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感恩”是人之常情,“感恩”是传统美德,“感恩”也是人生一课。笔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新课程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感恩的含义就是爱的回报,感恩是治愈大学生种种困惑的一剂良药。感恩父母就是“孝”,感恩国家就是“忠”,感恩自然就是“和谐”,感恩他人就是“仁”。  相似文献   

3.
“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学者们也对感恩教育做了解释:它是一种以感恩主体对感恩对象的认同为前提的,以感恩主体对感恩对象的感恩行动为基础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有责任感的社会性活动。基于以上的解释,我认为感恩包含了: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四个层面,它是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近年来使用额率较高的一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绵长,关于感恩的人和事不胜牧举;关于感恩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如“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报德”、“有恩必报”等等。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倡感恩、践行感恩,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加强对中学生均感恩教育,更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自己都似乎感到有一些迷茫。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因为“感恩”是一种领悟。这种领悟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的。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对太阳的“感恩”,那是我们对温暖的领悟;对碧草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6,(4):21-23
去年以来,上海990电台新闻滚动播出“尚德实验学校提醒您……”,尽管仅是几句话,但确是尚德的“感恩”教育向外辐射的一种象征。从2004年下半年起,尚德在校园掀起了一股“感恩”的热潮:“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相识并让自己感激的人,“感恩”不相识但曾给予过帮助的人,从课堂的“感恩”课到“爱心大放送”再到“奉献征文”,为学生补上了传统美德的必要一课。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感恩教育课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课程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开设“感恩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全程式的实践体验,是强化感恩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所以,感恩教育应该成为一门课。但是,“感恩课”应有别于一般的课程教学,感恩教育的养成性、实践性、体验性、效果隐型性等特点决定了“感恩课”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感恩课”,有的还把“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手册,感恩活动可谓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实,感恩教育要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感恩”内涵的理解——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尤其是逆向地考量一下这一具有永久意义的教育命题。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二字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的感恩之心一般始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那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0.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1.
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切入点,把王肃的纪念日6月12日定为学校的“感恩节”,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12.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概念。它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我国的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诗《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  相似文献   

14.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2年将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故乡、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在全区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将感恩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会感恩的人吗?对父母长辈、对师长 朋友,对邻里路人,对社会国家、对自然万物……你是否付出 过真爱,是否常怀感恩之心?请写出自己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东南国际杯”2005上海市高中、中职学生“学会感 恩,与爱同行”主题征文活动的作文题目。自从“学会感恩”被 写进《上海市中学生守则》之后,全市各学校纷纷开展了关于 “感恩”的主题活动。“学会感恩”这个理念的提出,也得到了广 大社会人士的认同和支持。现在,在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 指导下,由东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赞助,本刊承办的“感恩”征 文活动在全市举行。 为了使本次征文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真 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会感恩,以及 如何去感恩,征文活动的主办单位还特别邀请有关领导、专家 学者、媒体记者,举行了关于“感恩”的研讨会。在讨论中,“学 会感恩”这个话题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所谓“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个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乐。”“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可是,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倍受呵护的原因,造成有的学生没有感恩之心,缺乏感恩意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感恩课”,有的学校还把“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手册,现阶段学校在实践中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可谓是林林总总、多姿多彩。然而,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运动型思维”的桎梏?如何才能把感恩教育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培育他们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感恩”内涵的理解——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尤其需要逆向地考量一下“感恩”这一具有永久意义的教育命题。首先,孩子应该成为成人世界感恩的一个焦点孩子的幼弱是由人的生理阶段决定的,并…  相似文献   

18.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是感恩。“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词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的美丽传说,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相似文献   

19.
张宏 《教育探索》2006,(5):98-99
当前许多青少年不懂得“感恩”,表现为一种道德上的缺失。懂得“感恩”是良好品德的基础性素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唤起全社会关注与参与才会取得实效。“感恩”教育除了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协调配合外,还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三岁看老”,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感恩一词虽源于国外,但中国的感恩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感恩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