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物介绍     
王健行 《出版史料》2012,(2):F0002-F0002
六十六年前,生活书店同人曹辛之第一次为邹韬奋先生绘制了这幅油画肖像,在画面的右下方还钤了作者“曹吾”的名章。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画像     
六十六年前,生活书店同人曹辛之第一次为邹韬奋先生绘制了这幅油画肖像,在画面的右下方还钤了作者"曹吾"的名章。曹辛之,别名曹吾。1940年,他跟随李公朴从延安到重庆,在生活书店的《全民抗战》编辑部工作。抗战胜利后,1946年  相似文献   

3.
文化老照片     
1947年6月,生活书店香港分店在皇后大道中开业,总经理徐伯昕邀请曹吾(曹辛之)为韬奋先叶三画一肖像,挂在门市,读者进门,一抬头就见到韬奋先生的肖像。抗战时期.曹辛之去重庆生活书店担任《全民抗战》周刊的美术工作,曾经与主编《全民抗战》的韬奋先生朝夕相处。这幅肖像画.他生动地刻画出韬奋先生的外貌特征.又能表达其内在的坚  相似文献   

4.
正凡是去过上海蔡元培故居的人,都会留意到故居中悬挂的蔡元培先生的三幅画像。这三幅画像有两幅悬挂于客厅,一幅是刘海粟于1921年赴京讲课期间为蔡元培所绘的小幅油画肖像,一幅是蔡元培的第三任夫人周峻女士于1926年所绘的《蔡元培像》;还有一幅悬挂于书房,由蔡元培的长女蔡威廉于上世纪30年代所绘的尚未完成的《蔡元培像》。其实,在故居中还藏有一幅1929年绘的《蔡元培肖像》,只是此画从未对公众展示过,而这幅画的作者正是我  相似文献   

5.
"要整体,要块面,要把握主次关系",这是已故画家陈逸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认识陈逸飞是在1973年,那时我经隔壁弄堂的长笛演奏家徐仁爱女士介绍,拜上海京剧院邵隆海先生为师学习油画.邵隆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与陈逸飞同在油画雕塑创作室工作.  相似文献   

6.
访萧乾     
一位文艺界的前辈,得知我正在研究中国现代女作家,就热诚地建议我为一名已故的杰出妇女立传。据我所知,她生前最好的朋友之一就是萧乾先生。于是,我便向一位同志要来了萧乾先生的住址,这位同志还仔细地为我画了一张路线图。这样,我就在北京城的最南端,一幢贴近火车道的楼房里,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萧乾先生。  相似文献   

7.
今岁适值石煌远先生花甲,沅陵县政协以《我所认识的石煌远》为题在石先生的朋友中约稿,我便以《杯里能装洞庭水》凑了一个热闹。朋友们爱叫石煌远为老师,我则喜欢称他为先生。老师这个称谓太现代、太时尚,先生一词有经诗底蕴、藏游侠遗风,把石煌远叫先生可能更贴切。先生能喝酒,也爱喝酒,酒让我结识了先生。那一天(约摸是2003年的三四月份),常德市委副书记周用金同志吩咐我晚餐时陪他去接待一个文化界的朋友。路上,用金同志告诉我这位朋友是石  相似文献   

8.
我刚刚说出“名人与新闻”这几个字,贾植芳先生就乐了:“小王,你找错人了,我不是名人,我是普通老百姓。”贾先生笑得快乐而爽朗,这使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像83岁的老者。贾先生十分健谈,出语幽默,记忆力惊人地强,像一匹脱缰的马儿,时时跑回逝去的岁月里。他像讲笑...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5月26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来我馆参观。刘奇葆同志来到"学艺融通—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展厅,仔细观看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作品和学术著作。在参观过程中,吕章申馆长向刘奇葆同志汇报了饶宗颐先生学术成就、书画艺术特点和这次办展的目的和意义。刘奇葆同志对国家博物馆举办饶宗颐先生百岁艺术大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饶宗颐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艺术家,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本根,知识渊博,著作等身,书画作品不拘成法,自成  相似文献   

10.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大概可以追溯到明代,传教士带来了用油画绘制的天主教像、圣母像等做宣传,这便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一场端正思想路线的大讨论影响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今天的年轻人对此可能觉得难以理解,可是2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却实实在在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对年过去了,当年思想解放运动的主帅邓小平同志虽然已经辞世,但是面对今日中国的巨大变化,回顾亲身经历的那场斗争,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教导,我仍然备感亲切,教益犹深。有人说,看待重大历史事件,也像欣赏巨幅油画一样,只有离开一定距离,才能看清整体,领略它的全部勉力。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远意义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已经去世的大嫂。她生前多病,面目黧黑,没有生机。可是在梦中,她的身体还是那个孱弱的老妇,面色却与身子形成极大的反差,红润得倒像仅有三四十岁,令我惊异。早晨,我好想忘记了那个梦。电话铃声一响,继兴同志告诉我:昨夜刘思走了。刘思同志走了,我想写点什么,可又不知从哪儿说起。随即继兴同志用手机短信发来他自己以及杨诚勇先生、陈鲁民先生、宋子牛先生等文友悼念刘思先生的诗句。于是在我的心头慢慢地涌出这样的句子:诗入摩罗笔如椽,文追屈子剑指天。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2月10日刊登彭德怀于1952年3月18日写给巴金的信(影印件)和杨海峰《永恒之物》一文。 彭德怀给巴金的信中写道:巴金同志: “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致以同志之礼 彭德怀  相似文献   

14.
老树 老叶     
叶耕林同志辞世已有四载,我之所以没有忘记他,因为他是一个像档案一样朴实无华,像档案一样真实可信,像档案一样值得我在心里永久保存的档案人,这也是我写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说到我们上海,吴港平先生显得很兴奋。他站起来打开窗户,指着外面对记者说:“这太平湖、这新天地、这东面的香港广场、这北面的新世纪大厦,我都是看着她们一点点一点点造起来的。尤其是这太平湖,看着它挖土,挖土,突然一夜之间,就水汪汪的亮了……吴先生的眼睛也亮亮地放着光,声音里充满了感情。这一刻,我们是站在瑞安广场19楼,吴港平先生办公室的窗前。窗外细雨蒙蒙,新天地那地道的石库门房子的黑瓦、红砖、白墙在雨水的润泽下,像一幅色彩沉郁的油画。老实说,这办公室比记者想像中的要小得多。但是十五六平米的空间,简约明快…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收到一份用大信封寄来的稿件,打开一看,是一张8寸大的照片;再看在照片的下方的空白处,来稿者观规矩矩写着两行小字──画种:油画。画题:军人候车室。作者:郑文勇。信址: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学生)。啊,原来是一幅油画的缩小照片。我仔细端详着这幅酷似照片的油画,仿佛看到艺术的天空中又升起一颗希望之星。我对油画是个外行,只知道油画是一种西洋画,用油质的染料在画布上画成。这种画,常见的题材是表现西方古代的风景或人物,当代虽也有国人洋为中用,用此表现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毕竟凤毛麟角。而这幅油画,不…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来参加这次会议有着双重的身份,第一,我是作为安徽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代表对汪长炳、钱亚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表示祝贺,第二,我是作为钱亚新先生的关门弟子,前来对导师表示深深的缅怀和感激之情。1978年我和另一位同志顾志华(音)有幸被录取为南京大学图书馆文革后的  相似文献   

18.
启功先生是我们衷心敬仰的一位师长。他在中华书局参加校点整理《清史稿》的工作时,我们没什么直接的接触。依稀记得1976年春节期间,我曾陪同时任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编辑的金沙同志到小乘巷去看望过启功先生。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同志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今年是他一百一十岁冥寿。我在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追忆与思念——纪念叶圣陶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一文后,还想起叶圣陶先生与周恩来总理的二三事,现补叙于后。  相似文献   

20.
巢峰 《编辑学刊》2006,(1):18-19
1997年12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上,我曾以这个题目发言.今天,我仍以这个题目在上海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韬奋先生逝世以后,1944年10月11日,周恩来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专门会议,制定了<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同志审阅时在稿旁亲笔写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这个<办法>在送给毛泽东同志审阅时,毛主席亲笔批了四个字"照此办理".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界的楷模,这是周恩来同志提议、毛泽东主席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