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关于语素的分类,语法学界分歧较大。本文提出“功能意义”标准,把语素分为成词实语素、不成词实语素、成词虚语素和不成词虚语素四类;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语言单位的辨别一直是语法研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从汉语的实际出发,归纳出辨别不同语素的方法;从结构关系入手,探索语素组合的内部规律,提出“语素组”的概念,对合成词中多语素的组合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素的切分是各种语法理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汉语语素的切分与提取存在各种争议.对汉语素切分中存在的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汉语语素提取中的双项对比、不定位双项对比以及剩余语素的解释力,提出汉语语素切分的两个必要条件:1.平行;2.切分出的最小音义结合体能够在构词层面直接参与构词.此外,从共时角度,在重新认识汉语语素的基础上提出汉语语素的切分程序.  相似文献   

3.
杨子晴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4):43-47,90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由若干语素按结构层次组合而成的构词单位——语素组合体。系统地论述了这种语素组合体的性质特点、与语素和词的区别、及其内部结构层次和各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并指出了承认这种语素组合体为一种语法单位,对于建立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合乎实际的汉语语法单位系统的理由和重要意义,从而必须确立语素组合体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4.
语素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在英语中是指最小的、不可再划分的、字母的有意义的组合,在汉语中则是指单个的汉字。虽然在两种语言中有关语素的具体所指均存在一些异常现象,但其在各自语言符号系统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通过比较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正常儿童完成同音语素理解任务的情况,来测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语素理解能力.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阅读障碍组判断成绩都比阅读正常组差,且差异显著.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理解存在缺陷,支持汉语的语素意识缺陷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拟从一个角度考察汉语中一类极为特殊的语素:独特语素.独特语素是一种特殊的一用语素,其特殊性在于没有具体而独立的意义,只是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此类语素的确认有其特定的方法:剩余——比较法.根据此法对汉语中的独特语素作了考察,确定了八十余个独特语素.  相似文献   

7.
芜崧 《学语文》2006,(5):40-40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册在谈到语素时说:“‘蝴蝶’只是一个语素。‘蝶’在别的组合如‘粉蝶、彩蝶’中仍是一个语素。”(248页)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195页)、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191页,中央电大出版社,1996年)等几套有影响的高校汉语教材都持相同的观点。然而,王艾录先生对此提出质疑:“承认‘蝴蝶’是语素,同时承认‘蝶’也是语素,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至于说‘蝶’在甲词里语素,在乙词里不是语素,这恐怕在汉语研究史上是没有过的,所以其科学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素的定义出发,找出确定汉语语素的依据、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语素进行分类.同时,进一步分析语素、音节和汉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古语素,由于语素义相互影响、词义变迁、古语词留存等原因,古语素义日渐陌生化。本文从古今汉语的实例出发,分析古语素的特征、类型,探讨古语素义陌生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有关语素的内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涉及成词语素中的一些单音节虚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构词能力,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时的位置问题以及儿化韵中"儿"能否自成语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门”、“秀”作为词缀来源于英语,意义虚化成为类后缀,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不太常见。“门”、“秀”进入汉语后,经过汉语系统规则的改造。意义逐渐虚化,构词时位置趋于固定,处于汉语构词语素和词缀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3.
词汇教学有多种释义的方法.传统的母语对译法或以串讲课文代替词汇教学的方法都有偏颇之处,而语素释义法则反映了汉语的特点,能真正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把词素释义作为教学中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词汇教学本身.汉语的语素是显性的,代表“语素-音节”的汉字为汉语语素分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汉语的句子——短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具有一致性,而这些具有一致性的“结构”的底层是语素,因此语素是对汉语词义、特别是合成词词义的理解和释义的突破口.把培养学生的语素观念和构词意识作为教学的重心,不仅使学生能掌握课内学习的词语,还能使学生对汉语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在课外交际的语境中学习新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一般分为五种,语汇中的大多数合成词都可以据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有些词,由于其构词语素间的意义关系比较复杂,可以有两可的情况,“物色”一词就是这样。以“物色”的现代常用义为着眼点,从“物”和“色”的语素义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是探寻其结构方式的基本依据。按此分析,“物色”既可以是并列式合成词,也可以是支配式合成词。语汇中类似“物色”这种具有两可结构方式的词还有一些。尽管人们对这些词的构成方式看法不一,但其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做不同的分析,且具有一定的理据,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由颜色语素构成的成语在英汉成语中广泛使用,形象生动,语言洗炼,富于哲理。要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就必须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英汉颜色语素的对比分析揭示颜色语素在中西文化里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正确使用成语进行成功的言语交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式”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式”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区别词,但不排除为区别词与副词的兼类词。  相似文献   

17.
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运用新的造词法体系来全面考察当代汉语新词语对汉语造词方式的继承与创新,认为继承多于改变、创新,表现为语素合成是能产性最强的主流造词方法,其次是修辞转化,语法类推、音义相生和字母造词属于支流的造词方法。  相似文献   

18.
Writing is a relatively slow process. A certain degree of overlapping must therefore be assumed to exist between motor activities and more «centr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language.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se management processes must leave some traces at the level of execution. Subjects were asked to read and memorize a sequence of three words (examples: «parachute parapluie paramètre», «taximètre décimètre paramètre»); and write them down on a graphic tablet.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ollowing ideas:
  1. the same motor program was used for the three occurrences of repeated morphemes
  2. Non-repeated morphemes were recovered from verbal memory while the preceding repeated morpheme was being written.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类特殊的封闭型词汇,即"同一词素+同义词素"所构成的非同义合成词。文章对这类有限的合成词进行了定性兼定量的统计,将其分成四大类,并在此基础上从构词方式的影响及语言规律的制约等角度概括出构成此类非同义合成词的六大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