人用  相似文献   

6.
“发挥”在句中做谓语时,不仅会与其后的宾语搭配不当,造成动宾关系(亦即谓宾关系)不调的错误(这种错误,本题上文已做过分析),还可能与其前边的主语搭配不当,造成主谓关系不调的错误。例如: ①日本的报刊评论:这个戏的妙处在于栗原小卷同时表演男女两个角色。的确,小卷的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物刻划人木三分。(《光明日报》1986.12.20第二版)  相似文献   

7.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如果主语含混不清,令人费解,那就必然会影响表达效果。试看以下几个句子: ①报上发表的观众对一些影片提出的尖锐批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影片表现了错误的美学观点,把怪诞、离奇、光怪陆离、低级庸俗当成美来渲染。(《文汇报》1983年1月27日第三版) “报上发表的观众对一些影片提出的尖锐批评”,是一个偏正词组,不是一个句子,因而  相似文献   

8.
谓语是句中用以陈述、说明主语的句子成分,它告诉人们: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等,因此,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不是表达所需要所允许的省略,该用谓语而未用的地方,主语自然就得不到陈述或说明,句意也得不到准确、恰当的表达,句子结构不完整,有时还连带造成其他语义及语法关系上这种或那种错误;这就是谓语残缺。谓语残缺有多种,以下分析的是其中的几种: 1、滥用名词性词语缺谓语句子本来有谓语,但由于滥用了名词性词语,这本来的谓语就误变为其他成分;同时,滥用的名词性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又要求有恰当的动词与之相配合,这动词一般应是句子的谓语,但是句中没有。这样,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谓语。例如: ①人患流感后往往突然发冷、高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24日的《光明日报》,在“语言文字”专栏刊登一则题为《顾此失彼一例》的短文,指出“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语,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文章分析说,复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花布”,谓语是联合词组“既快又好”,说绣出的花布“好”可以,“快”则不通。这分析是无懈可击的。但文中提出将这个句子修改为:“她绣花布绣得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却又出现了新的语病。修改后的复句,主语显然是“她”,谓语是动词“绣”,宾语是名词“花布”,“绣得既快又好”可看作补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系承前省略了,当然也是“她”,这样就成了  相似文献   

10.
在造句中,句子本来的宾语被另外的词语所暗中替换,因而使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关系失调,句意不通者,就是宾语的暗换。例如: ①名闻遐迩的大熊猫早就受到各国朋友的喜爱,仅去年一年,“迎新”、“永永”就“接待”了一千万游客的观赏,其中有12万外国游客。(《体育报》1984、7、7第一版) ②这些同志为了完成这件艺术品的制作,每人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把全部力量和心血都用上了。(《体育报》1984、6、13第一版) 例①“仅去年一年……观赏”中,谓语是“接  相似文献   

11.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使用广泛、独具特点的句式。典型的“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而且具有极强处置意义的句式。如: ①他把苹果树锯了。②我把旧窗纸撕了下来。③炊事班把饭送上了工地。④这孩子把我们给忘了。⑤妇女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以上五例是“把”字句几种常见常用的结构形式,从中可以看到“把”字句的一些主要特点:(1)句子原来的宾语用介词“把”提到了谓语之前,成为逻辑宾语,并与“把”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例①的“苹果树”,例②的“旧窗纸”,例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使”字句?简单点说,就是由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使”,充当前段谓语的一种兼语句式。例如: ①这喊声使他从述梦中清醒过来。②他的报告内容丰富,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③这是个好传统,要使代代相传。④对于文化水平尚低的职工,要使提高文化水平。从以上的例句中可以看出,“使”字句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动词“使”做句子的前段谓语,其后必须有后段谓语,如例①的“清醒”,例②的“受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动宾关系不调的语法错误,我们过去曾经分析过。这里所要集中谈的是间接动宾关系不调。什么是间接动宾关系不调?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一下什么是直接动宾关系不调。所谓直接动宾关系不调。就是在句子(或者动宾词组)的句法结构和语义上,谓语与其所直接支配或关涉的宾语不相搭配,关系不相协调。例如: ①年轻人都有上进心,创建青年文明车组的口号掀起了他们你追我赶的热情。(《人民日报》1986.1.9第四版) ②在大力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克  相似文献   

14.
同任 《编辑学报》2006,18(3):196-196
有的刊物的论文摘要中甚至编辑朋友撰写的文稿的摘要中常出现与如下类似的语句。谓语动词“提出(了)”所要求的名词性宾语没有出现,应予补出。原句应改为:提出了不仅要提高空燃比,而且要增大供油提前角的观点。例1摘要探讨审稿、退稿、修稿过程中编辑工作的人性化问题。提出了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编辑必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尊重作者、关爱作者,建立稳定的作者群,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稿源,以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这里,谓语动词“提出(了)”之后跟了相当于主谓词组,做宾语,而真正的宾语“观点”之类没有出现,应予补出。原句可改为:提…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要求“正确地使用语言”,做到“既要讲文明,又要讲规范”,指出决不能“听任语言混乱的现象存在而不予纠正”。这是值得高兴的。这篇社论,观点明确,语言健康,但有三处败笔。其一:“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把‘语言无味,象个瘪三’列为罪状之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号召全党同志用很大的气力学习语言。”这句话,主谓失调。在语义上,主语应当是“毛泽东同志”,可是在结构上,主语却是“文章《反对党八股》”,即:“文章《反对党八股》把……列为……”;“文章《反对党八股》进行……批评”;“文章《反对党八股》号召……”。用“文章《反对党八股》”作“列为”、“进行”和“号召”等动词谓语的主语,这在语义或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结构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这一词组中之“的”字用得不当。用了这个“的”字,“毛泽东同志当时写”这一主谓词组便成了“文章《反对党八股》”的修饰语,修饰语中的“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6.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在词语的组合关系上,突破某些语法规则和搭配习惯,超乎常规地搭配词语。新闻标题制作的超常搭配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法之一,因为有时仅仅凭借常规的词语搭配往往不能实现标题表达的简洁、单一与强化,不能在简短的语句中凝聚丰富的信息和浓郁的情感,而往往必须借助词语的超常搭配来达到这一目标。本文试图对标题制作的超常搭配技法作几点探讨: 一、主谓关系间的超常搭配 这是陈述与被陈述关系间的超常搭配。有时为了达到修饰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和增加语言信息量的目的,往往需要在标题中配置超常的主语或搭配超常的谓语。  相似文献   

17.
在造句中,或在文章的上下文的关系中,句子的真正主语被别的词语所暗中替代,因而造成了语法错误,而使句意不通者,就是通常所说的主语暗换(也称暗换主语)。例如: ①李大钊的一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上,他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占据了《文集》的大部分篇幅。(《人民日报》1985.6.7第5版)  相似文献   

18.
本题的上文,简要分析了“使”字句运用中的两种错误;除所谈的这两种外,也还有其他类型的错误,本文再续谈几种如下。第一、在“主语+由于……,使……”的结构中,滥用“使”字句,暗换了主语,使句子的结构混乱,句意不通。例如: ①有的自然科学家由于受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影响,使他们直接在科学研究中作出错误的结论,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北京日报》1986.5.5第三版) ②流失学生由于缺乏学校的正常教育,因而使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方面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独特的思考,以求与众不同的探索性思路。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运用求异思维创作新闻标题,就是要寻找一个尽可能新颖,尽可能独特的思维角度,以求创新。运用求异思维制作的新闻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动形象: 用求异思维制作标题可达到生动活泼,形象感人的效果,耐人回味。①《钢城的战略倾斜》(《光明日报》90、1、16) ②《警惕思想上的“艾滋病”》(《教师报》86、3、2) ③《煮熟的鸭子飞了》(《文汇报》90、6、14) 例①写的是钢城马鞍山在总体战略上尊师重教的“纪实”。例②用绝症“艾滋病”比喻思想上的顽症。例  相似文献   

20.
同位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从不同角度指出同一事物,作句子中同一成分。从意义上看,前后两项有互相说明的作用。例如: ①我们这辈石油工人,一定不能让你再点洋油。(张天民《创业》笫223页) ②敌人轻易不会怀疑我这个当厂长的人。(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49页) 例①“我们”和“这辈石油工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主语。例2“我”和“这个当厂长的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宾语。同位词组的使用,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毛病: (一)同位词组中的前后两项概念不相等。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