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保持良好的文化生态。“生态”本来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生物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状态,文化生态当然只是一种比喻。“生态学”这个术语提出来已经有132年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逐步形成了人类生态学或社会生态学,开始重视研究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环境保护的实践问题。今天我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借题发挥,提出“文化生态”问题,也许不无意义。什么是文化生态,现在还找不到公认的、准确的定义,我们姑且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  相似文献   

2.
李启财 《大观周刊》2012,(50):170-171
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20世纪80年代,景观生态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景观生态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大学的普及过程中,许多大学生还有很多疑问。文章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生态学学科研究思路,为在学习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市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阶层,电视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也迅速把眼光对准了市民阶层。本文探讨当代市民剧世俗神话的建构与瓦解历程,并考察当代市民剧世俗叙事变迁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4.
余红艳 《大观周刊》2011,(5):24-24,20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与当前被人们广泛关注的生态危机紧密相连。生态危机下形式多样的环境问题都是自然观、价值观这样思想意识形态层面偏差的外显形态。如果要解决当前越演越烈的生态危机,必须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从根本上找到原因。相对于以深层生态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也值得关注,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现代传播》2005,(3):129-130
21世纪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方面发生了生态性危机,具体表征为: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文化生态危机。就影视传媒文化而言,在精神生态和文化生态危机方面有不可忽略的症候。一、电子媒介传播与精神平面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味的竞争和金钱至上改写着人们的精神家园,从而出现精神金钱化、信仰虚无化、人性扭曲化、道德沦丧化等诸多精神生态失衡状态,产生价值平面感、意义失落感、精神颓丧感,加之两方的价值观、信仰观的不断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深层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应该说,20世纪电子…  相似文献   

6.
邓静秋 《新闻世界》2013,(4):230-231
20世纪以后,面对资源匮乏与生态危机,人类社会又重新开始反思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生态议题再次成为人类发展的重点议题。本文以日本生态动画为对象,探讨与反思生态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对中国生态传播和生态价值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媒介生态失衡的调适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代表着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和流动性的系统,任何生态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该系统中诸多因素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结果。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变动的系统,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媒体内容的多样性都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但一些传媒的发展却是以破坏传媒生态为代价。运用生态学方法,运用"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观点,可为我们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新的视界,重新去思考媒介社会责任回归的重要性,对媒介生态失衡进行调适与重建,进一步净化传媒生态空间,最终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和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8.
胡贵影 《大观周刊》2012,(43):26-2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学派,它总体上反映了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做法也给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是文化生态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文化生态学是用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而中国档案文化则隶属于档案学范畴.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是人类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0.
"媒介生态"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邵培仁在其<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所谓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声屏世界》2013,(6):13-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进步,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我国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它们的推广与普及改变了我国的媒介矩阵,使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形成一个迥然有别于以往的新的媒介环境。①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里,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和人们意见的公开表达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舆论的生成和存在状态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调查性报道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勃兴于整个西方社会,到了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受众对深层新闻信息的需求,调查性报道成为我国新闻传媒广泛应用的深度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雪卉 《大观周刊》2011,(37):13-14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运动风起云涌,在经历了这些人民运动,特别是反正统文化运动、女权运动后,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出现新的特点,以往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人们的道德观念趋向于宽容,对人对己都给予了更大程度的自由。但道德观念的宽容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西方信息社会的传播权利运动的兴起带动了传播学界"媒介治理"的研究热潮。通过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符号"路径,媒介治理关注了传播的信息界面、产业界面、符号界面和关系界面,综合了传播系统的界内研究和界外研究,代表了一种新的传播研究范式。作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媒介治理"在研究取向上呈现出学科的交叉性:深层生态学路径、公共选择路径、协商民主路径是研究"媒介治理"的基本路径。媒介治理的研究是一种"灰色系统"的信息论,是第三种文化思维范式的代表。媒介治理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具有解释力的基本假设,实现叙事的连贯性和必要的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15.
传播生态作为一个将传播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全面综合并系统交叉的独特领域,一直受到国内外传媒界以及相关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生态学认同并强调了科学进步的历史观与发展观,同时,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大众传媒从业者而言,也只有在清晰准确认识现实的传播生态后,才会洞察出自身与周围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良性调节以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传播生态体系.所谓新的传播生态,当然是在与旧传播生态作了细致比较后得出的定义.是指在最新近历史时期内,实现广泛受众与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整体经济连同社会本身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报纸是否会消亡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报纸消亡论"的理论研究也陷入了困境。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需要拨开讨论一种新闻媒介存亡的表面现象,把目光投向人类生态与生存环境这一深层问题。本文从生态批评视野入手,借鉴西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对报纸消亡的观点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和深入分析,试图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价值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中反映出来。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社会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代表着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主流。在社会主义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即爱国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国际竞争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在通过展览传播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同时,也努力实现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改革构建更加平等的博物馆/观众新型关系。这一进程既有来自收藏活动价值观及其范围拓展的影响,也是博物馆文化演变中的公共化、社会化运动的产物,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叶,学习化社会建设对博物馆履行社会终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时代的召唤,博物馆在展览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采用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播技术,同时积极引入观众参与机制,在提升观展收益的同时,促进了博物馆与观众平等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胡翼青  李璟 《新闻大学》2022,(9):1-13+117
20年前“媒介生态学”的译名之争,揭示了实体化的媒介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的根本差异。不过,在媒介极其体系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它们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前者对“媒介”和“生态”两个术语进行常识化处理,反映了一种实体化的媒介观,后者忽视“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微妙差别,走向了一种二元、静态和平衡的世界观。面向愈加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新的媒介生态学视角正在生成,该视角主张直接处理生成与动态的问题来重构媒介生态学,尽管其理论体系并不成熟,但深化了传播学界对媒介和生态问题的思考,为媒介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凭借大众传媒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其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论文结合实践调研的结果,从婚恋观、职业道德观、家庭伦理观以及成功观等价值观的各方面入手,剖析当前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现状、原因所在,并结合大众文化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