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学会表现生活美,要表现生活美,首先就要让学说学会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热爱生活美。为此小学作文指导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在作文指导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作文指导更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在作文中更好地表现生活,写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一、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杜甫在《望岳》诗中说:“造化钟神秀。”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作文教学往往是从指导学生观察描写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都在他们的身边演绎着。但对这一切如…  相似文献   

3.
赵兰华 《现代语文》2014,(10):148-149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悟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会观察,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出发现美、感受美,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培养学生用高于现实美的眼光来创造作文之美,培养学生用创新之美来为作文立意,学会用美的语言去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呼唤美,呼唤教师对学生真的引导、善的渗透、美的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审美,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居所、精神的乐园和获得成长养料与理想力量的大地。正如王国维说的那样“文学之事,其内是以摅己,外是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一、指导观察———给学生一双美的慧眼要让学生写出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并富有美感的文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开始感受美,评价美。许多学生习作时…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培养语文能力成为该学科的核心任务。转变思想 ,打破两个“分离”,形成综合发展观念 ,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 ,在感悟中去发现美 ,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个性回归作文 ,让成功回归学生 ,才能迈向一个新的作文天地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客观世界的美的话,那么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作文时,学生运用思维去筛选,运用想象去编织(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并选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在胸,一吐为快,情不自禁,文思如潮,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喜悦,并把这种喜悦之情贯穿到作文过程的始终,不仅体验到形象的美、情感的美、逻辑的美,也体验到文章语育整体的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审美创造的基础是审美观察。徐悲鸿画的马世界闻名,这与他长期对马的观察以及与对其他动物的比较研究分不开的。据说,徐悲鸿在法国学习时,为了  相似文献   

8.
罗丹说过:“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讲,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必须点亮孩子观察的心灯,教他们学会观察日常生活,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表达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那么,在作文指导中究竟如何点亮孩子观察的心灯,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感悟与思考,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呢?下面这节作文指导课《盒中探宝》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用敏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学生才能积累作文所需的生活素材;而只有积累大量的、丰富的词汇、语句,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有墨可施。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的神聊之中,洪宗礼老师能及时抓到写作指导的良机,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这带给我们三个启示:其一,写作文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其二,学生的发现和感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其三,应有序地开展生活情境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1.
1.指导观察,丰富内容。儿童语言的表达,是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我们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让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成为他们习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走进生活,不等于就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体验,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融进自我内心体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只要留心去观察,总会有新发现:春天到了,小鸭子在溪里戏水;…  相似文献   

12.
童学存 《青海教育》2008,(12):28-28
1.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有着不尽的人、事。然而,学生作文往往无从下笔,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没有观察,而是不会去观察,没有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提取有意义的素材,从而从生活的素材中获得平凡而有意义的美丽火花。  相似文献   

13.
关健明 《语文天地》2012,(23):55-56
对话型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一、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生活对话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一真实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是他们作文对话的世界。第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学校生活对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学会用敏感的眼去发现美,用敏慧的心去领悟美,用敏健的笔去表现美,那么学生作文就不会脱离生活,学生也就形成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老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尽情地投人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鸟语、亲情、泪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个复杂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追求“人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写作过程中追求人性之美,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一、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人性化作文教学,其意义是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其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发现”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哲理,去“发现”人与社会的奥秘和意义。发现是人类的天性,发现中常常体现着机智和憧憬,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学生的发现,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写作的…  相似文献   

17.
江姗珊 《生活教育》2012,(14):69-70
作为小学基础课程之一的"美术",需要在我们完成对学生美术技能指导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去用艺术的眼光去挖掘美术世界里所蕴涵的那份情,让他们在情感与美术交融的世界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抓好三件事,即抓好指导观察、抓好引导阅读、抓好指导构思。这对落后山区的教师来说都是挺伤脑筋的,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来浅谈自己如何指导山区小学生习作的“放”与“扶”。一、让学生放眼观察,扶他们写好日记作文教学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社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放眼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奇花异草美在何处,吸引人的飞虫鸟兽有何特征,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给人们带来什么快乐等等,让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系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20.
一、捕捉课堂上的写作灵感 作文即“生活”。要想让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必须还作文以活生生的生活,回归作文以生活的自然本真。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殿堂、酝酿情感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课堂中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灵感。而转瞬即逝的写作灵感如何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