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登亮 《学子》2013,(12):63-63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提高语文素养也绝非一日之功。希望在短期内通过补补语文就有明显的进步,是一种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急躁表现,结果也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需要通过提高语文素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而古诗词是绚丽多姿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生能从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体会内涵隽永的民族精神,丰富语言的积累,得到艺术美感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古诗词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是“语文素养”,而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积累”。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是“语文素养”,而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积累”。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也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新课程”也应该给语文课带来新的生机。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语文并没有多少起色。世纪末的批判还是语文的隐痛。少、慢、差、费的状况改变了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了吗?事实上,由于对新课程的误读,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语文教学质量非但不能提高。还很有滑坡的可能。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关注文本、能力训练三个问题略陈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个解释列举了“语文素养”的外延,也就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这么一段话:“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际展开。”据此,刘真福先生在《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中认为应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语文素养的三个方面,用这三个方面来统摄所列举的各个具体内容,这样才较为全面、稳妥。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属于知识和能力范畴;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属于过程和方法范畴;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都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兴 《阅读与鉴赏》2006,(12):26-2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的语言积累需要我们充分关注,并为广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一点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以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对待教学,以“积累——训练——感悟——创造”语文教育模式及其运用策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巧妙地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长期的积累,短时间的学习收效甚微。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不能也无需和其他学科争用公共自习时间,只要利用好平时的零碎时间,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公共自习时间完全可以让位于其他学科。我的措施有三: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高志大 《教师》2008,(24):73-73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与他的语文知识积累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积累包括知识、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等,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他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博览以增强语感语感这个词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是进行文学鉴赏的一种心理准备,是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前提,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而语感的形成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接受外界信息并不断积累信息,才能逐步提高对语言的直观感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天长日久的积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它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既要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培育语文素养,让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1.在丰富积累的过程中培育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这里面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文化积累。(1)语言积累现代语文教育区别于传统语文教育的标志在于前者的积…  相似文献   

19.
很赞赏薛法根老师的一句话:“生活有真爱,细节谈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字词,语言的基本材料。貌似静止的符号.却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它犹如语文教学的一扇窗户,是打开课文通道的金钥匙。学习语文,没有对字词的理解、吸收和内化.就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引领孩子“沉入语文的感性世界”.让词语“深入孩子的精神生活”.使学生“人乎其中”,与文本发生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