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莫言怀疑巩俐会砸了戏 就在电影《红高粱》快开拍时,莫言就想把剧组请到他家去。当时还不叫《红高粱》剧组,而是《九九青杀口》剧组,当莫言把要开拍电影的消息告诉自己家里人时,大家都很兴奋。“我父亲则不声不响地扛着锄头下了地。父亲一直劝我谨慎,不要张狂,否则必遭祸患,我也尽量这样做。一大早,我母亲、我婶婶忙着擀饼,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辅导》2023,(28):4-14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红高粱》开篇记叙了父亲和罗汉大爷一起捉螃蟹的故事,莫言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凸显了父亲捉蟹时兴奋、急切和激动的心情。读完下面的片段后,你能仿写一则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的片段吗?  相似文献   

3.
作家声音     
正莫言再谈《红高粱》:依然看到年轻时的创作激情"电影《红高粱》已经拍了32年了,回头再看这部电影,依然能够感觉到当时一帮年轻人的创作激情。"莫言日前在山西举办的吕梁文学季上如是说。当晚,莫言现身贾樟柯发起创立的首届吕梁文学季,并在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修复的4K版本《红高粱》放映前夕,与观众互动交流。此番修复后的电影《红高粱》,也是  相似文献   

4.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五部组成。他在本书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5.
1984年9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莫言,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然而,“军艺”的学习也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刊载于1986年《人民文学》第3期的《红高粱》给莫言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对其的争相命名,构成了《红高粱》最耀眼的一道光芒。论文以80年代文学生成的视角,具体考察《红高粱》诞生的过程,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红高梁”现象中,厘清《红高粱》的创作意图以及莫言与80年代高潮迭起的军事文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创作困境、策略以及其与80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红高粱》不管是作为小说还是电影都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就,虽然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取材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但是两者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运用西方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研究方法,在时空畸变视角下,从结构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探索电影《红高粱》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女性形象一直是历代文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前景的关注。而中国文学作家莫言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揭示了男权制度下女性的凄惨命运。福克纳和莫言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本文对《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作家对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期许。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意境、主题、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四个方面出发,追随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对于红高粱的世界里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探索的过程,概括出那里的人们在苦难面前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形态,感悟其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展示了红高粱的世界里生命力的蓬勃绽放状态,从而对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10.
莫言,山东高密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长篇小说《红高粱》、《丰乳肥臀》等。莫言1976年入伍,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受父亲的熏陶,从小偏爱文学艺术。2003年初,管笑笑以一本笔调冷峻的《一条反刍的狗》作为处女作杀入文坛。这本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很快被读者看好。日常生活中的这对父女,20多年的父女情很少为外界了解。笔者日前采访了著名作家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为他们的父女深情而感动。  相似文献   

11.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家声音     
<正>莫言趣谈《红高粱》和《归来》的区别莫言日前在北京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对话张艺谋,畅谈对《归来》的感受。莫言说:看的过程中流了不少眼泪,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笑话我。《归来》是张艺谋导演的第20部电影,也是这里面非常突出的一部。从故事方面看比较老套,比较陈旧,但他用陈旧的故事演绎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而且演绎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把戏拍成这样是不容易的。在谈到《红高粱》和《归来》的区别时,  相似文献   

13.
浅论《红高粱》的文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创作于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文化大碰撞时期,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精神实践的一部分,浸淫着厚重的文化蕴含。《红高粱》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具有主体体验的功能,乡土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另外,母题的传承与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对《红高粱》文化的阐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对莫言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13,(3):8-9
1《红高粱》改编作品:《红高粱》作者:莫言导演:张艺谋成功指数:理由:《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而据此改编的电影则抓住了文学作品歌颂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的精神内涵,并运用精湛的电影语言加以表述。该片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红高粱》部分章节已经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随着《透明的红萝卜》入选,关于莫言作品进教材的争论还将会继续的。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以其奇特的叙事手法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自1986年发表以来关于这篇小说的讨论就一直未曾停息,本文将以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和申丹、王丽亚的《西方叙事学》为理论指导,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分析莫言小说《红高粱》,并且分析特殊的叙事视角背后蕴藏的作者的叙事意图。小说《红高粱》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采用不断转换的视角以及频繁而富有跳跃性的时间切换来表达主题意蕴,有别于传统小说。  相似文献   

17.
在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新历史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选取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以及莫言先生的《红高粱》中的余占鳌两位男性形象,将其置于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进行对比研究,以求对两位人物形象及两部经典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孤独》是众所周知的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言的家族小说《红高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然而《红高粱》不是《百年孤独》的单纯翻版,渗透着许多中华民族独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自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莫言的作品。而作为莫言最广为流传的一本小说,《红高粱家族》被译成多种语言,其译本也成为如今翻译研究的最佳素材。本文旨在对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中译者葛浩文所展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通过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研究,从选择与适应这两个方面对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探究。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借助本次研究,作者希望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翻译过程和进行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20.
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大量运用山东特色方言,富有地域生活特色,充满生命活力和想象力,极具创造性。乡土语言作为地方文化最个性化、最原汁原味的代表,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探究《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策略及效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乡土语言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