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图书     
【阿奔的话】台湾女作家简姨的散文清丽脱俗,宛如出水芙蓉。她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类文艺奖章、梁实秋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首奖,自诩为“不可救药的散文爱好者”。  相似文献   

2.
张朵 《语文知识》2009,(2):51-53
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是中国传统散文与其它文艺样式的基本区别;闲散自然,是传统散文的主流审美追求。豫籍女散文作家周艳丽的散文创作,自觉遵循了中国的优秀散文传统。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具有一种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境界。她敢于大胆袒露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的创作主张。在散文里处处闪烁着她“怪异”的智慧火花。她敢于批判,有敏锐的文艺批评。她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也给她带来了写作目的不明朗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论述了老舍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作者认为:老舍三十年代的散文虽基本上属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之流,但也有时代的折光;随着老舍思想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后他的散文创作,由表现“自我”演变为以反映大众的、民族的斗争生活为主的“社会的”、“时代的”记录。在艺术表现上,老舍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性;体物入微,微中见大;诙谐幽默;语言朴素简练。在现代散文中,老舍的散文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 抒情散文 文体简说     所有文体中,最随心所欲、丰富多彩却又写真事、重实录的大概就是散文了。她如同灵巧无比的心灵之手,既可以“大题小做”,纳须弥于芥子,更可以“小题大做”,从一粒砂看世界;它崇尚生活的真实,又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它呈现一派自由自然之美,又有“神”在其中游走主宰。   散文概念由来已久,其内涵也几经变迁。今天的散文指的是截取生活片断或捕捉作者瞬间感受,采用文艺的笔法,重视感情的抒发,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灵活,语言不受韵律约束,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  相似文献   

6.
文艺的理论家们心目中只有“艺术的真实”,诸如时代意义、人物形象、审美特征之类;而文艺的创作家们,则是从感情入手,注意“生活的真实”,他们需要火爆的、赤裸裸的生活实感,需要生猛活鲜的东西,也只有这些才使他  相似文献   

7.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反映前线生活等几个方面。在生产和传播方式上,“抗战文艺”采用的是“机构订货”和商业化生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在文协同人检讨和反思中,“抗战文艺”也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8.
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应将“散文情感”这一概念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口号及创作进行情感批判,可见出这是中国散文家潜意识中由来已久的“恋大”心理的反映,是散文情感的“泛意识形态化”,散文创作观念要更新,散文家务必要自觉甄别和确定自己的情感定位和取向,抒发一种以现代意识为底色的“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虽以心理分析小说扬名,但他的散文创作也颇丰,早期的“纯粹散文”诗性特征显著。分析其散文文本的诗性特征,探究创作主体的诗性气质以及散文观念与早期“纯粹散文”的关联,阐释其早期“纯粹散文”中所隐舍的诗意的精神憩园。  相似文献   

10.
宋代散文是中国文学传统之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从宋代散文对文学传统中的积极用世、干预现实的一贯精神、复古重道的创作观念以及“古文”创作传统的继承、对前代文学体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等角度,深刻阐述了宋代散文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文学传统的丰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12.
鲁迅曾说:“五四”时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这是与周氏兄弟的贡献分不开的。郁达夫曾评价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可以说周氏兄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虽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散文创作道路:鲁迅将随笔散文发展成匕首与投抢的杂文,并逐渐形成文学领域中的新体裁;周作人则把随笔散文发展成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大力提倡创作“美文”,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致力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从“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13.
陈莹莹 《文教资料》2012,(33):72-74
铁凝是当代作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是由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构成的生活之流,这些生活细节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铁凝尤其会选择在“食”中感受人间的烟火与暖意,体悟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理,彰显日常生活的本真意义。“吃”乃人生存之本,我们从铁凝的小说中捕捉到一种美食情结,即作家在小说中对美食的一种反复书写。本文将阐述铁凝小说美食情结的具体表现,同时简析铁凝小说美食情结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铁凝1996年之后的创作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在内容方面更贴近当下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过去不太明显的悲剧意识和批判精神。在创作方法上,荒诞,成为她探觅人类心灵深渊的一种特殊手法。铁凝在寻找一条“以载道”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赋体文学的“铺陈手法”、“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及“对偶俪辞”等特征对其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了散文的赋化并为骈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影响的发生与西汉时期思想界特别强调阴阳二元观念和礼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它通过内化为士人对“雅”的审美追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科学地界说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关键、使命价值和自己的“散文关文观”,建构了自己系统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创新发展,对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命题不是最佳概括。文艺不是泛泛地以社会生活为“唯一源泉”,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作家主观世界为“两个源泉”,也不是以创作主体为“直接源泉”和以社会生活为“最后源泉”,而应是以创作主体艺术生产实践为源泉。社会生活并不能离开创作主体自在地无条件地成为文艺源泉,只有当创作主体在艺术生产实践中同其建立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化关系时,相对于主体来说,它才构成文艺源泉的对象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中国散文的成就,与外国散文理论与创作的译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美文”、“纯散文”的概念及其具体分类,幽默与“絮语散文”等的倡导,受到韩德、小泉八云、厨川白村等外国作家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积极影响,周作人、王统照、沈泽民、鲁迅、林语堂等在译介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五四”以来的一位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在他留下的三百万字的创作中,散文的数量几乎不亚于小说。有小品、游记、随笔,有杂文、书简、日记和传记。情韵清新,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出一位富有艺术修养的作家的创造才能。其中尤以叙事抒情小品、游记和文艺随笔更具异采,成为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珍品,并由此铸成了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郁达夫的散文创作,随着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