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浦东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实践,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同西方二元结构的"经典模式"和国内典型模式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大体归纳出浦东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凭借政策优势,政府强力推动,以城市主导型发展为核心,倡导规划先行先试,注重管理体制和社会政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情况下,我国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倍受人们关注.改革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政策角度推动二元结构的弥合,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党在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却严重阻碍了其发展的进程,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剖析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制度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许涛 《辽宁教育》2014,(8):16-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对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创新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近些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目前仍然是制约教师队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师资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  相似文献   

5.
李淼 《教育探索》2012,(5):80-8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公的根源.城乡二元教育体制衍生出来的教育政策弊端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公.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和教育不公的恶性循环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公持续扩大.只有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二元经济经构转换,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辅以改革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出发,深入分析城乡文化差距逐步拉大的原因,秉承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与和而不同的指导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要求。目前,农村公益事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已严重限制了“小康建设”的步伐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益事业一体化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必然选择。公共财政与政策应更多向农村倾斜,实现农村公益事业决策、沟通、监督机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通过法律法规固定下来的,也可称之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由此决定了要改变这种现象,离不开政府的意志与行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行为主体是政府,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反映中央前后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又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中中心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区域工业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合理的区域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区域内部的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缓慢;尚未形成有效的城市群区域管理模式等。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广西“M”型对外开放战略等政策的叠加优势下,通过统筹发展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加快一体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群的建设档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城市群发展瓶颈制约;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和地域空间结构是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信息网络技术发挥看“延伸、共享、服务、实用”等功能和作用,并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支撑和技术支持。要从城乡发展规划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城乡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城乡就业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以及城乡社会管理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搞好纵横相连的城乡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仅以大学生学费来看,用所有大学最低学费标准5000元计(在我国统一招生的2200多所大学中,学费只有5000元的不足四分之一),这一项,就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2%,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5%(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一条线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比例不超过20%,即假定高等教育成本为2万元,学生的学费最多为4000元。  相似文献   

12.
CHRIS ATKIN 《Compare》2003,33(4):507-51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nature of rurality as a social construct and its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considering lifelong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of the world. The article is based around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rural England and informed by similar studies underway in Atlantic Canada. Discussion is shaped around three key questions: what is rurality? What effect has rurality 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what are rural and urban young peoples' perceptions of form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rurality has a cultural identity which cuts across other social divisions in society and that using the anthropological definition of ethnic to describe rural people may well represent their interests better.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欠发达地区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构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加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A model of optimal school size is developed which predicts that schools will minimize total costs by operating in a region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hool inputs. Two sources of estimates of the economies of scale coefficient emerge from the optimal school size model, and two rich data sets are used to generate estimates of this coefficient. These estimates support the model and are shown to imply siz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cost of school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与加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要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6.
曲绍旭  汪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5):43-45,77
农村低保制度和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两者历史发展、制度建立的目的性和享受对象的对比,不仅可以发现农村低保制度落后于城市低保制度,还可以发现农村低保制度发展的障碍。为了加快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公正,应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发展同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注意统筹全局,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而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农村地区间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协调。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长期以来在城乡关系、产业关系上,严重违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律,城乡分治、重工轻农的“二元结构”发展政策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的功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它不仅左右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从教育经费投入视野剖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进行考察,分别从认识、政策、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这四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方面的建议,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价值追求之一。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同时,新农村建设要特别注意避免在农村社会内部造成过于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就解决好农村社会内部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内部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合理地进行城乡学校布局调整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文章详细解读了成都市金堂县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所实施的三大工程和一系列保障机制,并发现通过学校布局调整,金堂县县域内的学校在规模效益、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