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教育改革也着重提出关注学生的发展.其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蓖要方面。快乐是学习过程呈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动态.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家兼教育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好的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从古至今教育名家都注意到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和内心需要不足,便会缺乏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形式强烈的求知欲,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5.
感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之精髓,我国古今教育家都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下面,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一、乐知好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学习为快乐之事,是“感悟”的前提。孔子是最早提出乐知好学思想的教育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主张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好学”、“乐学”。他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他的学生贫而“不改其乐”,“学而不厌”。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多方善诱导”,“…  相似文献   

6.
甘青 《教师》2012,(19):99-100
自古以来.我国很多教育家就主张和提倡“情趣化教学”“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新课改的推动.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情感陶冶和趣味教学。为此,我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相似文献   

8.
黄倩 《小学生》2010,(11):50-5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占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交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主体对学习的热情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特殊的心理倾向,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就会兴致勃勃,全面深入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史俊艳 《西北职教》2009,(10):29-29
“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主张的“乐之者”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接受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在学习上,兴趣则表现为求知欲它是思维的动因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认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教学必须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15.
王燕 《小学生》2011,(6):5-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产生求知欲,没有兴趣.何来求知欲?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7.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欠缺的心理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的确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  相似文献   

18.
一、沟通师生情感,努力培养学生兴趣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情感是融洽师  相似文献   

19.
学习热情是指对学习活动所表现的一种比较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学习热情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但它是一种比学习兴趣更为稳固、更为持久的情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使学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0.
早在二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学习热情势必高涨,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