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批判思维是对德育主体精神的彰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探究工具。基于建构主义思维分析学生批判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学生批判思维培养的策略:确定建构主义在批判思维培养中的主体性地位与能动性;强调批判思维建构中的包容性;结合国情改善批判思维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质询、反思、否定、创造为基轴的德育批判是德育实现时代跨越、增促社会进步、谋求人的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德育批判精神的探讨,不仅是为了呈现一种德育的精神诉求,也是为了揭示与形成一种更为深刻有力的批判教育的品质.本研究认为:加强德育实践的批判性检视、培育德育主体的批判性人格、弘扬德育的社会批判精神,不仅是德育实践的理性之声、德育主体的生成之道、德育功能的实现之基,也是造就批判性公民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作为主要培养学生德性素质的教育活动 ,不仅应是传授的 ,还应该是创造的 ;不仅要扬善 ,而且要抑恶 ;不仅要促进学生正面发展 ,而且要为促进学生正面发展而批判不良现象。学校德育批判包括学校内批判和学校外批判两部分。其中的学校内批判主要有德育指导思想反思、德育形式批判和德育方法批判。学校外批判则为德育的政治批判、经济批判、文化批判、科技批判、生态环境观念批判等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精神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政治主体。后殖民理论研究由于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实质、重新论述边缘与中心的关系而为批判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批判教育学发展出一系列的原则,如教育应当与政治相联系,理性与知识的概念需要重新解释,教育学需要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来创造新的知识,差异与伦理在教育学中应得到特别关注,等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主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作为主要培养学生德性素质的教育活动,不仅应是传授的,还应该是创造的;不仅要扬善,而且要抑恶;不仅要促进学生正面发展,而且要为促进学生正面发展而批判不良现象。学校德育批判包括学校内批判和学校外批判两部分。其中的学校内批判主要有德育指导思想反思、德育形式批判和德育方法批判。学校外批判则为德育的政治批判、经济批判、文化批判、科技批判、生态环境批判等。  相似文献   

6.
批判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本文以新时期大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切入口,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批判精神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批判精神培养的“两个转变”: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着追求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脱离"真实"的道德需求,追求绝对的客观知识,脱离学生的"本真"生活,规训和控制生命个体,压抑学生的自由发展,以道德认知为评价标准,影响学生主体人格发展等诸种弊端.通过对这种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来透视高校德育中生命意识的遮蔽与缺失.在明乎困境的基础上,呼唤高校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回归道德教育的本质,实现高校德育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批判教育学倡导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中对整体性、普遍性的否定。对现代观念的理性与主观性的质疑,批判教育学得以发展,并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系列教育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文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人文批判的结果和延续,没有人文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创新。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思维进行论述,并相应提出在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构建反思批判能力,是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养反思批判意识、重视探究精神、注重反思技能训练是构建反思批判能力的核心内容.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反思批判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袁芃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20-21,28
步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并逐渐走向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可是由于当代大众传媒对高等学子的影响,在传媒神话笼罩下的青年学生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忽视了对文化的批判能力以及他们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创造地位,从而出现了高等教育在引导社会文化健康发展中的断层———文化批判精神的缺失。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高等学府应该大力激发出青年学生的文化批判精神与文化创造力,并将之注入高等教育的机体与机制之中,以便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文化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批判精神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教学中培养批判精神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培养中学生批判精神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征和重要素质,强调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反思性和建设性.培养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是矫正大学生群体批判思维缺失和批判思维被扭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拒斥不良社会思潮泛滥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职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实践锻炼机会来帮助学生培养其建设性的反思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包括了他对自我认识的批判、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批判。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关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做到: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学会批判;正确看待教学内容,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把科学批判作为评价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批判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能力,从而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求知精神、实证求真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1]其中批判和实证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学生比较缺少的.为此我们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建构了“批判与实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 ,开放性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训练学生数学建模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批判精神等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是一个民族保持创新精神的基础环节之一。培养创新精神要求中学的各门课程都重视思维素质,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必须从教师做起。历史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与批判反思意识。尤其是批判反思意识,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批判是从怀疑走向探究的桥梁,是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以中外教育理论界对培养批判精神的认识差异为依据,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培养批判精神的意义、障碍和途径。我们尤其应认识到在教育理念上对批判的长期性和深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工作凡事必求明晰的心态,僵化的课程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事实的现状,学生慑于权威和恪守传统的习惯、缺乏甄别真伪的敏感、在知识功能上的固定性以及对自身创新潜能的疑虑都是培养批判精神的重大障碍。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我们应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反思其规范性;引导他们综合一个系统中各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反思其逻辑性;引导他们在真实情景中运用知识。反思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