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朱丽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首先是在教育系统谈的。既然教育要“三个面向”,那么科技要不要“三个面向”?经济要不要“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跟其它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2.
学校党组织要率领教师落实“三个面向”向21世纪进军北京景山学校崔孟明,范禄燕邓小平同志1983年国庆节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为了进一步落实“三个面向”的题词,学校党组织...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即将出台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从“科教兴国”和“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素质、振兴中国教育为落脚点,全面系统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内容和...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探讨魏旦成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重大课题,内容十分丰富。“三个面向”既包括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又包括了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教育观念。如果教育观念不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浅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肖昊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完整准确把握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内涵,充分认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及其理论意义,是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发...  相似文献   

6.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王火生涂乃登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①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当前以至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构画了我国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理论提出至今,语教学改革始终以“三个面向”为指南,进行着语教学的构建与革新,包括:教育现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任务,建立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强调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力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目标、观念、内容、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题词,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教育思想,系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1、“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个面向”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全国初中数学教研年会将在安庆召开经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同意,第七届初中数学教研年会将于1994年秋在我省安庆市召开。本届年会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论文选题建议分10个方面:①根据“三个面向”的指示,探讨面向21世纪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三个面向”中教育与经济、科技、世界、社会发展等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三个面向”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进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为北京市景山学校的题词。“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三个面向”题词,领会其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把一个崭新面貌的教育事业带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4.
15年前,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确定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要求以及在我校建立“国家化学教学基地”的任务,我们在有机化学...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的过程中,不少同志问到:“三个面向”与“面向大多数”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广泛的重视,不仅因为它涉及对“三个面向”的理解,而且也关系到对“三个面向”的落实。因此,有必要把它搞清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三个面向”与“面向大多数”是怎样提出的,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尊师重教,身体力行,“教育要两条腿走路”,邓小平为中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确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针和原则,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三个面向: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吴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以伟大思想家战略家的眼光,从全局出发,关注我国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根本任务、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高度概括了当今社会对...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根据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使今天的教育适应培养明天公民的需要,它既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使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行动计划》提出:“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问题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赫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可谓石破天惊! 从那时起,有关“三个面向”的专题讨论会不知凡几,论述“三个面向”的著作汗牛充栋。“三个面向”,不仅屡次在正式文献中闪闪发光,而且成了口头禅,惟究竟什么是“三个面向”,教育何以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继续?其新意何  相似文献   

20.
“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宁沈生李桂芝邓小平同志1983年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简称“三个面向”),这个题词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概括。作为战略方针,“三个面向”科学、严密、完整、高度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