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能区分歌曲《郊游》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并能用歌唱、律动及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能区分歌曲《郊游》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并能用歌唱、律动及绘画形式表现出来。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郊游》,演唱时声音自然,情绪饱满。3.通过《秋虫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强弱的听辨能力。4.知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应  相似文献   

3.
汤化波 《广西教育》2013,(17):60-6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就是"设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将学生回答正确的标准当成达到目的,这只是"设疑"的表面效果,质疑问题、探究问题才是开启四维空间的钥匙。在设疑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应能激发学生认  相似文献   

4.
拓展性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阅读主题,搜寻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结合阅读教学文本,重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笔者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简解: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初步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物体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对3个正方形摆成的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与发现;能将看到的图形画出来,能根据所看到的形状判断出观察者的位置,并能动手实践,将看到的图形用三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通过观察与操作,促成学生基本空间概念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7.
8.
教学目标1.通过简笔画,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会意字的造字方法。2.通过图片、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3.学生能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歌。4.学生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众、群”两个生字。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猜谜激趣1.师:喜欢猜谜吗?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手)2.师:我们用五个“兄弟”来做个游戏,分别用一个、两个和五个手指拿糖,看谁拿得多。(学生想尽办法拿糖,教师允许学生把拿到的糖留着自己吃,但告诉他们肚子饿时才能吃,而且一定要把糖纸扔在垃圾箱里。)3.师: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诵读韵文、识字写字等形式认识课文三组词语所介绍的事物,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感受冬天的美妙和情趣。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人本主义理论要求突出学习主体的体悟,尊重学生的思维、创设平等的对话环境,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思想的碰撞,体悟生命的内涵。以《绝地之音》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先学后教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唱出语文教学的"绝地之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识字三》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集中识字课文。这篇识字课是看图会意识字课,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又让学生能在字与文的对照中感受到一种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祖国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简析《识字三》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集中识字课文。这篇识字课是看图会意识字课,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又让学生能在字与文的对照中感受到一种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祖国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旅游胜地。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近来留心了一下诸多探讨老王悲剧的文字.多半停留在诸如“老王的善良与文革的丑陋”相对比的层面.而对于造成老王悲剧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和精神层面揭示不够,这未免有些肤浅。因为,探讨一个人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应从形而下的“器”(其所处社会制度背景的物质层面)和行而上的“道”(其个体的精神层面)这两方面进行考虑。更何况,作者未必曰然,读者未必曰不然。  相似文献   

18.
近来留心了一下诸多探讨老王悲剧的文字,多半停留在诸如"老王的善良与文革的丑陋"相对比的层面,而对于造成老王悲剧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和精神层  相似文献   

19.
20.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即:读懂原文抓中心、选择重点作感点、读感结合有侧重、联系实际谈感受.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等课文.我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写感想的"小练笔",让学生谈体会、说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