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习要求]巩固判断正反比例的知识,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提出本节要求(略)。二、复习解题关键和判别方法:1.解题关键。问: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答后板书:解题关键——正确判断)追问:根据什么去判断?(正反比例的意义)再追问:正反比例意义各是什么?指两名学生回答。2.判断方法。师: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它们扩大、缩小时,各有什么规律?如何根据这种规律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呢?答后出示  相似文献   

2.
王冬娟 《江苏教育》2006,(3B):35-36
师:(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有正反比例实例的纸)准能很快判断表巾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了比例后,如果你对怎样判断正、反比例把握不准,遇到判断正、反比例的问题时,往往会把题目解错。那么,究竟该怎样判断呢?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找"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和"定量"。2.由"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和"定量"写出关系式(一般  相似文献   

4.
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是对比例的意义的进一步运用,是解答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准确判定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首先看这两种变量是不是相关联,其次是看它们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是积一定。尤其是后者,它是判断正、反比例的核心所在。在学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季敏 《良师》2002,(10)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如果它们的商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如果它们的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第二,设未知数为X。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比例式。第四,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案。  相似文献   

6.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是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应用,是解答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呢?可能有的同学在学习了比例这部分知识后,对这个问题仍然弄不太明白。其实,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正  相似文献   

7.
教学开始,教师即用幻灯依次呈现下面三道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 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式是怎样的? (2)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③亩产量一定,总产量和亩数;④被减数不变,减数和差。  相似文献   

8.
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采用分开教的方法。我们感到这样做,教正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正比例应用题,教反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反比例应用题,但是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混淆,导致错误。因此,我们把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中67页例4和75页例4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出现,进行对比教学,既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区别它们的不同点,效果较好。一、首先判断几组数量的正反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相似文献   

9.
正、反比例的判断历来都是大家很头疼的一个知识点,其原因在于这部分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具体到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时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我们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结构特点,并依此进行判断,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戴秀华 《河北教育》2003,(11):27-28
案例:“比的意义”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比的意义,看到“比的意义”中的“比”,你原来是怎样理解的? 生1:比就是比多比少。 生2:比的结果有很多种。……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比的意义,看书之后你又是怎样理解比的呢?  相似文献   

11.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从甲地到乙地,所行驶的速度和时间。(2)每天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的总数和天数。(3)运煤的总吨数一定,每天运煤的吨数和运煤天数。2.把“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换句话说:(1)你是怎样理解3∶2的?(2)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日记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日记、写什么、怎样写、注意什么。关注学生“以什么态度写”“、写作过程是否快乐”,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教学实录]一、谈话交流,走近学生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为什么到五楼阶梯教室来上语文课吗?猜猜看!生:是有人来听课。生:是毛陈镇小的领导、老师来听课。师:(十分吃惊,因为课前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认识那些领导、老师,我一年级就是在毛陈镇上小学的。师:(非常高兴)同学们,今年我们孝感市实验小学与孝南区毛陈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3.
占秀珍 《化学教学》2004,(4):32-33,47
[师]:用哪些方法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生]: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略)[师]:这些方法是否能比较简单的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呢?[生]:不能。[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师]:下面这些途径,你觉得哪种方法为最佳?(1)碳酸钙高温分解。(2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碳酸钙与硫酸反应。[学生讨论]:方法1肯定不可行,因为反应的温度太高,以及产物难以收集。[师]:那么方法2和3如何呢?怎样去判断?[生]:用实验证明。[学生实验]:取两支试管,放入大理石各一块,分别加入盐酸和硫酸适量。观察现象,找出异同,并选择。[学生分析总结]:相同的是都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教材中是分开安排的。由于各自单一出现,教学时学生往往不重视分析和判断,从而出现正反比例的易混和易错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据此,我打破了原来教材的顺序,按照意义、判断、应用题的顺序,重新组合教材,采用正反比例对教的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正反比例意义这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突破判断这个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清意义,打好基础正反比例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是判断的依据,是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能力的基础。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表格直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使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 )第三册第 5 6~ 5 8页。[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 :老师一进来 ,就看到许多小朋友都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谁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红领巾 )师 :小朋友一定还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板书“角”)师 :(出示红领巾 )在这块红领巾上有几个角 ?指一指。(生答 )。师 :那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怎样画一个角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多媒体分层出示 :1 .角 ?  2 .组成  3 .画法。二、新授1 .认识实物中的角。分别出示实物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相似文献   

16.
师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同学们都听过吧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多媒体投影 :歌曲《走进新时代》(约 3分钟 )师 :这首歌深情地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歌曲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巨变。从这种历史巨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多媒体投影 (见幻灯片 1) :课题幻灯片 1师 :怎样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观点呢 ?先请大家观看下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觉得应改变现行教材中“比→比例→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意义→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程序,提倡“比→比例→正、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综合教学顺序,通过几年的尝试,效果很好,既省时间又省力,也帮助学生减少了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新组合教材,即在正、反比例意义教学后把练习十七和练习十九交融练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后,把练习十八和练习二十交融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认识相关联量到判断两量关系及运用比例概念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积极思考、认真判断的动态之中,又能使学生克服套用模式猜测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8.
x×y=K(一定)”这两个抽象的式子是对具体数量关系的观察、分析后,概括出来的正、反比例意义的判断表达式。据此只要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即可确定是属于正比例或反比例应用题了。但由于分析、思考的角度不同,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耕一块地,甲拖拉机每小时耕20亩,6小时可以耕完。乙拖拉机每小时耕25亩,几小时可以耕完?这是一道反比例应用题。因为每小时耕地亩数×耕地时间=耕地总亩数(一定)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所以每小时耕地亩数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郾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其性质解比例。2郾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以及成正、反比例的量,并能对“关系”和“量”加以区分,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3郾使学生运用比例知识会看比例尺,并能求出比例尺中的各个项。4郾通过让学生经历比例的各个环节的学习,逐步渗透函数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三、内容分析与建议(一)总述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到第十二册,要…  相似文献   

20.
最近,淘气在学习"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他对于如何正确判断正反比例遇到了困难。于是,淘气便去请教好朋友笑笑。笑笑画了一幅思维导图送给淘气,淘气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提示,很快掌握了如何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思维导图怎么会如此神奇?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思维导图呢?让我们来一起见识一下吧(如下图)。这幅思维导图告诉我们,判断正、反比例主要是针对三个量中的两个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