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宁 《文学教育(上)》2011,(11):102-103
曹植在他短短的四十年人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论者誉为建安之杰。无论是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还是对后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曹植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是巨大的。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魏晋美人赋中,曹植《洛神赋》是表现企慕情境最为典范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曹植对于人生尤其是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和这一切失落后的怨愤。赋中的洛神是曹植一切人生理想的幻影,诗人投入了全部热情去追求她,然而人神之道殊异,他们的爱情必定要面对分离。追求洛神的失败正是曹植人生理想破灭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曹植是建安时期极富盛名的作家,他的赋深刻地体现出生命体察之悲和抒愤咏怀之悲,曹植赋中浓重的"悲情"特质是和他多舛的命运与敏感、单纯的性格分不开的。对曹植赋"悲情"特质的深度解读,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了解曹植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4.
曹植的《洛神赋》在基本内容、写作手法上与宋玉的《神女赋》一脉相承。两篇作品都既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互相倾慕,也刻画了神女与曹植在关键时刻主动逃离欢情时的不同心态,心态的不同折射出了宋玉与曹植创作心理的差异和人生经历的隐痛。神女对楚襄王的亲近与逃避是宋玉作为封建正直文人对君主的人身依附与渴望人格独立矛盾心理的反映,而曹植的“以礼自持”则是他对曹丕政治迫害的疑惧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5.
从建安十九年到二十一年,是曹植一生的顶峰,也是曹植一生最为快乐的时光,在这个时期,他在政治事业和情爱人生的两个领域,都达到了一生的顶点。但建安二十二年,对于曹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十月被确立为太子,兄弟之间的太子之争,以曹植失败而告终。但与此同时,曹植却焕发出了巨大的写作才华,写作了大量涉及甄氏的诗文作品,主要有《节游赋》、《西北有高楼》,以及后来回忆所作的《妾薄命》等。按照时间次序依次辨析,从而考证出(一)《美女篇》与《陌上桑》:曹植的欢乐;(二)《蝉赋》:曹植的反省;(三)《节游赋》:曹植的节制。即从文本出发,再次论证了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欧明 《农村教育》2004,(11):50-50
《洛神赋》是曹植久负盛名的代表作。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据说曹植曾经追求甄氏女子,后被曹丕纳入后宫.甄女死后,曹植为了纪念他所思恋的甄后而作此赋,在这篇赋里.曹植把甄后比为洛水的水神宓妃,通过对宓妃美的具体刻画,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文选》中萧统把赋列为各类文体之首,足见萧统对赋的重视.曹植一生辞赋创作甚丰,但《文选》仅收其一篇·即《洛神赋》.究其原因,萧统并非看不起曹植辞赋,而可能是在《文选》的编纂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一是他的父亲梁武帝萧衍;而是齐梁时期的时代文风.  相似文献   

8.
萧统在<文选>中首次设置情类赋,其中选入了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曹植的<洛神赋>由于四篇赋有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因而有必要探究这四篇赋的情感指向、分析设置情类赋的原因及选文标准,并简述情类赋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人的智力有着高低之分,文思亦有敏捷与迟缓之别. 据载,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素以文思敏捷著称.他写诗作文,又快又好.一次,曹操在邺城新建的"铜雀台"(用于军事目标的高台)刚好落成.曹操为了面试诸王子的才气,便以"铜雀台"为题,要求各作一篇赋,以较优劣.登台不久,当诸王子尚在凝神构思时,曹植孕育的赋作早已成篇,并用工整秀丽的隶书写成.  相似文献   

10.
赋、比、兴是文学中极重要的修辞手法,自《诗经》起源,至今绵绵无绝。曹植可以说是风云三国中一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命运多舛,一生情感跌宕起伏。几度被命运捉弄,使得曹植惆怅难解,然而当权的哥哥又对自己百般质疑,无奈之下,所有的愁肠只得用比兴抒发,铸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朵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者关于曹植《洛神赋》作年的讨论似有不妥,该赋是一篇追忆往事的作品,不当作于黄初三年(222)或黄初四年(223),而很可能作于太和六年(232),因为时隔长久,赋序中的年份出现了误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计懿文 《现代语文》2009,(10):25-26
赋、比、兴是文学中极重要的修辞手法,自《诗经》起源,至今绵绵无绝。曹植可以说是风云三国中一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命运多舛,一生情感跌宕起伏。几度被命运捉弄,使得曹植惆怅难解,然而当权的哥哥又对自己百般质疑,无奈之下,所有的愁肠只得用比兴抒发,铸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朵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在宋朝赵恒就为读书人指明了出处,宋真宗赵恒御笔亲做《励学篇》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读书首先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会告诉你生活、科学、做人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本坏书也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人生又何偿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人生,你就会成就一世、精彩一生;而在对的时间选择了错的人生,你就会伤心一世、愁苦一生。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本书,人生有长有短、有精彩有单  相似文献   

14.
曹植少好诵辞赋,下笔成章,其自编集《前录自序》云赋七十八篇(《艺文类聚》卷五五引),现存者,包括残篇散句在内篇题标为赋的,《曹集铨评》所收有五十二篇。实际当不止此数,如属“七体”的《七启》,仿张衡《髑髅赋》所作的《髑髅说》,拟《九歌》而作的《九咏》,受《渔父》影响而写的《释愁文》等,虽无赋之名,却都是赋。曹植自言赋“所著繁多”(引同上),《前录》所载只是精选的篇目,他是否亲自编过《后录》,史文缺载。仅以现存赋观之,曹植已无愧于建安时代赋大家,在赋体发展史上是关键人物之一。他的赋,在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特定的视角,审察了曹植极不平常的生命历程,认为主体实现、人生增值是曹植始终不渝的追求;其追求的自觉性和坚韧性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被钟嵘赞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曹植,他聪敏早慧,才华卓异。其诗篇堪称“建安之杰”,其赋作开魏晋抒情赋的先河。所写《洛神赋》,思若有神,华采丰赡,清彻圆丽,秀美多姿,为历代赋家所称赏。据《洛神赋))小序介绍,这篇赋作于“黄初三年”,并指出这篇赋作一因“大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二因“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因而写了这篇赋。前者主要是指屈原,是为赋作的内因。后者指宋玉《神女赋》之作,是为作赋的触媒。清人何焯说:  相似文献   

17.
品味人生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篇美文,每一个人阅读这篇美文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味道。人生的辉煌是美文的精彩华章,当然也有曲折回环、惊涛骇浪的段落。品味人生,就是品读一篇篇美文,品读一首诗,让众多的精彩化作一个人的完善,使阅读的风景与姿态更绚烂,更迷人。  相似文献   

18.
曹植之所以能开创赋体新境界,成为一代赋家,与他对屈骚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曹植的<橘赋>与屈原的<橘颂>相比较,从中见出曹植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对屈骚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远游篇》是汉魏著名诗人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年代不详,且至今未有定论。对《远游篇》具体创作年代,或简而概之认为是曹植人生后期作品,但对诗人在黄初与太和年间的差异状态不予区分,更多的则是避而不谈。联系作者生平,细究作者心理,通过文本互证可知,《远游篇》创作年代可确定于黄初中后期。  相似文献   

20.
曹植一生所追求的是建功立业,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然而他的特殊的人生经历却使他成为一个成就辉煌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