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平南传》为黔中首部章回体的历史类小说。本文评述了其援史入传、以真为正的艺术特点,以及它的史学、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平妖传》为元明间人罗贯中所撰,原题《北宋三遂平妖传》,初为四卷二十回,又名为《新平妖传》后经明人冯梦龙增补,变为十八卷四十回,其本成书于明泰昌元年(1620)即罗贯中死后约220年。①1957年我国古典文学出版社印行的十一万册,1981年1月江西豫章书社印行的五万册,以及苏联1983年翻译出版的五万册《平妖传》大概都是据此排印的。《平妖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宋仁宗庆历七——八年(公元1047—1048)发生于贝州的王则起义。这在《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曹巩《隆平集》卷二十《妖寇传·工则传》、卷十九《王信传》、王(?)的《东都事略》卷六《仁宗纪》、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3.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孝道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西汉刘向《孝子传》(一作《孝子图》)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种题名为《孝子传》的著作,但大都早已亡佚了。清代茆泮林所辑《古孝子传》,即汇集了九种《孝子传》佚文,断简残篇,难窥全豹。敦煌石室所出《孝子传》(拟题)残卷五种,经过王庆菽先生综合校理,收入《敦煌变文集》卷八,是保存佚文较多的一种。其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又加补校(注),千载以前的疑文讹字,遂能涣然冰释于一旦。其偶有未尽者,兹再为捃拾若干条,以期有助于读者之省览。井泥已尽,可以(?)(索求)出我。(901页) 原校“(?)”为“索求”二字,非是。《敦煌变文集》137页(以下引文出自《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韩朋赋》:“成功(?)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  相似文献   

5.
一 《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道光十五年刻入《皇清经解》,《四部备要》收入《清十三经注疏》),马瑞辰(1782年—1853)撰。瑞辰字元伯,安徽桐城人氏,嘉庆进士,授庶吉士,改工部营缮司主事,擢郎中。曾主江西白鹿、山东峄山、安徽庐阳三大书院讲席,笃学端严,义据通深。《毛诗传笺通释》为其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6.
《周勃传》选自《汉书》(班固作)卷四十。《汉书》把周勃和张良、陈平、王陵的事迹合写在卷四十里,所以标题为《张陈王周传》;这里只选录周勃(包括他的儿子周亚夫)部分,改题为《周勃传》。《汉书·张陈王周传》末的赞语,有一部分涉及周勃,今亦附载于传后。司马迁的《史记》记周勃事,在卷五十七,标题为《绛侯周勃世家》,与《汉书》大体相同,有足资参考的地方,注中略加采录。  相似文献   

7.
一、《唐才子传》卷八《司空图》云:“图,咸通十年归绍仁榜进士。”陈尚君先生在此条下作补正云:“《五代史阙文》:‘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知图为一举登第。原笺未引。”(《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437页)按:司空图曾有过科场失意的经历。其《榜下》诗云:“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见,司空图并非“一举登第”,陈先生的说法有误。二、《唐才子传》卷九《许棠》云:“初作《洞庭》诗,脍炙时口,号‘许洞庭’云。”周祖譔、吴在庆…  相似文献   

8.
《李娃传》为白行简晚年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娃传》的创作年代一直为学者聚讼不已,是唐传奇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种种迹象表明,《李娃传》应为自行筒的晚年作品,创作时间在长庆四年五月(824)与宝历二年冬(826)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水浒传》与《平妖传》,就其题材而言,都与史实有所关联。鲁迅曾经指出:“《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宋江亦实有其人。《宋史》(二十二)载徽宗宣和二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又说:《平妖传》“记贝州王则以妖术变乱事。《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言则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唐为贝州),庆历七年僭号东平郡王,改之得圣,六十六日而平。小说即本此事。”但是,《水浒》、《平妖》二传,都没  相似文献   

10.
那嵩,字岳生,傣族,祖祖辈辈都是元江人。早在宋代,其祖先就“据有元江,改城礼社”,“掌(管)他郎寨(今墨江)等地,成为雄厚的地方势力。明初,传至那直,他原是臣属于元王朝的土司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军入滇,那直首先表示接受明朝的领导,受到明政府的褒奖。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云南行政区域更改,废元江路改为元江府。明政府旋即任命那直为知府,并准许世袭该职。那氏传至那嵩为土知府时,南明已偏处  相似文献   

11.
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增订本),于一九八三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邓先生《岳飞传》的成功之处,不仅被公认为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而且此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分析和对历史资料的掌握与鉴别等等,对读者都大有裨益。下面想谈一点自已读这本书的粗浅体会。(一)《岳飞传》(增订本)的出版目的,邓先生在《自序》中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岳飞那种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贞热爱,扩而充之,发扬光大为对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凡研究《说文解字》和文字训诂的,不可不了解徐锴和他的《说文解字系传》(以下简称《说文系传》或《系传》)。晚近以来,很少有人研究徐锴及其《系传》,以至后之学者一直未能充分认识徐锴的成就、贡献以及《系传》一书的价值。本文拟对徐锴《说文系传》的学术成就作概要论述。徐铉在《说文解字韵谱序》中说:  相似文献   

13.
因编纂《余姚市志·人物传》,查阅民国20年(1931)刊版的《民国余姚朱氏谱》,在卷17“录·家传”中发现黄宗羲写的两篇佚文:一为《明庠生惩庵朱君传》,一为《清诰授中宪大夫云南大理府知府湛公宋公传》。《民国余姚朱氏谱》编纂者朱元树(1880~1946),字致棻,号敏人,余姚城区太守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余姚人称“末代翰林”),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三年后回国。历住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相似文献   

14.
梅妃之事至迟在晚唐已见于著述,这与今本《梅妃传》跋文所记“大中二年”写本,正为同时。有关梅妃其人的怀疑应该慎重,决不能贸然断其子虚乌有、宋人杜撰。今本《梅妃传》无名氏跋文真实可信。《梅妃传》有一唐写本,撰者不明,语辞凡俗,经跋文作者润色,而成今本面貌。从叶梦得的仕履和叶廷《海录碎事》等信息可知,今本《梅妃传》写定时间大约在叶梦得移任福州的绍兴十三年至十八年的五年间(1143-1148),而其定稿者当是与叶梦得年龄相若之闽籍人士。  相似文献   

15.
现行统一人教社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第六章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124页第二段有一段话:"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稿》中指出,唐传奇诸作者中“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是元稹。虽然他的传奇只有《莺莺传》一篇,但无论当时或后世,取材于它而创作的诗词及戏曲,只有李朝威的《柳毅传》可以与之比敌。元稹的《莺莺传》产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末至二十一年初。在《莺莺传》的篇末,元稹已明确地作了交待:“贞元(甲申)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予于静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就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简称《杜》)写了大量评论文章,作了极为有益的探讨。可是,我觉得有的问题还没有搞得十分清楚,也未见有人就冯梦龙改编《负情侬传》(下简称《负》)为《杜》而深入谈其得失。《负》和《杜》问世于同一时代,在题材、基本情节、主要人物方面均相同。但,一个湮没不传,鲜为人知;一个流传欧亚,脍炙人口。何以如此?笔者觉得,前者是文  相似文献   

18.
《列仙传》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中国古代很多典籍类似,《列仙传》这类著作是在一个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前人所见东汉中期以前的《列仙传》较之今本有较大的不同,而今本《列仙传》的基本定型最早不能早于顺帝永和五年(140年),至迟可在西晋太安二年(303 年)。而在以后的传播中,此书在某些条目上还屡有增饰。  相似文献   

19.
《虾球传》是作家黄谷柳(1908—1977)未完成的长篇杰作,由连续性的《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和《山长水远》三部组成。1947年10月开始连载于香港《华商报》的文艺副刊(夏衍主编)上。小说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社会上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殖民地香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南中国大都市广州和广东游击区为背景,描写一个流浪少年虾球  相似文献   

20.
《苏武传》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一般都是按照人物姓名、籍贯、品格、才能和功绩的顺序来写的,象《张衡传》就是如此。也有只记述人物一生的重要事件,通过事件的叙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的,本文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主要是叙述苏武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留,而能不以个人身家性命为念,忠于国家民族的事实,表现他坚贞不屈的节操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