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静  赵鸣 《体育科技》2022,(6):17-19
文章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群体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以及出现体质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验证体医融合对老年人群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探究体医融合对促进老年人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我国老年人由于体力不足、营养不良、焦虑、抑郁等问题造成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一些老年人还伴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可通过建立运动处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帮助老年人改善体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引导老年人改善自主运动观念,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中的一份《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抽取1 6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呈相关性的,并且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与心理健康特征的相关各不相同。研究还发现,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人群的心理健康的特征存在差异性,特别是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等级人群与良好等级人群有5个心理健康的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体质、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综述,表明现在研究已表明体质与心理健康存在相互关系,心理与体质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待进行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身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一起构成了健康的基本内容。文章在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及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心理与体质联系密切,体质状况越好,则相对心理应激水平较低,心理困扰较少,心理适应能力较强,人格与体质关联较弱。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与不同体质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600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缋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出214名体质状况优秀和体质状况较差的大学生,运用教育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与体质状况关联度不大,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男女人格与体质状况均无显著关联;体质优秀的男女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显著性差异,而体质较差的女生在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部分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体质较差的男生.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和体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男性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自测健康总分显著高于女性.(2)60-69岁的老年人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质得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健康总分和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不锻炼者.(4)参加集体形式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自测健康各因素和体质得分均高于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的老年人.(5)文化程度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就越好.(6)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心理应激水平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心理应激水平过高、压力过大不利于体质健康;男生体质与心理应激水平负相关,女生体质与心理应激水平无肯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晔 《体育学刊》2008,15(5):61-63
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心理机能的测试并作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个人幸福感中的学业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后天获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相对稳定的状态及维持状态的能力,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本文运用心理学观点对体质健康的成分与功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适应驱动理论,翼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1.
健身气功运动导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简介了新编创的四种健身气功的内容与特点。对“导引”的产生和早期养生理论的形成做了历史性考证。健身气功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表现为:在心理上可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提高人的防病抗病能力、防老抗衰,在思想上符合中医养生的哲学思想,是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武汉地区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健康和卫生意识。91%的学生对体育有良好的认知态度,并能充分认识到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在校所学专业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且与年级也有重要联系,在健康意识方面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呈上升趋势,大二达到最高,大三、大四则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下降。大学生的健康愿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与他们对健康的良好认知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生理心理方面对老年人健康进行分析,指出老年人 更应在科学的锻炼和合理的饮食上加以注意,并加之同朋友,子女等多方面的交流,以减少心理上的焦虑,压抑,等 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探讨瑜伽对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瑜伽能有效地提高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降低体脂比和身体各部分围度,改善身体形态,优化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肥胖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宜的锻炼方法,同时也为国内外瑜伽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运动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并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进化生长过程与维护自身健康方面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之一,其健身功效已经被长期大量的实践所验证,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水平,适合当代社会对于健康的需要,符合健康传播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原则。同时,其身心俱健的功能与效果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对于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从健康传播的四个层次划分出太极拳自我健康传播、太极拳人际健康传播、太极拳组织健康传播和太极拳大众健康传播。通过太极拳健康传播的四种类型与途径,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目标,使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造福全社会。  相似文献   

17.
对苏南地区外企职员的健商状况进行测试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外企职员多数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正常需求与实际生活方式之间的系统平衡出现失调,绝大多数外企职员处于亚健康甚至非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于红民 《体育学刊》2004,11(1):87-89
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着重在改变教师观念,身心健康并重;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激发积极情绪,使学生有运动快乐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江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班随机抽取的200名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与实验,对持续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生锻炼前后心理健康部份评价指标进行心理学测试。结果表明:健美操学习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体质与健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郝树源 《体育学刊》2002,9(2):124-127
在分析对“体质”与“健康”概念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其内涵出发,揭示其本质,指出:“体质”概念中不应包含心理因素、“健康”概念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并进而论述了二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澄清认识,正确指导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