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权”和“女权主义”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词汇。今天学者普遍接受的“女权”概念“日来说”和“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Feminism两个观点不全面、不准确,只采纳了日本方面的资料和中文报刊,未参考同时期的外文报刊。实际上,“女权”一词的形成是中日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女权”思想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渠道的,日本仅是其中较晚的一个渠道。“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Suffragism。这是20世纪初中国学者的误译,投射了中国学者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述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 :无法确定革命对象 ,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 ,并张扬“女性意识” ,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 ,这些难题在女权文学中有所避免 ,但中国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仍然有自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论述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无法确定革命对象,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并张扬“女性意识”,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权学中有所避免,但中国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仍然有自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壁纸》一直被认为是女权主义意识觉醒的一部代表作,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从女权与男权社会、父权思想入手分析女主人公女性"我"的主体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5.
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观照,我们会发现,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又有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权意识,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固有文化的省察和破解,以及对建立新型文化的焦虑和渴望,对女性生命、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和殷切关爱。同时,这些人物与前者相比,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女性小说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女权意识,她们以女性的热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表达着共同的主题——对男性、男权社会的失望和反抗以及弘扬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权思想。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婚姻家庭的羁绊、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奋斗的艰辛等方面来解读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女权意识,使“女权意识”不仅是一面旗帜,而且成为文学、社会向着完美的“双性和谐”的方向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女权主义"的觉醒掀起一场争取女性自由平等以及合法权利的政治理论运动,而"女权主义"文学则是这场运动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本文旨在通过对《茶花女》、《简爱》、《傲慢与偏见》三部作品中女权意识的分析来阐述女权主义从产生、萌芽、发展再到高潮时期的特点以及女性意识从淡薄到强大的历程,同时指出了现如今女权主义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中国女权运动思想史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中、之后各自表达了一套女权言说,从中可以观察到这些言说与他的更为宏大的叙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替有关。女权与国权、人权、阶级权之间本来具有相当距离甚至冲突,却没有影响到陈独秀对它们的兼顾。其基本的原因,在于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的空前危机,需要急切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应对,而女性在功能、数量上都不容忽视,故引起重视并将女权论说朝推进国权、人权、阶级权的方向开展,注重其“人”的同质性。可见陈独秀的女权论说,与西方女权主义反对的“性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谈不上所谓“男权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女勇士》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传说加以重读和解构,以此来颠覆中国传统的男权中心话语。它反映了第一代华裔美国人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表现了被压抑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和向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复仇。“女勇士”的形象体现着一种“复义性”或“复调性”,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本质上还是被赋予了某些男性特点的女性英雄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在许多方面所体现的实际上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叙事文本及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山歌》反映了在封建伦理松弛及崩溃的前夕,以男权为中心思想的退位,女权意识的觉醒及女性文化的崛起。本文从文本内容和叙事视角的契合构建女权主义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黄玉淑 《考试周刊》2013,(97):28-29
远古女神的神格特征为女权主义提供了解放女性的文化原型。本文从女神神格形成的社会结构出发,分析了原始社会结构与母系社会女权产生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精神文化领域中阴性文化的救世精神及对女权主义及生态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妇女缺乏教育往往被视为造成政治危机的根源,因此晚清文人志士多抨击儒学笼罩下的中国传统女性,认为使妇女接受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真谛。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作为晚清救亡运动的领袖,他将西学与女权主义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其女权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这种女性解放运动,则建立在男权统治的基础上,是近代男性建构的女权主义雏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残雪小说中的女权意识。她的作品颠覆了传统的叙述语言,反叛了男性的中心地位,揭露了女性的人格缺陷和女奴意识,显示出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刘利坤 《文教资料》2011,(32):16-17
中国女性文学兴起的内因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外因源于西方女权思想。长久以来批评界认为中国女性文学建立在西方语境之上。中国女性文学深受英美文学中女权文化影响,但在两者的对话间,仍凸显出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女性文学与英美女性文学的巨大差别,两者各具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海外中国女作家虹影的创作受到了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她的小说,尤是其长篇小说系列,就是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笔者力图从母系氏族的神话、男权中心文化的崩溃、女性意识的凸现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虹影小说创作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黄玉淑 《考试周刊》2013,(96):24-25
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女权思想发生、发展都可以从女神神话中寻找到原型基础。一部女权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女神精神和神格不断被复活的历史,是女性的精神和性别价值不断被激活的历史。女权主义探寻的是女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在两性社会中如何获得平等权利话语的途径和依据。文章分析了各阶段女权主义的特点,探寻了其女权主义发展的神话依据和母神原型特征,为女权主义和女性寻找到了话语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之一。而其人文主义思想和人物形象则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本文依据女性和女权主义的相关文献及其精神内涵,结合该作品主要内容和背景,从女性和女权主义角度透视、分析该作品,评议作品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表现,并揭示《威尼斯商人》深刻反映的女权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19日发生在广州的女大学生“占领女厕”事件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在社会日益发展、女性逐渐成为建设主体力量的今天,这一事件被诸多媒体冠以女权主义标志性事件,引发了各界对于女性主义权力、社会地位及城市女权空间建设的大讨论。本文意图通过这一焦点事件,历数女性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以期探讨新时期文化气氛中女权文化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女权主义的四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想从哲学的角度,谈谈现在的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的几个层次。女性和女权都包含维护女性权益的意思,但现在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一般人不太喜欢用,觉得太张狂,要夺男人的权。但是如果把女权理解成为女性的right,而不是理解成为power,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青的女权主义观点。指出,苏青生存的时代是一个新女性新男性都感到尴尬的时代,她不是一位有意识的女权主义者,因而其女权观更贴近女性生活,更具真实性。她从已之体验出发,聚焦被历史淹没的女性世界,超越了阶级和革命意识,超越了一般社会学批评的狭隘,对两性关系中的女性地位等有关平等的问题作出了“苏青式”的大胆而质朴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