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教育是第一位战略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根本意义教育要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理所当然的。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最重要的是人,是劳动者。所以,培养和教育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水平,是更加根本的任务。资金、技术、资源等等,都离不开劳动者,离不开人才。劳动者和人才是最重要的。应当看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雄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依靠科技进步,而且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本质上讲,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因为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没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而且强调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4.
使劳动者成为既有崇高道德品性,又有全面发展能力的共产主义新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早已揭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而且要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此而言,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就在于:既要把劳动者从“非人”的社会存在中解放出来,又要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在未来社会中的实现。社会主义所坚持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本文拟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要点入手,为探索这一重大课题引出基本思路。一 (1.1)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和消灭,都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他在《资本论》中提出,教育和训练可以再生产劳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取  相似文献   

6.
发展人才主体生产力是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国内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根本要求。人才主体生产力由人才(劳动者)素质生产力、人才实践能力生产力和人才创新能力生产力所构成。发展人才主体生产力基础在于教育创新,其中教育观念创新是前提,教育模式创新是关键,教育内容创新是根本,教育方法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有无后劲,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说,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大提高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一切改革获得成功的最主要标准。如何认识生产力的主体、本质和动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诸要素的地位不是平列的,每一要素所起的作用也和其他要素不同。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产力的价值属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而且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体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原有生产力水平局限的冲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生产力的社会结构是劳动组合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并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到来标示新的劳动者主体、新的劳动工具、新的生产目的已经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代表知识生产力的崭新劳动组合形式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误区之一:坚持效率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效率与公平、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效率.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潜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做大"蛋糕",从而为合理地分切"蛋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又辩证地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者的物质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党在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发展呢?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否认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一起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结构。而劳动者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首先的和关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力不外乎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劳动者又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具有创造性、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提高其文化素质又显得十分突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主要标准之一.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它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等等方法来调动人的主观因素,通过利用客观条件来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以最终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买际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这一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消灭贫穷、落后就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成人教育要义不容辞地积极地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众所周知,成人教育的任务是对在业的现实劳动者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其素质,属于劳动力的再生产。而劳动者正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基本最积极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活的因素,构成生产力的中心和主体。没有具备一定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劳动者,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按照地质经济建设的要求,从地质职工教育的角度,谈谈科学文化教育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系。 (一)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人在生产力的诸因素中,是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力量。不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是指主体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 ,发挥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主张。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最积极的最活跃的要素。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 ,才能有效发展生产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挥主体性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创造劳动者的良好客观条件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 ,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指主体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 ,发挥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主张。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最积极的最活跃的要素。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 ,才能有效发展生产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挥主体性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创造劳动者的良好客观条件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 ,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按照经济建设的要求,从成人教育的角度谈谈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问题,谨就教于同行。(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在生产力的诸因素中,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不仅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要靠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表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有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做为生产力的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使用生产工具来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不具备上述条件,因而不能参加生产或不参加生产的人,不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要素。肯定人是决定因素,并不是说,不要任何条件,人们就能凭空生产出物质财富来,更不是忽视或贬低生产力的其他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而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又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这些论述,很好地揭示了教育、科技、经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符合现代化社会的运作趋势,为大学和企业合作,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