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F0002-F0002
作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小学一直坚守着“让心育走进心里,让师生健康快乐”的心育理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持续两个月的在线教育中,构建了三大课程,引导全校师生和家长关注社会、关注家庭、关注生命,开展了积极的健心抗疫行动。  相似文献   

2.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一心共战疫情,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是生命教育最完美的诠释,同时抗击疫情也留给我们诸多思考。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少先队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少先队工作者,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和队员们共同分享和探索抗"疫"背后的故事,抗"疫"英雄身上的精神,我们更要不断反思疫情期间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把灾难化为教育契机,抗疫的过程又是现实的、鲜活的教学现场。走进抗疫现场,走进抗疫社会大课堂,深刻接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成长,使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尊重科学,敬仰理性,遵守规则,懂得关爱,学会坚强,坚定信念,具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全国人民都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语文教学要用好特殊时期特殊的语文课程资源。项目学习、无痕融合、专题嵌入、寻觅触动的方式是将“疫主题”课程资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效途径,学用迁移、情感升华、思维训练、阅读推荐,都是落实的好时机。“疫主题”的开发利用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是鲜活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生活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历代推崇的正面人格,在当今又加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进行中的活教材,蕴含着生命、信念、道德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君子文化视域观照疫情下进行微思政开发,可以运用五大策略:疫情为教材,培育君子家国大义;家庭为学校,铸牢"仁爱"之基;学科融思政,培育君子当代视野;劳动养习惯,劳谦君子朝乾夕惕;抗疫见行动,引导君子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看到的、听到的是风险、逆行、牺牲、坚持、忍耐,亲人、爱人的不舍和期盼,以及志愿者们奉献的身影……无数次的感动,无数次的落泪。作为江苏省无锡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和导师,深感“我们不能只有感动没有行动,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工作室拉开了“停课不停研”的教研活动序幕。本文中的战“疫”教研活动,主要以组织大家创作、录音、录像、合成唱战“疫”歌曲,以及过程中所引发的一些思考为例。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临即将开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未结束,学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势在必行,责无旁贷。但是学校作为育人机构,在做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育人的角色站位,拓展教育赋能,站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把防控抗疫当作一门社会生活课程,以实施课程的要求与规格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让疫情防控和教育成长有机融合,真正发挥好在抗疫中立德育人,在抗疫中担当历练,在抗疫中学习成长的社会生活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他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拉萨教育系统深刻领会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伟大抗疫斗争中的德育资源,探索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弘扬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生均作出延期开学的紧急调整。如何陪伴广大中小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是这个系列心理微课的基本出发点。这个系列微课以协助疫情形势笼罩之下的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科学调整认知、主动建设情绪为核心目标;以心理知识讲解、心理游戏示范为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发展心理资源、学会积极应对危机事件为长远目标,使广大未成年人和家长学会配制自己的"心灵抗疫特效药",有效维护心理健康,平安度过特殊疫期。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出现后很快席卷了全世界,在全球疫情尚未消退,海外病例越发激增的大背景下,在校园内宣传抗疫知识,学习抗疫英雄,使校园中的所有学生都能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形成“人人抗疫”的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环节,自然而然地成为宣传“人人抗疫”的主阵地。《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因此美术课在特别是视觉宣传上有很大的作用,如何将“人人抗疫”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这时期所有美术教师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疫情下的中国行动"微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为基本引领,提炼了"疫情下的中国速度""疫情下的中国担当""疫情下的法治精神""疫情下的世界协同""疫情下的生存反思""疫情下的宅家生活"六大关键主题资源;与教材相链接,力求植根儿童生活和儿童特点,体现其深度价值;综合考虑居家学习与返校开学拓展课程实施路径,观照"疫情教育"与"后疫情教育",积极探索抗疫德育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态化整合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微课程是针对个体、较小的群体,以及群体中某些微小的生命教育现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实施的微课程。可利用微课程“短”“小”“灵”“快”等特点,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活着、活好、活出价值三维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相似文献   

13.
战“疫”这段特殊的经历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良好契机。战“疫”是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成长之书,让孩子感受到英雄的力量、榜样的力量、青春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平凡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专业的力量等等,为孩子注入澎湃的成长动力,促进孩子内在精神的生长,养成良好习惯,并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化疫情防控的“鲜活素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帮助孩子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成长,把特殊的体验转化为人生智慧,积淀为人文营养,升华为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4.
抗疫精神生成于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斗争精神、涵养了中国式新型政治文明。将抗疫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为立德树人提供精神源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时代素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增值赋能,让抗疫实践成为高校学子成长成才的思政大课,涵养时代新人,发挥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抗疫精神的系统融入;注重文化建设,优化抗疫精神的价值表达;加强内外相融,构建高校“微生态”传播矩阵;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抗疫精神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22,(13):4-7
<正>严峻疫情下,中小学教师们在全力确保在线教学高质高效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奉献着教育人的力量与智慧。这中间,一批教育人以“艺”抗疫,创作抗疫主题的诗、书、画等作品,呈现了上海这座城市以及教育系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生动画面与宝贵精神,传递着温暖、感动和思考,发挥了独特的、振奋人心的作用。《上海教育》杂志推出“以‘艺’抗疫共待花开”栏目,刊登上海中小学教师抗疫的诗、书、画等艺术作品,同心抗疫、共待花开。本期特级教师绘画作品特别鸣谢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高校应及时发挥抗疫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笃定“四个自信”、涵养奋斗精神的作用,通过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文化活动与环境氛围、社会实践与互动体验中融入抗疫事迹,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厘清爱国主义价值困惑、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内化、践行爱国主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7.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如何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恰为高校重新思考、谋划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具体而言,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应重点设计开展好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磨难教育和生命教育等教育内容,顺势做到因“疫”而化,以此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抗疫”读写课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抗疫”真实情境中灾难体验与历史语境中灾难书写为语文实践核心内容,通过阅读经典的灾难作品以及对灾难体验的反思性写作,建立灾难意识、文体意识和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多向度的理解能力、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实现灾难促成长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抗疫答卷的对比,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契机、注入了新内容。“东治西乱”的疫情防控现状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前提和实践基础,“中西对比”疫情防控实践案例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的边界和内容,抗疫教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立足抗疫国际比较的现实场域,超越各国疫情防控差异的表象,窥见不同治理模式背后的历史渊源、文明根性、价值认知,从疫情防控理念、制度、文化、效果等四个维度的国际比较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民族与世界、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多视角、多维度呈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生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和阐释能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微课程"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它既能让学生学习知识,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本课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将教学任务与"抗疫"情境相融合,旨在鼓励学生敢说,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能说,掌握劝告的几种技巧,引导学生会说,能通过劝告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