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明确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区分两种对立的英雄观,回答了"谁是英雄"的追问.面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所面临的英雄含义模糊化、英雄历史作用虚无化和英雄现实意义淡化等多重挑战,必须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立场、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英雄主义教育、重视对本民族英雄精神和相关文化产品的宣传,弘扬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  相似文献   

2.
英雄母题是远古神话中主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英雄母题在新闻叙事中继续存在.新闻中的英雄故事表征了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而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最终通过新闻中的英雄故事得到情感的宣泄.在新闻报道中,媒介和记者扮演着英雄的替身和英雄故事的叙述者双重角色.而媒介和记者之所以具有此双重角色,关键在于他们拥有的宝物--国家和公共舆论所赋予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英雄精神吸收了中国传统英雄观的精髓,赓续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英雄观,承继于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新时代英雄精神以忠诚、执着和朴实为核心内涵,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品质,回应了时代精神的要求,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要坚持党对英雄精神的宣传引领,创新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式方法;将校园作为宣传英雄精神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两大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重视人民军队的英雄文化建设,在制度设计和任务实践中培养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东 《辅导员》2011,(1):26
少先队开展"英雄中队"创建活动56年来,从"一支独秀"到百花齐放,"英雄中队"成为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如何搞好"英雄中队"的衔接,开展好"英雄中队"的传承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一、珍惜"英雄中队"的光荣名称喜欢英雄、崇拜英雄是少年儿童的特点,要想让少年儿童学英雄,首先必须了解英雄。用英雄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英雄"有不同认识。从最初的选择与彷徨,中国共产党将英雄观运用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利用英雄观服务于抗日战争,发展"群众的英雄"的观点和内涵,不仅歌颂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场战斗英雄,也赞扬那些后方保障物质的生产战线的英雄,毛泽东据此适时提出"人民英雄"概念。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重新思考英雄观,将之服务于新时期各行各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重要讲话,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将之提升至新高度即新时代英雄文化,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英雄观,深刻揭示新时代英雄的本质。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历史,正是其百年光辉历程的展现。  相似文献   

6.
迪斯尼倾力打造的动画大片《狮子王》和《超能陆战队》承载着浓厚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从英雄成长、英雄合作、英雄斗争、英雄救赎及自我救赎四大方面来比较两部影片中英雄主题,揭示了20年来美国英雄文化和英雄主义变迁和继承。  相似文献   

7.
英雄精神是大学精神乃至民族精神的根和魂。影视作品为传承与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引导高校学生爱英雄、学英雄、做英雄,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丰富的资源。当前,个人英雄主义与泛娱乐主义的弥漫,给英雄精神培育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影视作品融入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应以新时代英雄精神为指引,在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打造新时代影视精品、强化从业者道德修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英雄的历史由来已久,英雄的内涵极其丰富。以英雄为依托的英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英雄精神传播具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坚定文化自信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重价值意蕴。但是,全媒体时代英雄精神的传播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蔓延、传播内容碎片化商业化和传播渠道创新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应当在创造英雄精神传播友好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英雄精神传播内容深度和广度、创新英雄精神传播渠道等方面加强时代践履。  相似文献   

9.
时势与英雄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我认为时势和英雄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矛盾的两方面。英雄和时势互为因果,因此可以说,既是时势造英雄,又是英雄造时势。  相似文献   

10.
在奋斗新起点、奋进新征程的路上,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更需要建设新时代英雄文化。新时代背景下,英雄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机遇和时机,而是充满困难和挑战。构建新时代英雄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克服错误思潮、娱乐文化和传统传播方式的干扰和冲击,还需在英雄载体、制度优化和精神引领上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1.
英雄意念起源于现实世界中强烈的缺失感。法国社会经历了 18世纪极富理想色彩的启蒙与充满英雄主义的革命之后 ,却无端堕入令人窒息的停滞与倒退。古已有之的英雄情结因此便在艺术的世界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十九世纪法国现实的多棱镜将由来已久的英雄形象幻化成了三种类型 :宗教化的“救世”英雄、誓不回头的“希腊式”英雄和扭曲变态的“异形”英雄 ,促成了古典、宗教及世俗理想主义的多元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有歌颂英雄的传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乏对英雄的书写与歌颂。其所表现的英雄有先祖英雄、社稷英雄、贵族英雄、平民英雄等,其书写特征主要是用铺排渲染气氛,烘托英雄形象;故事情节缺失;创造出了意境美、雄壮美。  相似文献   

13.
企业英雄具有特殊的品质,体现着企业的人格。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企业英雄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本文对企业英雄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分析了英雄人物在企业文化中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革命英雄传奇的英雄形象塑造受到革命英雄话语和传统英雄话语的双重规约。前者起主导作用,规约作家深入开掘成熟英雄的革命性、人民性、党性等性格特质。虽然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但在莽汉英雄的塑造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革命英雄话语最终取代传统英雄话语,使莽汉英雄转化成革命英雄。革命英雄话语的强势地位也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某些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消费,实际上推动着抗战电视剧的改编实践,新世纪抗战改编剧的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是转型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青睐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正经历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但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田美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66
《水浒传》和《亚瑟王之死》是中国和欧洲两部重要的古典文学名著,两者都塑造了一批英雄豪杰,但他们的情爱世界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女性在英雄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其次,英雄的贞节观和爱情观不同;最后,英雄禁欲的原因和后果也不相同。东、西方英雄情爱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两性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疆域”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作家们的英雄叙事驱动力与其说是来自于主流意识形态,不如说来自于他们对战争的切实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新时期文学的英雄叙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英雄叙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自我真实体验之间的摇摆。客观地说,“十七年”文学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大多流于模式化,缺少对抗日战争深层的文化反思,更没有在民族矛盾中追问“国民性”这一深层文化问题,叩问国民性这一历史之因和民族受侵略之果的关系,进而把文化质疑和文化建设置于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可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找到渊源。希腊神话中塑造的神和英雄,是人化的神和神化的人,希腊人将他们的人本主义思想、审美意识等赋予了这些神和英雄,希腊神话体现的人性美使 希腊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民族精神的巨大差异,两希文学中的英雄在出身、业绩、性格以及命运方面大不相同。希腊英雄们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重视自我的精神,而希伯来英雄们则表现出一种强调信仰、追随上帝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崇拜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自由战士,崇拜泰戈尔式的人道博爱,崇拜哈代式的反抗悲观的勇敢。其中心线索是性灵的追求,更多体现了“布尔乔亚”的色彩。五四文坛上崇拜的英雄也几乎都是外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英杰。这种英雄崇拜导致了某些现代思想和英雄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