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寒地冻之时,人之常情是希望风和日丽,而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是却"心忧炭贱愿天寒",作者通过人物这种反常心理的刻画,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悲惨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让我们从中读到了卖炭翁的无奈.  相似文献   

2.
吴志荣 《语文知识》2006,(11):37-37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之句。读到这里有人会问:“卖炭翁为何不直接将牛车赶进市场.边歇息边卖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我国古代的商业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之句。读到这里有人会问:“卖炭翁为何不直接将牛车赶进市场,边歇息边卖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我国古代的商业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4.
“系向牛头充炭直”,是白居易的乐府诗《卖炭翁》中的最后一句。一般的讲法是:卖炭翁无可奈何地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结在牛头上充当炭的代价,因而把“系”念作“ji”,把“卖炭翁作为“系”的主语。这样的讲解是不妥当的。因为,其一、它不符合诗的原意。作者写道:“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这就告诉我们,一车炭有一千多斤,以“半匹红绡一丈绫”来充当炭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卖炭翁为了“身  相似文献   

5.
对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一句中的“正”字,一般唐诗选本均未加注,都以为它是一个极容易理解的熟词,大多数语文教师及一些“教参”都毫不经意地把它译成了“正好”或“恰好”。可是仔细想想,卖炭翁身上衣服所以单薄,并不是他有衣未穿而不意遇到了大雪,这里根本没有意外的巧合,所以把“衣正单”说成是“衣服恰好单薄”或“衣服正好单薄”并不贴切。近读林从龙、侯孝琼两位先生的《古诗词曲欣赏》(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说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时,不但说了“这充分表现了卖炭翁矛盾复杂的心理”,还…  相似文献   

6.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回归。探究“反常合道”的抒情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从局部走向整体,由表层到深层。  相似文献   

7.
《卖炭翁》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了一个烧炭老人谋生的困苦 ,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开头就写到“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这是一个靠烧炭卖炭度生的老头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从外貌便可看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苦。为了生存 ,他满面尘灰 ,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 ,“身上衣裳口中食” ,他只希望有吃有穿 ,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 ,可是他的这点微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用来供人取暖 ,可卖炭翁给别人带来了温暖 ,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卖炭翁》,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宫市”制度的罪恶,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封建制度的愤恨.目前有些研究著作以及教学参考书却说卖炭翁“毫无反抗精神”.卖炭翁真的没有反抗精神吗?我认为,卖炭翁是有一定反抗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一、这首叙事诗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答)这首涛通过卖炭翁被“黄衣使者白衫儿”掠夺的遭遇,暴露了唐代中叶“宫市”剥削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唐代的封建统治者,不仅用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来盘剥农民,而且用所谓“宫市”来强抢豪夺.“宫市”,就是朝廷派人到市场上买东西.它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唐代制度规定:宫廷里所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到唐德宗贞元末年,改  相似文献   

10.
搭错车     
精彩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文,我们看了之后都不禁情为之摇.心为之动。拍案叫绝。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上。这篇作文语言的主要特色是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如“大脑顿时呈死机状态”“腾空一跃出了家门”等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把作者当时害怕、焦急的心情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我马上就不由自主地‘哭吧’了”“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学校”这些有意曲解和大词小用更让人开怀大笑:“泪水直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这里的诗句仿写既切合当时的情况,又幽默、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这么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中“系向牛头”的“系”读作 jì还是读作 xì。我过去一直似懂非懂。记得小时候学习《卖炭翁》,对于教材的注音——教材注明“系”读作 jì——我心存疑惑,曾经问同座,这里的“系”真的应当读作 jì吗?同座回答:“别操那份闲心,书上怎么注你就怎么念!”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由学生变成了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前不久,我在准备《卖炭翁》一课教案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系向牛头”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本对《卖炭翁》中“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中“辗冰辙”的注释是“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辗,轧,辙,车轮轧过的痕迹。”据此全句的意思就是:卖炭翁很早就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单从字义的注释看似乎并无不妥,但是从诗文各句间的内在联系,从作者对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及诗的主旨等方面细细品味、分析,该注释就显得苍白、生硬而缺乏表现力,显然是欠推敲的。诗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前一句规定了一个具体环境——冰天雪地,为后句的行动描写作了渲染、铺垫;后一句则是对卖炭翁在这一具体环境下的行动的具体描写,这个行动描写紧承上文外貌和心理描写,是行文和表现人物的必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时期唐王朝政治腐败的名诗。《石壕吏》是反映唐肃宗乾元年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悍吏捉人的不满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卖炭翁》则是揭露了唐皇室“宫市”扰民害民的罪恶,表明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不满“宫市”这一弊政。两诗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反常就是不符合常规。与众多的山比起来,泰山其实并不高也不险,泰山之所以成为五岳之首,是因为它突兀于平原之上,是因为它的反常。瀑布是水流动中的奇特现象,于是瀑布成了风景。诗也是一样,诗中也经常有一些反常,而诗的美,诗的奇伟,也往往就在这些反常之中。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细读之后,我们会发觉,“青箬笠,绿蓑衣”,这青绿两种颜色是反常的。平时我们看到的斗笠是棕黄色的,蓑衣是赭色的。可是,为什么这里却偏偏是“青箬笠”“绿蓑衣”呢?如果注意观察生活,我们就会得到答案:只有刚  相似文献   

15.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课本中对“金兽”的解释是“兽形的铜香炉”。这一解释不错,但要学生真正理解“金兽”一词的意思,就要说一说古人所用的燃料和燃烧燃料的器具了。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中有“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之句,说明唐代已将木炭作为燃料了。其实,卖炭翁烧制的是一种普通的木炭,而豪门大户用的却是“用屑炭作兽形”的兽炭,时人称其为“香兽”。《晋书·羊祜传》载:“祜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到了唐代,兽炭已普遍用于取暖闻香。据《开元天宝遗事》…  相似文献   

17.
“衣正单”的“正”应该怎样解释──《卖炭翁》补注一则山东莘县一中康苏白居易《卖炭翁》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其中的“正”字初二册语文课本上未予加注。大概课本编者认为这是个常见的“熟”词不需要注解吧。其实,具体到这个语境中,若按它的...  相似文献   

18.
宋代散文大家苏轼说:“文以反常合道为趣”。 所谓“反常”,就是出乎人们一般的常情、常理,一反常规,一反常态而行之。是写人物的反常之举,写故事的反常之情、反常之理,以深化文章主题,强化作品艺术效果的一种写作技法。古人所说的“写反面”,“反其意而用之”,现代作家所赞赏的“反弹琵琶法”都属此例。  相似文献   

19.
制图课“反常”现象原因简析鞍山钢铁学校金大鹰学生学习制图课,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习“数、理、化”成绩之优者,学习制图裸很吃力;而其差者,却感到得心应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笔者以为,“反常”的现象并非反常。因为,前者学习时未能抓住制图...  相似文献   

20.
析疑四则     
一、白居易《卖炭翁》诗中“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课本注释“辗冰辙”的意思是:“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这种解释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既然是“夜来城外一尺雪”,遍地都是上尺深的雪,而卖炭翁又是“晓驾”,那么就绝不会“轧着”别人的“冰辙”前进,只会由他自己的车子把雪地轧成冰辙,也就是说,卖炭翁的牛车走过,在雪地上留下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