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欢乐快车     
《初中生》2002,(25)
笑话两则: 吃一碗饭就饱阿斗抹了抹嘴,对奶奶说:“奶奶,这碗饭我还没吃完,肚子就饱了。怎么刚才在我家里吃了三碗饭还好饿呢?” (武冈五中103班夏军)  相似文献   

2.
一碗饭     
晚上放学回到家,我直冲妈妈叫饿,她做饭时就多放了半碗米,可待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发现竟剩了一碗饭。这一碗饭,留到明天吧,就得酸, 扔掉吧,又觉得可惜。没办法,只得今晚吃掉。妈妈把那一碗饭放在桌子中央,大家相视窃笑,于是,故事开始了……“撑死我了,这顿饭  相似文献   

3.
每月谈     
洪畴铝也谈“这碗饭不易吃”时下,有些教师发出感叹:“教师这碗饭也不容易吃了。”教师也是人,要食人间烟火,把自己的崇高职业说成是“这碗饭”,虽不怎么动听,不怎么响亮,但的确也是一句大实话。在现阶段,任何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谋生手段。“这碗饭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我错了     
夕阳的余辉把周围的一切都染得通红,微黄的稻田随着柔和的风起伏。我怀着忧郁的心情徘徊在这乡间的小路上,刚才的一幕在我脑海里重现……“倒什么?”妈妈严厉地问“。没什么。”正在看小鸡的我不以为然。其实是我的饭吃不完,又看小鸡们饿得“叽叽”地叫。于是,我把饭全都倒在了地上。妈妈放下碗,朝我走来。我意识到什么,低下头,一声不吭。妈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最后在我身边停了下来。我紧张地等待暴风雨的到来……“还说没什么,你说这是什么?”妈妈指着倒掉的饭有点生气“。不就是一碗饭吗?”我嘟囔着“。一碗饭?你也知道,种稻…  相似文献   

5.
“儿子吃剩的半碗饭,我还给留着,准备等他回家热起来再吃。”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58岁的王碧银坐在饭桌前,看着那半碗饭泪水长流。  相似文献   

6.
爸爸减肥记     
快爸爸看似有个将军肚,他一直觉得自己太胖,便下定决心——减肥。一天,妈妈早早地做好了丰盛的午餐,等爸爸回来吃。不一会儿,爸爸才慢悠悠地回来。“快吃饭!等会儿我还要上班。”爸爸见妈妈伸手拿他的碗,准备帮他盛饭,慌忙放下包,像旋风一样跑过去,然后紧急刹车,把碗一夺,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决心减肥,所以我要自己来盛饭!”说完,便自己盛了小半碗饭,坐在餐桌旁慢慢地吃了起来。我探过头一看,很惊讶:“呀!才这么点儿。”妈妈听了,连忙跑过去一看,便大发雷霆道:“你以前都习惯吃三碗饭,现在只吃这么点儿,你想饿死是吧?”她边说边接爸爸…  相似文献   

7.
我家有三个“桶”:老爸“饭桶”,老妈“火药桶”,还有我这个“垃圾桶”。先说我老爸吧,他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不吃饱能行吗?所以老爸吃饭可是海量呀!而且他吃饭速度还很快。每次我才刚吃几口,老爸一碗饭就已经进肚了,他擦擦嘴,把碗向老妈一伸,说:“老板,再来一碗!”每顿饭,两三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班里,有许多“名”人趣事,其中最出名的,就属邓嘉雯了,邓嘉雯不仅是作文班里的作文大王,也是作文班里的吹牛大王。一次,作文班正在议论食物的问题,一个同学说:“我一顿能吃两碗饭。”另一个同学说:“这有什么,我一顿能吃三碗饭呢!”邓嘉雯听了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6,(6):4-5
唐英家有一位邻居是画家,他曾对唐英说:“你一定要让孩子学点儿艺术。未必要吃这碗饭,但他的气质和修养将因此与众不同,他的人生也将因此而精彩。”《“双低”妈妈造就“全能”儿子》“我不懂!别来问我!”在此后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家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讲了个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流传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接下来又会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外国也曾有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然而其意义却迥然不同。1914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人们给流亡者送去饭食,大多数人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先生,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说:“我没有什么活需要你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暗淡下来,说:“那我就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白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我才给你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  相似文献   

11.
闲语嚼语     
看了题目,请别见怪,“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所以我想它是可以“嚼”的。不怕你笑话,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是小学语文课本。从此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想解也解不开。说实在话,语文课本这碗饭并不好吃,只  相似文献   

12.
粒粒皆辛苦     
我女儿爽爽,在幼儿园吃饭,不管吃什么饭,都是一碗,即使最喜欢吃的馄饨也是一碗。一碗大约有六七个,而在家吃馄饨每次能吃十二、三个。一天晚上,我问她在幼儿园里为什么不吃第二碗饭,她撅着小嘴说:“我怕第二碗吃不了”,“别的小朋友都能吃吗?”“不,很多  相似文献   

13.
女儿的依赖性太强了,事事都以“我不行,我做不好”为由要我和她妈妈帮忙,连平时盛碗饭,她都说怕烫着,不肯亲自动手。我说:我们单位同事的孩子,像你这样大的时候,都会自己煎鸡蛋、蒸饭了。”她说:“我可不行,上次我煎鸡蛋的时候,油溅到手上,烫死我了。”  相似文献   

14.
宽容的深度     
我读高二的时候,每到开饭,食堂就排着长长的队伍。生性好动的我与同伴肆意打闹,嘻嘻哈哈。突然“啪”的一声,一只饭碗连同刚刚打出来的一团白米饭被我扬起的手打翻在地,我惊呆了。那碗饭的主人——一个高大壮硕的高三男孩看了看我一眼,我确定那只是极平淡的一眼。他一声不吭,捡  相似文献   

15.
说起“见饭愁”话就长了。“见饭愁”大名叫“小白”,是青青草原上的一只小白羊。它一见到香甜可口的饭菜就撅起了嘴巴。因此,它的家人就给它起了个绰号,叫做“见饭愁”。全家总动员起来了。羊妈妈用万般宠爱的口气对“见饭愁”说:“小白,你能把这碗饭吃了,我就让你玩电脑,玩个痛快!”“哇!太爽了!”“见饭愁”喊道。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家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讲了个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流传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接下来又会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相似文献   

17.
猪八戒和老博士旅游路上感到饿了,来到一办喜事的大户家化缘。这家主人说:“我出道题,如果你能算出来,便给你们吃的。”猪八戒说:“这可难不住我。”主人说:“2个客人一碗饭,3个客人一碗鸡肉,4个客人一碗猪肉,5个客人一碗鱼,一共需要154只碗,问能来多少客人?”八戒听后眼珠一转,一本正经地说:“会来200客人。”主人一听,连连摇头:“如果能来200人,按2人一碗饭算,要100只碗。按4人1碗猪肉算,要50只碗。按5人1碗鱼算,要40只碗。按3人一碗鸡肉,算不出整碗数,即使不算3人一碗鸡肉所用的碗数,…  相似文献   

18.
过河卒子     
《中学语文教学》对我,恩重如山。 一 十三四年前,在最不知天高的年龄上,我在中学里混一碗饭;而真实的心理是“良禽择木而栖”,梦想着有机会脱离苦海。其实,学校对我挺够意思,大学毕业第二年就遣我“由幽谷迁乔木”——从初一翻个筋斗直接任教高三。在一年当五年使的那个1996年,我心无旁骛,除了想办法降服学生和家长外,也进行着一名新任教师的思想改造——“原来高考是这个样子的”  相似文献   

19.
你们见过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吗?反正我在学生作文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可以说,对这篇作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为这个“一碗”而兴奋、而激动、而感叹。不过我这里想专门来谈一谈这个“一碗”的真实性与夸张性。“一碗”这个词的真实性源于真实的生活材料。读过这篇作文,你们都能看得很明白。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我”亲手做了饭,给奶奶送去一碗,不都是“一碗”吗?这么真实的一个词,为什么又说它是夸张的呢?说到形容亲情时的夸张,一般人会说它“比海  相似文献   

20.
幽默细菌     
《同学》2002,(4)
溶剂化学课上老师讲解溶剂与溶质的关系:“一定的溶剂只能溶解一定的溶质。比如说, 你吃了一碗饭,又吃了一碗,第三碗吃下去已经饱了,你还能吃下去吗?”有个学生问:“还有菜吗?”先见之明小约翰对他的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她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你瞧,果然下雨了!”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小约翰会带伞的,你就同他共伞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