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修订课本第四册新课文《读书四法》,是一篇以介绍读书方法为内容的说明文。文章短小精悍,不仅语言简明准确,而且篇章结构完整严谨,对于初中生学写说明文是很好的借鉴。本文仅从其过渡方法的运用上加以分析,以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构成。过渡,古人称之为“文章筋节所在”。(唐彪语)顾言思义,是说过渡是一种“连”的艺术。“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篇成”(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而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总是要求衔接紧密的,如果在该连接处而没有连接,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这就需要过渡。《读书四法》中的过渡的应用大致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在“总——分”和“分——总”的开合关键处运用了过渡。《读书四法》是一篇阐释与介绍并用的说明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自学体会,对点线读书法、比较读书法、预测读书法、存疑读书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其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四种读书方法从而指导读书实践。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各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运用得好可以为课堂不时掀起小高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拓展学生视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过渡方法 ,效果不错。1 “拉家常”法运用明白晓畅易懂的“唠嗑” ,将学生带到另一个学习的天地 ,诱发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学了《季氏将伐颛臾》一文 ,转而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两篇文章都写到孔子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作如下过渡 :“孔老夫子一向温文尔雅 ,而面对冉求的口是心非 ,耍两面派 ,他勃然大怒 ,多次驳斥 ,那么 ,冉求是否一无…  相似文献   

3.
巧设过渡语     
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纽带作用。它的设计是一种艺术,设计得好,就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前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过渡语,使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环环相扣呢?下面以《林海》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小结过渡即先小结前面所学的内容,再过渡到下面所要学的内容。如教完了“岭”这个部分,我这样小结过渡:大兴安岭的“岭”“式样多”、“数量多”,又“温柔”,那么这岭上的林木怎样呢?我们往下看。这样过  相似文献   

4.
对电路过渡过程的分析是电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正确运用“三要素法”分析直流激励下的一阶电路过渡过程,能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写好记叙文,就要正确运用过渡语言。本文结合课文介绍十种过渡方法。关联词语过渡法记叙文过渡时,恰当地选择一个关联词语用上,上下文会立即神奇地贯通起来。如竺可桢《哥白尼》第一节写了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紧接下去用了一句话“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这就说明哥白尼的学习在广博的基础上有专攻。正是用了这句过渡,第2节  相似文献   

6.
一篇文章,如果过渡运用得好,不仅可以使文章脉络连通,气韵流动,形成协调统一、浑然天成的整体美,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造成意境生动、文采斐然的艺术效果。研究发现,常用的过渡方法有关键词过渡法、假设式过渡法、延伸式过渡法等。  相似文献   

7.
在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经常要通过词语、句子、段落和其他事物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过渡,才使得一篇文章环环相扣、自然完整、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过渡有两种方法:明过渡和暗过渡。所谓“明过渡”,指的是在文章中通过一些词语、句子、段落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而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又都是很醒目地出现在课文里的,让人一看便知。明过渡有三种形式:1郾过渡词。就是在相关的上下文之间插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常见的有“此外”、“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必要的过渡。同样,要想上好一堂课,过渡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必要的过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指导学生学完生字,就说“下面大家来分析课文”,学了前面的自然段,则说“我们来分析下一个自然段”,段落赏析完毕,便说“我们一起来归纳中心思想”。像这样的组织教学,总让别人感觉到有些唐突生硬,甚至支离破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是未能较好地运用过渡。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过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足够的认识。学会过渡,能够开发…  相似文献   

9.
男高音在声乐界也称“难高音”,其高音是从事专业的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如果能运用“声区过渡”这一高音技巧,让男高音顺利获得高音,从心理上不恐惧高音,那么高音便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上个世纪“声区过渡”技巧的发现和普遍运用标志着声乐技巧走向真正的成熟。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心得体会,从中低声区要唱的清晰、松弛、有位置,先用小声开始练习过渡声区,共鸣腔体的有机调整,巧用元音进行不同音区的训练,高音区感受中,点、面和立体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始终保持整体的协调、统一这几方面,直观地论述唱好高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议论文中过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使用一些关联词语。如“由此可见”、“因为”、“但是”、“总之”、“不仅如此”等。鲁迅的《拿来主义》在尖锐地批判“送去主义”、形象地论述“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之后,用了一个过渡词:“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是“由分到总”的分合处,用了一个最常见的过渡词“总之”。恩  相似文献   

11.
过渡和照应     
人们写文章,注意力常常集中在立意、选材上,一旦动起笔来,就会遇到上下文意思发生转折,事件或场面发生转换,叙述之后需要发表一点议论等情况。在这时,怎样才能使文章上下文衔接得周密无间,脉胳连贯呢?这就要想办法找“桥”或“船”来过渡。文章中的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所以,写文章必须了解一些过渡的方法。文章的过渡形式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衔接,往往运用过渡的方法。“过渡”像纽带,似桥梁,使文章脉络清晰,前后连贯,结构完整,逻辑性强。现就小语教材中出现的过渡方式浅析如下: (一)承接式如《中条山的风》中“班长看出了我的情绪,找我谈心来了。……”这段话的上文讲了面对中条山的风,“我”有了思想疙瘩;下文讲班长他们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盖房种树时的情景,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可见,这个过渡段成了衔接上下内容的纽带,承接自然。 (二)递进式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  相似文献   

13.
在打开或者关闭一个网页时,可以让网页以各种姿态出场或离去,这就是“网页过渡”效果。在FrontPage2000中很容易实现。图1是一个做好的网页。第一步:在“普通”编辑模式下,选择“格式”菜单中的“网页过渡”,打开“网页过渡”对话框。第二步:在“事件”栏中选择“离开网页”;在“过渡效果”栏中选择“随机水平线条”,然后按“确定”,如图2。  相似文献   

14.
“过渡”是指文章上下文的衔接,是段与段、层次与层次间的缝缀,是文意转换之间的结榫。过渡处理得好,才能承上启下,文脉畅达,全文结构浑然一体。反之,文章就显得散乱隔断,思路跳宕,难以卒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一、意思转换时的过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开头两段叙述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之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进行过渡,巧妙自然地将记叙的内容从东京转换到了仙台,同时也将两地的情景有机地衔接起来。二、表达转换时的过渡。文章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由议论抒情转入记叙之处要过渡。如《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衔接。往往运用过渡手法。“过渡”似桥梁,像纽带,使文章思路清晰,前后连贯,结构分明。一、空行式过渡有些文章的内容由几个故事组成,彼此间自成段落,以空行隔开作为过渡。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伯父鲁迅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每部分自然分开,各为一体,既经济笔墨,又使分段一目了然。二、序数式过渡一些较长的文章,其中各个大部分既自成一章,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一节课的教学,无论是从课题到课文,从此段到彼段,从这个环节到那个环节都涉及到一个“连”的艺术——过渡。如果在该连接处而没有连接,课堂教学结构就会显得松散。教学过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过渡语乃课堂教学的“筋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转换自如,结构上完整严谨,不留下生硬的跳跃,还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学法上忆旧探新,心理上迁移接续等作用。从一堂课的整体来看,它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的优化组合。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过渡语”的设计。语文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大趋势中,当代“过渡经济”终于浮出了水面。它是以“卡夫丁峡谷”为“过渡”目标的,也就是让已经跨过资本主义私有制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倒退回去再度通过卡夫丁峡谷。本文认为,这种以卡夫丁峡谷为标的的当代“过渡经济”理论是不可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你会过渡吗?     
文章的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其方法自然多种多样。恰到好处的过渡,不仅能使文章前后连贯,而且意思明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首先来看看哪些情况下需要过渡。一、意思转换的时候如《藤野先生》一文在开头两段述说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之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段进行过渡,巧妙自然地将记叙的内容由东京转换到了仙台,同时也将两地的情景有机地衔接起来。二、表达转换的时候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运用抒情和议论唤起读者共鸣,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下面要说说战士们的光辉事迹了,直接…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不仅要求段落层次分明,开头结尾新颖有力,还要求“过渡”合理、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谨严,气血贯通。下面,就文章“过渡艺术”谈谈管见。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在习作中常常出现写完一段后不知怎么写出下一段的问题,有的同学干脆直接把下一个意思生硬地写出来,结果两个自然段之间看上去明显“脱节”。这里结合课文给大家介绍几种自然段的过渡方法。设问法。从一个意思换到另一个意思写,有时可以设问一句自问自答,然后再完成内容上的过渡。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写大风浪中“海底依然很宁静”,下面接着写宁静中的“动静”,于是第三自然段开始出现了一个设问句:“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呢?不是的。”一问一答中,就让人明白了下面要写的内容。承上启下法。在两个自然段之间写上一句话,既能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