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人们传统认识中最枯燥无味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才能成为有效课堂,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且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提高学生的水平,每时每刻拷问着每一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大家认为,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情分析,更要在行为上为提高学情分析的质量而付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已从"教"转向了"学",学情分析,必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素养。今天,我们讨论的学情分析,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课前经验性描述,更应该对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使学情分析与实际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关联起来,也就是意味着要动态地关注学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国家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提出"四个回归":回归学情、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回归实践。新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情分析,根据班级学习情况制定改进措施;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互动,改变教师的职能角色;以生活实践为核心,改变传统课堂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状况。"四个回归"的落实,促使我们打造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4.
<正>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以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校车事故:伤不起的痛"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根据学情的变化相应地变动教学预设,以呈现动态的精彩。1.摸清学情巧点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摸学情"。一般情况下,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优秀学生的回答响亮而自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构建学情课堂"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相应素质,增强学生的相应学力.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掌握学情、分析学情、成就学情,这样才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关注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逐渐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学校参与的主要教学活动就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关注学生须贴近学情,注重学情分析的三个阶段: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学情分析和课后学情分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导教",把"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水平,我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了调查。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只有25%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有33.3%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有42.7%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依据。可见,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本就没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就是少数关注学生学情的教师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实现,而这些基本是属于后置性的,只有5.2%的教师能通过"课前预习检查"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展开有效教学,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1+1"高效课堂中,"1"是学情,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水平。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水平等。"+1"是教师为学生实现新发展所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创造活动。包括根据学情设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可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疑问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是教师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模式。"1+1":是学生实现新发展、教师为服务于学生新发展而创造有效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1+1"高效课堂:前一个"1":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学生知识的高效建构做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基于儿童、尊重儿童,教学中要关注学情、研究学情。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面,让教师的"教"走在课堂前面。通过课堂建设来引领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课堂阵地来落实质量提升,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保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正经历着各种变革。学有常规,教无定法,把握学情,抓住课堂教学出发点,夯实组织教学活动基础,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有比较现实的意义。文章从"随时、随性、随遇"把握学情的时效、重点、难点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只要精准地把握课堂学情,就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是课堂主体",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首先是做好学情分析。将学情融入实际教学,关键在于对"情"的分析。初中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重视学情分析,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新课改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不但要研究怎么教,更要关注怎么学,学情分析由此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前学情,以学定教;还要关注中学情,顺学而导;更要评测后学情,据学评教。读懂学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控课堂,改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教学中,以学情分析来确定教学内容,能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期望之间的距离。基于学情分析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学生已知的或可自行解决的,不用教;学生未知且迫切期待的,重点教;学生未关注且教师认为重要的,提出来教。  相似文献   

14.
高岩 《黑河教育》2014,(2):70-70
正"三部九步教学模式"是我校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活动。三部是指课前(教师课前备课、设计学案)、课中(创建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课后(学情反馈、教师反思)。九步是指课前三步:教师自主备课—集体研讨—形成学案;课中三步:学生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汇报展示(组内展示、全班展示、教师倾听和点拨)—达标检测(检测学习效果);课后三步:学情反馈—教师反思—修订学案。"三部九步"教学模式关注点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和评价,着力  相似文献   

15.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灵活、准确地把握学情。学情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情施教,灵活地组织教学,学情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案了解学情,学案是师生互动的平台,能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真实的认知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细观明察来了解学情,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情分析研究,依据学情,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情,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针对学情,采用合适学习形式,让课堂灵动鲜活;观察学情,及时做出学习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学情,突出课堂精彩生成,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7.
卢廷权 《家教世界》2012,(18):44-45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在经受种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与洗礼后,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冷静而科学地思考。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勇于质疑,乐于合作;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应该追寻、打造适合各自学校发展与学情的有效性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一、预学作业,分析课堂学习起点通过预学作业,教师能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从而对自身的"教"加以正确定位。设计预学作业最关键的是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学情再采取适应基础和差异的具体措施,处理成一个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环节,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解决重难点。如《三打白骨精》(苏教版六下)  相似文献   

20.
在"先学后教"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学生"学"转向教师"教"的过程中出现了混乱、无效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借助"预学单"的学情分析来揭露学生的预学问题、分析学生的预学数据、呈现学生的预学资源等,让"由学转教"更加游刃有余,从而让课堂走向自主、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