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2.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要求呢?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新闻报道要创新。本文只就新闻文体写作的创新,略论一得之见。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这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代,有些实际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往往同一些复…  相似文献   

4.
形成报纸宣传的强势──人民日报’94重点报道浅析孙爱国(-)重点报道——这并非是一种新闻体裁(文体),而是近年来中国新闻界的一些同仁超越新闻体裁,对某一类新闻作品作出的新的涵盖。很明显,所谓“重点报道”是从“重点工程、重点目标”等词汇衍生而来。在没有...  相似文献   

5.
论点辑录     
“现场短新闻”界说怎样才能给现场短新闻一个科学性的定义,它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还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这是近年来研究者一直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应被看作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因为其一,经过这几年的写作实践,现场短新闻已具备自己相对稳定自足的文体形态。在体制上,只有千字左右;在内容上,以再现现场为指归。这就决定了它与消急及新闻故事的分野;同时又没有新闻通讯、新闻特写在体制和结构形式上的放纵与自由。其二,它有自己的文体书写要求和表达方式。比如说写现场,消息、通讯、特写、新闻故事更多的是作…  相似文献   

6.
张焱 《新闻知识》2002,(1):16-17
要想界定“大特写”的文体,必须先将两个与“大特写”密切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通讯。只有将这两大概念界定清楚,“大特写”文体的界定才能成为可能。(一)对深度报道的探讨“大特写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这一判断已为大多数理论界人士所接受。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都将“大特写”归入深度报道的范畴。但是,对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新闻文体,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只是一种报道类型或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业务要创新。本文只就新闻文体写作的创新,略论—得之见。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代,有些实际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往往同一些复杂的社…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报道方式、载体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从新闻文体这一视角出发,对流行于纸质媒体上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消息这一新闻文体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运用误区的分析,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新闻文体的创新,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9.
孙世恺 《新闻界》2001,(1):10-12
江泽民同志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 ?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报道要创新。本文只就新闻文体写作的创新,略论一得之见。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代,有些实际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往往同一些复…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已放弃对新闻真实性进行思考和甄别的责任。这一点在娱乐新闻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明星的绯闻、丑闻的“妙作”上,而且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程度。为此中国记协呼吁要提高娱乐报道的格调,从中央到地方的42家媒体也表示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文化娱乐报道的低俗风。  相似文献   

11.
说到新闻文体,同行们一下子就会想到消息通讯和新闻评论这“老三样”。的确,长期以来,新闻人就是凭借这“老三样”打出了舆论的精彩天下,站稳了阵脚。近些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老三样”已发生了裂变、分化和更新。许多新闻作品已突破原有传统文体范畴,呈现出综合交叉、鲜活灵动的态势。尤其是西方“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引入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新一代的探索者们颠覆了传统的结构样式,并在“新闻实验”的旗帜下催生出新的品种和样式。《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最先打出“实验特刊”、“新闻实验”旗…  相似文献   

12.
文体上的单调、枯燥,加上一些评论专业性的信息不足,使得新闻评论在移动媒体时代变得更加弱势. 新闻评论的发展形势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呢?笔者感觉即使谈不上“糟得很”,也可以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或困境.这种困境是由新闻评论自身的弱势地位和新的舆论环境造成的. 新闻评论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弱势文体.尽管在历史上某个时期,新闻评论也曾短时间风光过,在政论报纸时期,甚至一度达到梁启超自我表扬的“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盛况,但总体来看,新闻评论并不是一种有强势基因的文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让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已然成为国家形象工程的重要环节,新闻英语的写作与报道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新闻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英文文体有着独有的写作特点,了解其文体特点及相应的词汇使用规律,是做好报道的首要因素. 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 新闻英语在文体上的特征有别于一般的英文文体.一般分为报刊即书面的新闻报道和以口头方式出现的新闻报道两类.其“硬新闻”在报道方面突出所报道故事的新闻性与即时性;“软新闻”在文体上和硬新闻的写作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它更强调故事的“趣味性”和“人情味报道”,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特写”在文体上则需兼顾新闻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体”是指新闻的体裁、样式,是新闻报道的具体而又不同的载体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近年来新闻报道方式和手段有了不少新的变化和发展,在文体上出现了诸如滚动新闻、视觉新闻、图表新闻、预测新闻、数字新闻等新的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从新闻文体到报道形式已日益发展完善。其文体不仅从文不分首尾发展到导语居要、段落分明、主次有序,成为当代新闻写作的规范,而且已从单一的“一锅煮”的写作样式发展为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札记、来信等多种文体兼用的新闻写作“体裁大全”,可以说已是“十八般武器”件件皆备;其报道形式亦从一事一报发展到一事多报,乃至新闻分析、新闻综述、新闻述评、新闻故事、特稿等多种形式,在我国更有颇受受众欢迎的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诸形式,真是“推陈出新”,形式多彩…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科技报道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如“神舟”五号飞天,小到手机短信发送,科技信息、科技报道吸引着数以亿计的受众。报好科技新闻,普及科技知识,成为新时期新闻媒体一项紧迫而庄严的使命。与一般的经济、文体新闻采写相比,写好写活科技新闻难度更大一些,原因是科技新闻大多具有专业、深奥的特点,欲使受众接受,需用匠心做一番通俗化的“翻译”工作。近年来,不少媒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无疑将大大有助于提高科技报道的整体水平。本期《前沿关注》就“满足读者对科技报道的新要求——努力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开展讨论,选发的5篇论文,涵盖了科技报道的主要方面。作者有感而发,论述言之有物,观点新颖明晰,品读如逢甘霖——细阅这组文章,相信读者会生发和编者同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春耕是一种农事活动,千百年来春耕生产都在重复着同一种活动。许多记者习惯地把春耕备耕报道称之为媒体“唱四季歌”。如何把这个不容易出新闻的农事活动报道得有声有色.让人想看、爱看,把这个“四季歌”唱得动听、入耳,产生好的报道效果。不下一番力气,不动动脑筋.还真“整”不出新闻来。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经过精心策划,就能推陈出新,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从这点来说,把看似不容易出“彩儿”的春耕报道.整出些“彩儿”来,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出彩儿”的手段就是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8.
一种对读者颇具吸引力的文体——评述性新闻,正冲破报纸传统性的报道模式,跃然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栏目之中,“焦点访谈”、“时事追踪”、“热门话题”等等诸多栏目都更多地运用这种有事实、有评议、有思辩的文体。它具有新闻与思辩交融的特点,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着种种新发生的社会现象,揭示其中的奥妙及是非曲直或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文体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满足了读者的探奇心理、知识追求和要表达的看法、呼声和情  相似文献   

19.
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版自今年开始创办“名人热线”栏目以来,已先后邀请了30余位文化及演艺界名人出任“热线”值班员。如今,这个栏目不仅已经成为一道“特色菜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文化名人的报道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强化读者意识 作为一份在党的领导下为百姓办的报纸,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的报道无疑也应以贴近百姓、服务于读者为宗旨。因此,所设栏目必须首先考虑读者需求。“名人热线”的开办恰恰适应了读者关注“名  相似文献   

20.
古文物的价值在于“古”,而新闻的魅力却在于“新”。打开报纸,读者的目光总是飞快地跳过那些味同嚼蜡的报道,搜索着并停留在散发着新鲜气息的标题、段落与文章上。这是很自然的。记者要使自己所写的报道拥有众多的读者,唯一的途径是赋报道以新鲜气息,使人读了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让它象磁铁一样吸引读者的目光,非读下去不可。“新鲜气息”当然首先是指新闻的内容,即穆青同志所说的“四新”:新情况,新问题,新人物,新经验。衡量一条新闻的价值,毋庸置疑,它的内容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这种“新鲜气息”,也包括新颖的表现形式:别具一格的导语和结构,不落俗套的语言等等。新的内容就好比新鲜牛奶,若将它注入有馊味的杯子中,则就把它糟塌了。鉴于新闻界许多前辈对新闻内容的“四新”这一命题,已作了充分的、精辟的论述,这里我仅对新闻形式的刻意求新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