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5例疑为风湿疾病患者及3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CCP抗体和RF检测结果。结果 125例疑为风湿疾病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31例、RF阳性10例,其中确诊的33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31例、RF阳性9例。结论抗-CCP抗体检测是RA早期诊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以来,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治疗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RA的发生以及迁延不愈是病原体与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体内免疫反应的启动与抗原呈递细胞、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和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三者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RA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RA传统药物治疗模式变化的同时,各种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为RA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试剂盒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方法:对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成分定标,校准品溯源,质控品定值,参考区间确定,并对试剂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干扰物实验等相关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检测临床标本评价研制的试剂盒效能。结果:羧基微球粒径采用108 nm,羧基微球与环瓜氨酸肽抗原比例为3∶1,交联时间为60分钟,BSA封闭时间为60分钟,这时方法学灵敏度最佳。标准品溯源至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两者线性回归y=1.010x-0.420(r=0.981)。质控品定值分别为20.0 U/mL±4.0 U/mL,50.0 U/mL±10.0 U/mL。参考范围95%可信区间为<35 U/mL。在2℃~8℃环境下,产品校准品贮存12个月和质控品开封16天后检测结果变化不显著。干扰物胆红素≤200 mg/L、甘油三酯≤3 g/L、血红蛋白≤2.5 g/L时,对三批试剂结果均无显著干扰。对照试剂和考核试剂检测临床标本,线性回归y=0.9607x-0.3451(r=0.9763),偏倚分析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说明考核试剂完全达到临床检测要求。结论:制备的胶乳增强免...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细胞因子IL-1,TNFα及IL-6的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该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生命,因此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热.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也使风湿病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RA免疫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细胞因子生物治疗不仅为R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将成为21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短端粒、原癌基因、Th1/Th2细胞型平衡、细胞因子、NO与RA之间关系,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免疫斑点法对187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ANA为87.5%,抗ds-DNA为64.3%,nRNP为50%,Sm46.4%,SS-A为39.3%,SS-B为23.2%。风湿病阳性率ANA为23.6%,SS-A为12.5%,SS-B为12.5%。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阳性率ANA为69.5%,抗ds-DNA为5.1%,nRNP为18.6%,Sm10.2%,SS-A为20-3%,SS-B为15-3%,Scl-70为1.7%,Jo-1为1.7%。结论: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病患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性激素、催乳素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睾酮,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的免疫功能,阐述了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该病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波 《现代企业教育》2009,(14):192-19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RA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多对称发作,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受到侵蚀,造成关节破坏。本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对RA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蓬勃发展,对RA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本文就1995年以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的中医药治疗RA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00名RA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针对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调查,对所收取问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RA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其影响因素很多;结论,影响RA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家庭关系及患病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湿止痛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ESR、CRP、R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祛湿止痛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动物模型的制备、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血清细胞因子IL-1、TNF-α检测。方法:以实验大鼠为对象,Ⅱ型胶原(CII)和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混合注射,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O、7、14、28、42d)所获得血样用于做IL-1、TNF-α检测,膝关节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模型组血清IL-1、TNF-α在急性期增高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关节组织标本观察到滑膜组织增生,其局部骨吸收破坏明显,软骨表层胶原纤维溶解、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表面凹凸不平。结论:采用异种CII与CFA制备的RA模型,可以用于RA组织病理学、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着重评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金疗法方面的进展以及金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探讨荨麻疹性血管炎自身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16例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及实验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符合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疾病,IgG和补体C3在发病和皮损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局部组织低垂或受压至组织液体静压增大与皮损的形成亦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皮损以风团和环状红斑样损害为特征,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和眼结膜充血为常见的表现;本病与SLE存在一定相关性,部分病例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后,显示了持续较高滴度的ds—DNA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5.
贝类免疫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类免疫学是新兴学科无脊椎动物免疫学中的一个分支,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就贝类免疫防御体系的形成做一综述.贝类体内缺乏免疫球蛋白,其机体的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于血细胞的吞噬和包囊作用;而体液免疫是依靠血清中的一些非特异性的酶和调节因子来进行的,如溶酶体酶、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抗菌肽、凝集素等.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法建立了检测IgM、IgG、IgA三种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IgM-RF,IgG-RF,IgA-RF的阳性率分别为67.1%,58.6%,42.8%,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且OD值也高。ELISA法检测IgM-R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胶凝集法检测的阳性率,但特异性一样为2.3%,但弥补了乳胶凝集法只能检测IgM-RF的不足,尤其是建立了IgG-RF和IgA-RF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我们还发现IgA-RF和SS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虾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水产品,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增加,对虾疾病也愈发严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虾的免疫系统及其调控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与脊椎动物不同,对虾拥有完善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体系.当感受到外来物入侵以后,对虾会立刻启动相关的免疫级联反应,一方面触发细胞免疫系统,包括血细胞的吞噬、包掩和凝集等免疫反应;另一方面也会诱发体液免疫系统,包括血淋巴或体液中酶(如溶菌酶、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血素等)以及调节因子(如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等)的防御功能.针对对虾的免疫系统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