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从事修辞研究或修辞教学,都需要就言语作品的修辞效果作出评价。本文认为:评价言语作品的修辞效果,既要看主体表达,更要看客体反应;同时应该避免绝对化,树立一种相对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一所学校的校训,从言语层面上看,它只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但从文化层面上看,它却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集中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主体精神。因此.许多教育专家与办学者都非常重视校训的内容的确定与言语的表述,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兴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而我国的两所著名高校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则分别以“求是”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这些校训都本着各自的办学要求,用极为凝练的言语,表述了这些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与精神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样明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人类所有形式的交往活动,都无法完全脱离言语,作为符号文化的动物,人正是依托言语而存在和生活,凭借言语而生长和发展。人的交往,其实就是言语交际,而语文教学则更是具有内在规定性和特定情境性的言语交际(即对话)。从精神内容上看,对话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最深层、最内在的属性;从表现形式上看,对话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能释放思维、情感和想像力的交际形式(即教学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语文对话教学才能使课堂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左传》言语特色确乎与《尚书》、《春秋》、《国语》和《战国策》迥然不同,从客观上看,反映社会生活面不同,从主观上看,作家言语修养、审美观和创作方法不同。这主、客观两方面不同,就形成了《左传》言语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6.
泸沽湖的美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躺在客栈的露台上看水草摇曳,看日出日落,时间在你心醉的那一刻停止,风景在眼神间迷离。  相似文献   

7.
综合言语行为和元语用理论分析"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发现:从言语行为实施看,可以调控言语行为类型,调节引向言语行为和语义内容;同时为了交际目的的需要可以强化和弱化言语行为施事语力。从元语用意识看,可以强调或突出所述命题,表明对命题的态度,使话语具有实据性,发起或结束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语文活动所需的特殊能力——言语经验格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活动过程就是以一般能力为依托的言语经验格的运作过程。言语经验格包含着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两种要素。在掌握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基础上,对所获言语经验进行整合类化形成言语经验格,并以一般能力为依托,形成语文能力。从语文能力的实质、结构与形成机制看,语文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如下内容:显性语文知识;言语活动的范例、言语作品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技能训练;表达和整合言语经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微言语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丫,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微言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微言语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始终不引起过分热闹的关注,保有独立而随意的品格,这就很好。微言语成长就是:渐渐温柔、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安静中渐渐体会生命盛大。微言语生活像电影里打着柔光的美好而伤感的镜头一样流转过去,日子像是无数的像片被重叠着放到了写字台上。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现代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我们阅读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时,解读疑难文句过程中的主要依凭。正因为如此,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我们更多的是基于操作的层面,更多的是处于模糊含混的阶段。实际上,从理性的层面准确地认识 “语境”概念,当更有益于我们的阅读及其教学。此以《记念刘和珍君》中几处疑难句段的解读说明之。 先说概念。 按照现代语用学的定义,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它可以作这样的分类:①上下文语境。动态地看,它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静态地看,它由一个…  相似文献   

11.
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用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而有了重要的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作初步讨论:(1)米勒的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2)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本质的修辞性;(3)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结构的非有机性。  相似文献   

12.
从言语学习与言语习得的关系上看,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主动性发挥不够,实践性体现不充分。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其重要途径就是要促进言语学习向言语习得的有效转化,转化的基本策略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其转化欲望,加强阅读教学以奠定转化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诱发情境体验以实现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3.
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用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而有了重要的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作初步讨论:(1)米勒的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2)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本质的修辞性;(3)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结构的非有机性.  相似文献   

14.
李俊 《湖南教育》2006,(6):11-11
古典诗歌似乎最能培养文雅的风范,最能显示素养和情趣。如果言谈之中能随口吟咏几句古诗,只要用得平切,不但可以婉转达意,而且还能博彩。此外,古诗的物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境,点化一个人看山水风云、看人世变幻、看春花秋月的情态,让日常景象也渐渐透出意蕴,让雅俗言语,都能传达人生的意趣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修辞的表达效果是在看文章或听人说话的印入性言语过程中实现的。修辞手段的运用则是在写文章或说话的表达性言语过程中进行的。本文打算从言语活动的这两个过程来探讨一下有关比喻这一修辞手段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运用目光、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大凡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们,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枝末节’……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我们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教师时尤其应在这方面引起应有的重视。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教育功能,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教师提高非语言表达艺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生容易在被“看恶”以后,自暴自弃,因而教学中尤其要警惕“看恶”的言语,教师要注意所说的话,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言语的影响,做到“看善学生”,方能引导学生生善之心,行善之事,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不识字。可不识字的父亲从不想放弃做家长的职责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一学期来在校的学习与表现。因此每学期末,父亲总让我拿出成绩单给他看,当然还有哥哥的。成绩单上的成绩父亲是看得懂的,因为那是用阿拉伯数字写的。,父亲接过我们两兄弟的成绩单横竖看了半天,没有言语。我知道那是满意的表示。但我知道,那成绩单上的“操行评语”他老人家是看不懂了。可不,他拿着我们的成绩单,对着评语横着看、竖着看,看了好长时间,仍是一脸的惶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说到底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信息加工,加工的内容主要有:理解他人言语(书面即文本,口头即师生的发言)的意义,在理解他人言语意义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能力(只有认识能力提高了,言语才有发展的基础),在认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吸收内化语言(含言语表达技巧)并发展自己的言语能力。那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信息加工时,哪些要素是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呢?请先看下面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20.
林红 《教育艺术》2006,(1):26-27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段)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它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表演者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