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必修)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通过向盛Na2O2粉末的试管中滴加水。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试管口检验,木条复燃,表明生成了O2。再通过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Na2O2粉末,用胶头滴管向棉花上滴2—3滴水,观察棉花着火的现象,验证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
提问:Internet上什么最多? 回答:网站多。 这多如牛毛的网站,网址拼写也是五花八门。英文“滴”、数字“滴”、中文“滴”、拼音“滴”,再来—下排列组合。面对如此多的网址,我们通常会选择把最常用的记住或者添加到收藏夹。可收藏也得有度,不能什么都往里塞。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跑”、“冒”“滴”“漏”“跑”、“冒”、“滴”、“漏”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目前看来,至少有三种理解:一是机械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二是经济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的引申;三是管理学的观点,这是这一概念的泛化。1.“跑”、“冒”、“滴”、“漏”的原意。“跑”、“冒”、“滴”、“漏”这一概念如同机制这个概念一样都是从机械学里面产生的,机械学里的“跑”、“冒”、“滴”、“漏”是指发动机因材质和工艺不过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跑气、冒水、湖机油、漏柴油现象。由于“跑”、“冒”、“滴”、“漏”,致使…  相似文献   

4.
六月的符号是"O"。为什么呢?因为有个无与伦比的"六一"儿童节呗,节日里的主角--儿童们的表情都是开心滴,嘴巴也是合不拢滴,而此时的嘴型都变成了"O"。咦,D主暴暴蓝准备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噢,原来他带着淀粉们"溜"到了网络江湖,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六一"庆典……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汉藏比较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保存在汉语文献中的几个民族语词作出解释。本文认为,“兹白”“马交”“麈”“开明”“滴淋”都是古老的民族语词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互滴操作过程中的“相对量”例1下列各组溶液,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 O H溶液和A l2(SO4)3溶液B.H2SO4溶液和N aH C O3溶液C.C aC l2溶液和N a2C O3溶液D.Ba(O H)2溶液和N aH SO4溶液分析若将K O H溶液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当K O H不足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A l3++3O H-Al(O H)3↓,随着K O H溶液的加入,沉淀量逐渐增多后又逐渐消失。而将Al2(SO4)3溶液滴加到K O H溶液中,开始时由于K O H过量,没有沉淀生成:A l3++4O H-AlO2-+2H2O,随着Al2(SO4)3的加入,沉淀会出现并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秋雨     
一整天,小城都沉浸在薄雾之中;一整天,小城都笼罩在烟雨之中。潇潇洒洒,苍穹下玩得正欢。那是什么?是秋公主水晶衣上的鳞片?还是玉人摇落的朵朵樱花?如此晶莹。一滴滴,一串串,像一个个从天而降的水娃娃。“滴嗒,滴嗒。”“唰啦啦,唰啦啦……”  相似文献   

8.
春雨是春天的音符。它滴在了初醒的大地上,那是“哆”;它滴在幼嫩的青草上,那是“来”;它滴在含苞待放的花枝上,那是“咪”;它滴在吐翠的藤蔓上,那是“发”……  相似文献   

9.
下雨天,骑自行车的人,穿着彩色雨衣,“滴铃、滴铃”地跑过我的身边。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呀,都看不出谁是叔叔,谁是阿姨,谁是哥哥姐姐了……看呀看,忽然,他们都好像是娃娃了——瞧那些红娃娃、绿娃娃、紫娃娃呀!  相似文献   

10.
相信不管英语好还是不好的同学,都能熟练应用的一个单词就是“O K”。关于“O K”这个词的来源,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美国内战时期有过“O K”这个军衔,意思是“最高统帅”,也有人说,每个德国新闻记者在文稿的末尾都要写上“O K”,意思是说“没有错误”;又有人说它是源于一个名叫奥托凯瑟的商人,他在检验产品后,在合格产品上贴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的标签“O K”。辞典学家和语言专家则认为:1840年,美国民主党人马丁·范布伦在竞选连任总统时首用“O K”作为竞选口号。因为他出生于纽约的老金德胡克,遂从这个地名中摘取了…  相似文献   

11.
爱的泪珠     
两滴小泪珠从生活之河上流淌而下,其中一滴对另一滴说:“我是一个爱上一个男人又失去他的女孩流下的眼泪。你是谁?”“我吗,我是赢得那个男人的女孩的眼泪。”  相似文献   

12.
注:“额滴”,北方方言,即“我的”。任何神都不愿帮助懒惰的人。——拉丁美洲谚语劳动是人生一桩最要紧的事情。——蔡元培懒孩子 神不助@王晓明~~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必做分组实验有一定难度。制约该实验成功因素诸多。不少文章对其中实验教学内容都有阐明。也都提及“单位体积油酸溶液滴数”和“一滴油酸溶液的纯油酸体积”问题。但绝少提到决定这二者的注射器操作问题。笔者目睹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过程中不时变化注射器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巴巴熊有个缺点:对什么都不在乎。瞧,“滴嗒,滴嗒……”巴巴熊家的屋顶,有个地方漏雨了,他拿出一个脸盆,接住了雨水。邻居长耳兔来串门,看见屋里的脸盆,说:“巴巴熊,等雨停了,赶紧把屋顶修修。”“没事的,我放个脸盆就解决了!”巴巴熊满不在乎地说。  相似文献   

15.
一扩补诗意法把高度浓缩的诗句加以扩展 ,使诗句的意思通俗化、具体化。例如《锄禾》一诗仅二十个字 ,诗句相当精炼 ,而学生在理解时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补为“农民在田里锄禾一直到正午了 ,汗水一滴一滴地掉在脚下的泥土里。谁都知道盘中的饭 ,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意思就浅显明白多了。很显然 ,这首诗是告诉人们粮食是辛苦得来的 ,要爱惜粮食。二、扩补成分法“成分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 ,但给学生在理解诗句时造成障碍。例如 ,“松下问童子” ,“谁”问呢?应该指导学生补上“我” ,即作者 ,“言师采药去”。“谁”言呢…  相似文献   

16.
小刚打篮球时,手上不小心碰破了皮,医生在包扎前,往伤口上滴了一点“水”.立刻发现伤口处被气泡盖住.那么,泡沫是从哪儿来的?医生滴在伤口上的是双氧水(H2O2),由于人体里有一种起催化作用的酶(生物催化剂)加快了双氧水的分解,迅速放出氧气,就会形成许多泡沫.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能起消毒杀菌作用.泡沫是从哪儿来的!山东@徐广山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自然《春天》这课时,上课了,我说小朋友我们一起唱支“滴哩滴哩”好吗?小朋友都说好!我起:春天在哪里呀……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高兴地唱起来。唱完了,我问他们刚才唱的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春天在哪里……”我又问:“那春天在哪里呢?”有的说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有的说在湖水  相似文献   

18.
文涛 《教学月刊》2000,(7):72-72
最近,继“你吃了没有”、“上网了没有”之后,又一个相同句式的问候语“你O了没有”时髦而流行。尤其在媒介圈子里,熟悉网络的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跳槽到了网络界,都有了这“O”那“O”的头衔。常用的几个“O”的术语有:  相似文献   

19.
透过手指间的狭缝,逆光可以观察到“黑滴”现象,利用简单的光学仪器可以清晰再现这种小尺度遮光物产生的“黑滴”现象.遮光物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其产生的影子间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黑滴”现象也不尽相同.使用Matlab软件,以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为基础,模拟呈现了多种条件下小尺度遮光物影子的变化情况,同样也能产生出“黑滴”现象.数值模拟结果与实物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且数值模拟过程中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证明了光线的衍射是小尺度遮光物能产生黑滴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与天文观测中的“黑滴”现象成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黑夜静得出奇,我的心跳、呼吸同闹钟的“滴嗒”声相互交织着,划破了黑夜的寂静。白天,我挨骂了。“王熙!还不去做作业,在这里发什么呆?”父亲一向是这么严厉。“都做完了,我想……”“做完了作业就没事了吗?你要是有这等能耐,怎么竞赛连个名次都没捞到?看看人家颖奇,三科都是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