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高校馆学科馆员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在我国只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本文对于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该制度的运行方式做了一些探讨,并指出学科馆员将进一步发展为学术馆员。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医院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阐述了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医务人员信息个性化服务系统、开展个性化的深层次文献服务、充分发挥学科馆员在建设适应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馆藏文献资源中的作用、为医务人员提供信息检索技能指导和培训等学科馆员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党校图书馆在信息社会实现主动性、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党校图书馆可参照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分析了党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了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提出了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式下满足用户需求,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的一项新举措.文章论述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方法以及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年里,高校的规模化发展把我国高等教育推上了普及教育的新阶段,全科型综合性大学的大量涌现和其他院校学科专业的全方住、多样化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加强学科服务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从增强馆员参考咨询意识、确定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原则和思路、做好学科馆员的培养选拔以及建立相关制度等方面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使学科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浅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指出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提出“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及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行业高校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更能够对学科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出发,指出了行业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行业高校学科馆员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建设学科馆员制度,需要从提高对学科馆员制度的认识水平、认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建设一支合格的学科馆员队伍、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行业高校学科馆员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行业高校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更能够对学科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出发,指出了行业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行业高校学科馆员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信息环境和大学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日益走专业化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逐步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对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新技术环境下,学科馆员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方式、参考咨询服务内容和手段仍过于单一。通过借助Web2.0技术,依托日趋完善的高校校园网,为学科馆员进行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相对较晚,学科服务工作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对学科服务认知不足、兼职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有限、内容和方式以传统学科服务为主、资金和人才不足、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文章借鉴高校学科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正确定位学科服务,提高管理层认知;建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行业合作模式,建立学科化联合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学科文献资源,丰富学科服务的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加强馆员素质教育,开展“以人为书”的交流方式等建议,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2010~2012年中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进行了跟踪对比分析,指出美国、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开展较为普遍,注重小众及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既是图书馆专家也是学科专家,不断拓展、深化学科服务新内容。然而,我国还存在学科馆员工作开展不均衡、学科服务水平悬殊、学科馆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应重新进行学科馆员角色定位,并从数据保存、学术出版、嵌入式教学等方面拓展学科服务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科馆员制度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系统而全面的文献调研,对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具体措施及其完善手段、学科馆员的职责作用、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等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对目前开展的学科馆员制度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进行评价,并就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及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研究提出学科服务3.0模式,为科学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团队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面向科学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新范式新形势,分析学科馆员代际演进趋势,从"创新组织方式" "提高能力素质" "转变工作方式" "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层次" "完善目标追求" 6个维度设计新型组织服务模式,建立"矩阵式+网状式"学科服务团队"双协同"协作体系,创新组织方式,按照"能力专业化""工作精准化"提高能力素质,根据"团队协同化" "过程嵌入化" "合作有温度""品牌高价值"转变工作方式,围绕"四重对象"、沿着科技创新产业链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支撑科技管理与决策。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学科服务3.0模式在当前科学大数据环境发展下,能有效提升学科服务建设效果,为学科用户提供更好的研究服务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视程度、设置情况、职责功能、任职资格、页面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目前开展学科馆员的服务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建议中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设置因馆而宜、明确学科馆员的职责、注重学科馆员的选拔、经常进行学科馆员教育与职业培训、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探索新的服务手段、完善学科馆员的管理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16.
“学科服务大团队”的构想是对当前学科馆员制度的升级,大团队根据我国学科馆员服务现状,参照国外学科服务的经验而构建。它由学科服务团队和学科服务支持梯队两部分组成,由指导组统一协调管理,人员涉及学科服务的方方面面。其宗旨是倾全馆之力,用团队的力量、智慧支持和协助学科馆员的工作,快速提高学科馆员服务的整体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优质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对学科馆员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三三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04-106
从两个方面论述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不仅充当着联络馆员、咨询馆员和采访馆员的 角色,他们同时还以学科研究员的身份研究新形势下学科的变化趋势。另外,认为学科馆员的建设不仅需要学科馆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改变服务理念,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运行模式来促进学科馆员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美国教学质量中心与"2030教师解决方案"小组预测,教师在未来将成为一个混合型职业,由教学团组成员以各司其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定制化、有意义学习的教学方案。学科馆员应该积极探索,成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本研究从学科馆员专业知识技能出发,提出立足图书馆资源组织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大学微课为例,着重构建一种基于碎片化知识单元的微课教学资源组织框架,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予以呈现。[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立足学科信息资源才是学科馆员进行学科服务的根本和立足点。学科馆员通过高效的资源组织、发现和呈现,实现面向学科的精准化服务,藉此成为高校教学科研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研究提供了学科馆员精准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学科馆员服务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科馆员制度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估范围等。主要就服务水平、内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用户满意度,用户反馈,学科馆员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平台建设和网络模块等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评价时应采取的措施、主导思想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学科馆员胜任力构成要素,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保障学科馆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胜任力,可使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真正达到学科化要求。基于多学科的交汇、融合的情境下,揭示学科馆员岗位所需胜任力要素,在方法上更加充实了学科馆员胜任力要素研究,也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和考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